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6外国诗歌四首我一无所求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66678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6外国诗歌四首我一无所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6外国诗歌四首我一无所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6外国诗歌四首我一无所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6外国诗歌四首我一无所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6外国诗歌四首我一无所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6外国诗歌四首我一无所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6外国诗歌四首我一无所求(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外国诗歌四首,我一无所求,泰戈尔,作者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出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各答尔市。父亲是一位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泰戈尔是父母最小的第 14 个孩子。他的哥哥、姐姐和侄辈亲戚中有好几位作家、音乐家或画家。在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家庭中成长,泰戈尔 8 岁便开始练习写诗, 12 岁时随父亲周游北印度时开始写剧本, 15岁时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 ,获得好评。1877 年他写出第一篇短篇小说 女乞丐 。1878 年赴英国学习,在伦敦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和西方音乐。 1880 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90年,听从父亲的吩咐,泰戈尔到东孟加拉乡下经营父亲的

2、田产。在此期间,他与农民成了真正的朋友,成了他们的代言人。他一方面创作,一方面收集民歌民谣。这段经历,对其诗的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1913年,泰戈尔的诗集 吉檀迦利 获诺贝尔文学奖。,1901年,泰戈尔致力于教育改革,创办了一所新型学校,传播印度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1921年,这所学校发展成为著名的印度国际大学。 20世纪初,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人民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这个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 。,泰戈尔是最早领会圣雄甘地非暴力主义主张的意义并予以支持的人。,泰戈

3、尔也是一位音乐和绘画艺术大师。他说:“从与音乐的接触中我找到了心灵难以接近的最 高主宰。”从巴德玛河、恒河上的艄公, 到井边取水的姑娘、浪迹四方的歌手、农妇、纺织娘一切凡人琐事都被他谱写为生命的乐章。 “神敬重我的工作,但他喜爱我歌唱。”,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3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绚丽多彩的短篇小说,20余部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还创作了2000多首歌曲和近2000幅美术作品。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瑞典皇家学院在授予泰戈尔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

4、词中这样评价园丁集:“在这部诗集中,我们窥见了他的个性的另一方面;青年恋人忽而狂喜,忽而焦虑的爱情体验;人生沉浮中的渴望和欢悦。尽管如此,整部诗集仍闪烁着更高世界的微光。”,1920 年至 1929 年他先后访问了英国、美国、中国、日本、秘鲁、意大利、瑞士等,并发表演讲集 在中国的谈话 。1941 年泰戈尔在印度的加尔各答市逝世,享年 80 岁。,梁思成、泰戈尔、林徽因,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Nothing but my heart.”,1924年他到中国访问,对中国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当他离开北京,走出寓所的时候,有人问他“还有没有东西没带走啊?”他摇摇头说:“NOTHING BUT M

5、Y HEART.” “没有什么了,除了我的一颗心之外。”,中国作家郭沫若、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大多受过他的影响。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读者心目中最具地位的外国作家之一,能与其匹敌的大概只有莎士比亚一人。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泰戈尔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他的创作更带有东方诗人对人生、对自然、对爱的颖悟的特点。他早期的诗以写“爱”为主题。然而这种“爱”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甜言蜜语式的男欢女爱,而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景观。他的诗带有民歌的色彩,单纯,宁静,和谐

6、。他善于选择小景小物,如黄鸟、羔羊、麦田、蜜蜂、溪流、挤奶的女人等,当他将这些乡村小景零零星星地摆在一起的时候,一种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我一无所求 正属于这样的作品。, 我一无所求 即 园丁集 13 ,现题目为课文编者所加。 园丁集 收人的是泰戈尔 1913 年前后的诗作,诚如诗人在自序中所言:这些诗是“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风格上与 吉檀迦利 相近,带有某种宗教的神秘主义色彩。 我一无所求 可以说是 园丁集 中的一首佳作。,自由朗诵 品味诗中的画面的色调、情调、意境, 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内容。,色调:淡雅、清新。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

7、蜂在四周嗡嗡飞着。,情调:优美、恬淡、宁静质朴。,意境:绘出了一幅恬淡、宁静、原始而有生机的田园牧歌式的画卷。,探讨:这是一首爱情诗吗?,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放在泰戈尔的创作 背景下理解,可以是一种宗教情绪,可以是他的泛爱观,可 以是田园牧歌式的抒情,也可以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可以 放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理解,可以是朦胧的爱情,可以是田 园生活的歌咏,也可以是宁静的情绪,一种美学追求。,诗中的有两个人物:一是“我”, “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的“我”;一是“你”,一个正在挤牛奶的女人。这一幕生活小景,发生于乡间恬静的榕树下。从景观的动与静的角度看,这里有静的自然景观和动的人的景观

8、。清晨,乡村的一切仍带着黎明时分的倦意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飞着。就在这样的情景中, “我”提着空桶子,看着“我”的女人挤牛奶。这是一幅近乎静态的美丽的图画。远处,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汲水的女人从河边走来,水瓶里发出汩汩的声响。这是动态的景观。动态与静态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这里没有主观的诉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交流是无须用言语的,一切自有一种和谐的空气流溢于四周。诗人所要表达的爱,正融化于这幅乡间美景之中,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当诗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就莫不充溢着爱意。这就是泰戈尔早期的诗,写爱也写自然,爱与自然融为一

9、体,人成为自然的一种景观。,理解一:,我一无所求 用优美的文笔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富有画面感和色彩感是泰戈尔抒情诗的一大特点,这位热衷于写和谐的自然景观的诗人,以他的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诗,以他对人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关注而赢得了美誉。 瑞典皇家学院在授予泰戈尔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这样评论(园丁集): “在这部诗集中,我们窥见了他的个性的另一方面;青年恋人忽而狂喜,忽而焦虑的爱情体验;人生浮沉中的渴求和欢悦。尽管如此,整部诗集仍然闪烁着更高世界的微光。”,理解二:,他的诗集的名字“吉檀迦利”原意是“献诗”的意思。这些诗到底是献给谁的呢?出生在佛国的泰戈尔自然是把它

10、献给“神”。而且他认为这“神”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存在于一切自然中,存在于最贫贱的人们之间。基于这样的泛爱观,即使最普通最平凡的生活,在他的诗中都被赋予了牧歌式的迷梦色彩。我一无所求就集中反映了他的这一创作思想。,理解三:,诗人一开篇就吟出心曲“我一无所求”。为何“我一无所求”呢?因为“我”已经拥有,拥有了最凡俗也是最宝贵的生活。高大的榕树,开满繁花的芒果树,曲折的村径,清澈的池塘,多么原始而又美丽的乡村风光!汩汩的流水声,女人钏镯的叮当声,蜜蜂的嗡嗡声,鸟儿的歌唱声,朝拜者的颂经声,庙里的锣声,构成了一曲最质朴最自然的天籁之音。挤奶,汲水,赶牛群,颂经文,多么勤劳的邻里乡亲!多么简单却悠闲自

11、在的生活方式! 诗人选取了乡村早晨的特定时刻,由静而动、由近而远地绘出了一幅恬淡、宁静、原始而有生机的田园牧歌式的画卷。最有趣的是,诗人自己也身处这幅画卷中,而且是诗中一个最独特的意象。说其独特,是因为诗中的“我”始终站立着,静止着,这是外部形态上的意象特征,同时也是解读诗人内心世界的关键。这种静立,可以理解为,诗人沉浸其中,在享受这美好的晨光,享受这田园的生活,这是诗的表象,亦即浅层意境。但是,诗人的情感、思想却始终在奔涌着、流动着。,理解四:,在泰戈尔的诗作中,爱与美是最重要的两大主题。泰戈尔把来自古印度宗教中的爱发展成他的人生理想和宗教哲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宣扬为一种对自然、社会、人生

12、的博爱与泛爱。泰戈尔认为,美是自由的符号,是在有限中达到无限境界的愉悦,美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他追求并在作品中切身实践真、善、美的统一。诗歌乍一看似乎在向一位清晨挤奶的姑娘表明着心意,事实上表达的却是一种宗教的情绪。这种从有限到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美的信仰集中表现在诗歌的精神追求中,其最终的满足和归宿都是美的体验。,理解五:,十四 我在路边行走,也不知道为什么,时已过午,竹枝在风中簌簌作响。 横斜的影子伸臂拖住流光的双足。 布谷鸟都唱倦了。 我在路边行走,也不知道为什么。 低垂的树阴盖住水边的茅屋。 有人正忙着工作,她的钏镯在一角放出乐音。 我在茅屋前面站着,我不知道为什么。 曲径穿过一

13、片芥菜田地和几层芒果树林。 它经过村庙和渡头的市集。 我在茅屋前面停住了,我不知道为什么。 好几年前,三月风吹的一天,春天倦慵地低语,芒果花落在地上。 浪花跳起掠过立在渡头阶沿上的铜瓶。 我想着三月风吹的这一天,我不知道为什么。 阴影更深,牛群归栏。 冷落的牧场上日色苍白,村人在河边待渡。 我缓步回去,我不知道为什么。,拓展阅读:,我像麝鹿一样在林荫中奔走,为着自己的香气而发狂。 夜晚是五月正中的夜晚,清风是南国的清风。 我迷了路,我游荡着,我寻求那得不到的东西,我得到我所没有寻求的东西。 我自己的愿望的形象从我心中走出跳起舞来。 这闪光的形象飞掠过去。 我想把它紧紧捉住,它躲开了又引着我飞走

14、下去。 我寻求那得不到的东西,我得到我所没有寻求的东西。,十五,飞鸟集 郑振铎 译,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 它变小了,小如一首歌,小如一回永恒的接吻。,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 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爱的。,“海水呀,你说的是什么?” “是永恒的凝问。” “天空呀,我回答的话是什么?” “是永恒的沉默。”,广漠无垠的沙漠热烈地追求着一叶绿草的爱,但她摇摇头,笑起来,飞了开去。,推荐阅读: 园丁集飞鸟集 新月集或吉檀迦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