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74681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4.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被看作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因素。,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表明:,我们主张: “有什么样的活动就有什么样的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教师学生 单生问答活动 学生学生 合作学习活动 学生教材 学科学习活动,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了什么问题?,1、“单生问答” 活动: 学生游离 2、“合作学习” 活动: 参与度参差不齐 参与的深度不够 3、学科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脱离教材 学科活动的学科特点不突出 4、教师研究活动: “教的关注,而非学的

2、追问”、 “知者的阐释,而非智者的对话” ,1、“单生问答” 活动:学生游离 “单生问答”观察记录表,2、“合作学习” 活动 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参差不齐 “小权威”过高 “沉默层”不高 “游离者”过低,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 任务设计的合理性 合作学习交流的有效性不高,3、学科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脱离教材 - 学科活动的学科特点不突出,4、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教的关注,而非学的追问” - “主观的判断,而非客观的分析” - “知者的阐释,而非智者的对话” - “只见珍珠,不见项链” - “定性描述一统天下,缺少定性与定量研究的整合”,我们的策略与措施,(一)提升“单

3、生问答活动”中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二)提高“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三)增强“学生学习活动”学科性的策略 (四)创新研究技术,推动教师有效研究,(一)提升“单生问答活动”中学生参与度的策略,1、了解学情与暴露问题相结合策略 3、追问与肢体辅助相结合策略,2、优生示范与赋予责任相结合策略 -“示范的优生”:发问、请求帮助 - 其他学生: 评价、补充、回应、 质疑、复述,(二)提高“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 参与度的策略,1、以对“特殊群体”的关注提高合作学习参与广度 - 善用“小权威”,变独白为管理 - 激活“沉默层”,变缄默为活跃 - 关注“游离者”,变旁观为参与,善用“小权威”,变独

4、白为管理,授权,让“小权威”当好“小组长”; 借力,让“小权威”当好“小先生”; 补短,让“小权威”成为自信者; 交流,让“小权威”成为谦虚者; 引导,让“小权威”变为谦让者; 松绑,让“小权威”成为创造者。,激活“沉默层”,变缄默为活跃,尝试“同质分组”,体验成功喜悦。 同质分组,让“沉默层”愿意参与; 确定阶梯目标,让“沉默层”逐渐进步。 赏识“沉默层”, 建立参与自信心。 教师赏识评价,激发自信; 教师适时给予机会,增强自信; 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同伴激励,强化自信。,关注“游离者”,变旁观为参与,重点关注与资源重组相结合策略 结对帮扶与指导、监控相结合策略 优先策略 等待策略,2、以有效

5、交流为重点提升合作学习活动深度的策略,促进深度体验夯实交流基础 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体验状态 调动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体验基础 问题导入厘定体验方向 独立学习创设体验时空 培养交流技能保障交流实效 组内交流“六会”:会倾听、会质疑、会补充、 会互助、会总结、会评价; 组间交流“三有”:倾听中有思考 质疑中有补充 总结中有评价,(三)增强“学生学习活动”学科性的策略,充分重视教材 - 树立教材的资源观 - 确立基于教材的教师观 - 开展基于教材的活动 合理预设学习任务 - 学习任务预设的内容体现学科特点,指向相应的 学科教学目标; - 任务的预设建立在对学情的关注之上 - 学习任务明确而有针对性,形

6、成有指向性的交流点 - 灵活处理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的关系,(四)创新研究技术,推动教师有效研究,1、开发课堂教学细节观察与描述技术,校正研究的视角 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成果的窗口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尝试课堂还原研究,体现研究的科学精神 - 板块式还原 - 全景式还原,3、开展研讨活动分析,提升研究品质,(一)研究带来了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改变 (二)研究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生的主体性获得了显著发展 (四)教研员和教师研究水平获得提升 (五)区域及学校教研方式得以转变 (六)区域教学研究影响获得扩展,我们取得的效果,(一)学生课堂活动的积极改变,1、合作学习成为了学生课堂活动的

7、常态方式,经常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 参研学校:12所 以六年级语数英三科为例 教学班:69个(共计207个班 科) 经常采用:94个班 科 较常采用:56个班 科,占72.46%,2、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提高了,(1)单生问答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扩展了,(2)合作学习活动的参与广度提高了,(3)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深度提升了,(二)研究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1、参研学校成绩显著高于非参研学校及全区平均成绩,2、学生成绩与投入活动程度变量成显著高相关,表3 投入变量与学生成绩差异分析表,*表示P0.001,投入情况与各科成绩差异对比图,不同投入情况下各科成绩差异的多重比较,由于投入情况为三分

8、类别变量,学生成绩为连续变量,因此采用多系列相关法求其相关,得出相关系数为0.396(P0.001),说明学生参与活动情况与学生成绩成显著高相关,投入活动程度越高的学生平均成绩就越高。,(三)学生的主体性获得了显著发展,课题组研制小学生主体性发展调查表,表1 信度检验,表2 结构效度检验,1、研究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整体发展,表4 不同投入情况下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比较,*:差异极显著,2、研究促进了学生主体性各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状态,(四)教研员和教师研究水平获得提升,6节研究课在全国主体教育研讨会上展示,全部获一等奖 ,4节研究课在省主体教育理论与实践推广会上展示并获好评,13个研

9、究单位的教师有: - 17篇论文在人大复印资料等全 国刊物上公开发表 - 121篇论文(案例、故事)获全国评比一二三等奖 - 62篇论文(案例、故事)获四川省评比一二三等奖 - 52篇论文(案例、故事)获成都市评比一二等奖。,1、课题研究显著改变了教研员和教师的研究状态,由单兵作战变为群体互动 由一次研究变为持续跟进 由被动参与到自愿投入,2、研究促进了教研员及教师研究品质的提升,促进了研究视角的转变: 由“教”的关注到“学的追问”,- 促进了研究技术的更新,“跟进一个教师、带着一个主题、组成多个观课小组、坐进学生中间、课后集中研讨”的研讨常规。 - 促进了实践智慧的生成,3、研究促进了教研员

10、及教师共同成长,“为我”:促进了执教者的自我蜕变,特级教师:5人 市学科带头人:17人 区学科带头人:61人,“为他”:促进了本土引领者走向成熟,“为你”:促进了同伴的共同进步,(五)区域及学校教研方式得以转变,省“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 成都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一等奖,福建教科所专家到我区本课题参研学校华林小学观摩、交流,(六)区域教学研究影响获得扩展,全国主体教育 研讨会,四川省主体教育 理论与实践研究推广研讨会,成都市课堂教学 细节观察与描述现场会,“成都市成华区由教育局、进修校牵头开展主体性学习研究带来了课题实验点上的学习状态的深刻变化,占得了教学方式改革的先机。”,我们的研究不缺乏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把理念落到实处的行动如一;也许我们的研究不缺乏行动,但是缺少对每次行动的的价值归一。,成都市成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我们的反思,我们关注研究的价值: 育人价值 培育学生主体性 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反思研究的目的: 改进课堂教学实践 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注重实践理论的产生 促进经验的提炼、提供类型化 的方法,增强普适性和应用性,我们追求研究的科学性: 关注定性研究的客观真实 研发课堂教学细节描述技术 重视定量研究的科学准确 研制调查表,检验信效度等,我们探寻后续研究的方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