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传播途径及预防对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747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病传播途径及预防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鱼病传播途径及预防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病传播途径及预防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病传播途径及预防对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11 鱼体本身带有的病原体池塘所放养的鱼种,有些个体本身常带有大量的致病菌或寄生虫(简称病原体)。因鱼种个体较小,这些病原体常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或鳍基部、鳃瓣及鳃丝上,有些寄生于肠道内或腹腔中。一般情况下,肉眼难以观察到,这就给我们诊断鱼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鱼类体质减弱,防御机能降低,病原体就会大量生长繁殖,不断侵害鱼体,发生一系列病变。12 环境因素所致池塘的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并且也是鱼类病原体的主要孳生场地和传播源;如池塘内淤积过厚的池泥,水生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鱼类敌害等。一些病原微生物常通过水体的流动从一处流向另一处,所到之处都被污染;有些病原体衍生于过厚

2、的淤泥或水草之中,当水温适宜时,就可进行大量繁殖;而有些病原体则是以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或鱼类敌害为中间宿主,为鱼类病原体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3 人为因素所致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也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31 饲养管理不当主要表现在投饵施肥不洁,所投喂的饵料常携带着大量病原体,特别是投喂被污染过的水草,可将病原体带入水体或直接进入鱼类机体。有些施用未经发酵处理的有机肥,导致病原体的传播。132 操作不当在拉网起捕、干塘捕捞或并池饲养过程中,常因操之过急,动作鲁莽,使鱼体表受到损伤,而易患水霉病、赤皮病或细菌性烂鳃病。133 使用不洁用具常见的用具有网具、鱼盆、鱼种

3、箱、饵料桶、氧气袋、装鱼桶、增氧机、潜水泵等,当在被污染过的水体中使用后,未经任何消毒处理,又立即用于其他池塘作业,这也是鱼病传播的又一途径。2 预防鱼病传播的方法21 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彻底清除池塘过厚淤泥,并铲除池塘四周杂草和水生植物的根、茎等。有条件时可使用化学除草剂将池塘中的水生植物彻底根除。并放干池水让其曝晒,再注入适量的水,用药物进行消毒处理,(1)按每 667生石灰80100粕 4050化后全塘泼洒;(2)按每 667五氯酚钠1520漂白粉 2025酸铜 23解后全塘遍洒。22 搞好鱼种消毒所投放的各类鱼种,不管是自育还是从市场购买的,一律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下塘放养。鱼种消

4、毒的具体方法是:221 用 2530gL 食盐水90的敌百虫结晶 100g,浸泡鱼种101522 用 0203g雀石绿或 1012g锰酸钾05g洗鱼种 81023 可用 2030gL 的食盐水1g百虫08g酸铜混合液浸洗鱼体。以上 3 种方法均可有效地杀灭鱼种体表的病原体。23 1 定期进行水体消毒凡是池塘注入新水或是鱼病发生的旺季,严把池塘水体消毒关,可按 667强氯精 350400g 兑水全塘遍洒,或每 667面用硫酸铜 152 型灭虫灵 800g 兑水全塘泼洒。232 坚持科学投饵施肥所投喂的饵料要求新鲜,无霉变。草料可用07g酸铜溶液或 1g白粉溶液浸泡 10喂鱼。有机粪肥最好堆放经充分发酵腐熟后再施入池塘内。这样不仅改善了水体中的肥度,还可有效杀灭粪肥或有机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233 严格渔具消毒网具类使用后曝晒。也可用药物消毒,如来苏儿,菌毒灭,75酒精溶液等都可用作渔具消毒,渔具最好做到专地专用。234 发现病鱼及时作出处理如发现池塘鱼类患病时,应立即将病鱼捞起,确诊鱼病对症下药,及时治疗。病国死尸不可乱丢,要及时烧毁或作深埋处理,防止对环境的污染。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