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估五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62607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4.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质量评估五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单元质量评估五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单元质量评估五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单元质量评估五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单元质量评估五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质量评估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质量评估五(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0北京学业水平测试)我国的江汉平原,地貌以平原为主,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地表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发育了红壤,林内栖息着灵猫、猕猴等典型动物。这里河网密集,水循环活跃,水生动物丰富多样,构成了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该材料反映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南方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地理要素的独立性,【解析】选B。从题干材料的描述可知,各个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也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2、,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示意图,回答2、3题。,2.使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燃烧化石燃料 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3.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造成臭氧层空洞 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许多物种灭绝 A. B. C. D.,【解析】2选B,3选D。第2题,从图中分析大气中CO2的来源有生物遗体分解、呼吸作用和燃烧化石燃料。其中燃烧化石燃料是空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第3题,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主要是人类使用的制冷系统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与森林破坏无关。,(2011南通高一检

3、测)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称为洋面封冻效应,下图为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下图完成4、5题。,4.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5.图中所示的各项内容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规律性 D.不均衡性,【解析】4选D,5选A。洋面封冻阻断了洋流的热输送,导致气候变冷,生物光合作用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室作用加强,导致全球变暖。体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

4、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据此回答68题。 6.南方丘陵区和黄土高原区都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区域,据此判断两地人地矛盾尖锐的共同原因是( ) 人口增长过快,人类生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全球变暖,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 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严重的工业污染 过度攫取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A. B. C. D.,7.造成黄淮海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 土壤 地貌 水文 气候 A. B. C. D. 8.黄土高原地区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该实例体现了( ) A

5、.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D.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差异,【解析】6选D,7选C,8选B。第6题,由于两地开发较早,人口较密集,人口增长过快,人们生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加之过度攫取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导致两地人地矛盾尖锐。第7题,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形成的基本要素是地貌和气候。第8题,从题干可知,实例体现的是一个区域的情况,从而排除C、D;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体现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即“牵一发而动全身”。,9.下列四幅图示中,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 ),【解析】选B。根据垂直地

6、域分异规律可知,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地区,山地自然带的北坡应为背阴坡,南坡为向阳坡,同一自然带因南坡的热量高于北坡,所以其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2010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完成10、11题。,10.该山3 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较凉、较干 D.较暖、较干 11.该山可能位于( )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解析】10选B,11选A。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山 3 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都为东坡低于西坡;这说明东坡的温度要低于西坡,而东西两坡的光照条件相同,其温度偏

7、低的原因应与降水多有关。第11题,该山地下半部分分布着常绿阔叶林,说明其所处的纬度较低,只有四川和安徽符合条件;且该山海拔很高(7 500米),因而只可能位于我国的四川省。,【方法技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应用 应用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判断自然带的名称; (2)根据基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位置; (3)结合不同坡向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偏低或偏高判断南北半球; (4)由垂直带谱的多少(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明显与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高低。,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13题。,12.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8、分异 C.非地带性分异 D.垂直地域分异 13.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 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 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解析】12选A,13选D。第12题,自然带分布的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很明显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第13题,洋流会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等环境特征带来影响。非洲南部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在此影响下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读北非五国绿色工程示意图,回答14、15题。,14.影响图中绿色工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

9、.水分 C.地形 D.洋流 15.该项工程建设所遵循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14选B,15选A。第14题,图中的绿色工程地处撒哈拉沙漠,主要功能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水分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第15题,绿色工程主要表现为东西方向延伸,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16、17题。,16.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带谱最多的山峰位于( ) A.a B.b C.c D.d 17.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 ) A.

10、b B.c C.d D.e,【解析】16选A,17选A。第16题,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多少取决于纬度和海拔高度,a处纬度低,海拔较高,可出现从热带到寒带的垂直带谱。第17题,地中海气候区所对应的b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除了南极洲以外,其他大洲均有分布。,新华社报道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中方陆军战斗群第一梯队官兵8月31日晚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朱日和车站出发,行程近3 500千米,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4省区,于9月5日顺利抵达阿拉山口口岸, 5日晚驶出国门,前往位于哈萨克斯坦演习地域。据此回答18、19题。,18.内蒙古锡林郭勒地

11、区和新疆准噶尔盆地的自然带分别属于(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B.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19.由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到新疆准噶尔盆地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 A.垂直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C.地方性地域分异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解析】18选C,19选D。从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到新疆准噶尔盆地,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带由温带草原带过渡到温带荒漠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20.以下各项中,按地带性分布规律,前者对应两种自然带,后者对应两种气候类型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

12、林带 B.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海洋性气候 苔原带 D.地中海气候 热带荒漠带 【解析】选B。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两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形成的气候条件可以是温带季风气候,也可以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11哈尔滨模拟)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12分),(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 (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解析】第(1)题,地形隆起,阻挡了盛行西风,导致背风坡降水量减少,森林逐渐变化为草原和

13、荒漠。第(2)题,降水的变化导致了植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形隆起,从山麓到山顶景观出现了变化,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地形隆起,导致背风坡植被的变化,体现了地方性分异规律。第(3)题,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即可回答。,答案:(1)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越丰富。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也不同。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地方性分异规律(或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3)地理环境是由

14、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22.下图为北半球陆地理想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不同,但其成因相同,它们是_,它们都是由于_形成的。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 (4)从D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规律,它的形成基础是_。,【解析】本题以北半球自然带分布图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图中ABCD自然带的变

15、化是呈现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的规律,是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EF自然带的变化是呈现东西方向的更替,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体现。,答案:(1)C、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2)G、H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4)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秋八月,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出玉门(今甘肃玉门关)踏上了西游的征程。公元643年(唐贞观十七年),玄奘经阿富汗东北部,转东经今帕米尔高原西南的瓦罕地区回国,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回到长安。,材料二 玄奘之路地图,(1)请将下列四幅景观图代表的景观按玄奘归程见到的顺序排列_。,(2)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莫知所指,是以往来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盖鬼魅之所致也。”该段文字描述的是哪一段行程的景象?请在图中标出来。该地植物具有哪些特征? (3)从现在保留下来的资料看,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仍以石雕为主,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