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知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07146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知识(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相关知识 张 慧 2017-01 一、髋关节置换的目的 传统认识:年龄一般 60岁以上,髋关节疼痛,非手术疗法不能有效缓解 目的:主要为减轻病人疼痛,其次为改善髋关节功能 二、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用症 主要适用疾病: 关节炎 o 类风湿 o 少年型类风湿( Still病) o 强直性脊柱炎 o 退行性关节病(骨性关节炎、肥大性关 节炎) 二、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用症 继发性 o 先天性髋脱位 /发育不良 o 扁平髋( Legg-Perthes病) o Peget病 o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 o 髋臼骨折 二、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用症 缺血性坏死 o 骨折后或脱位后 o 股骨头固骺滑移

2、o 血红蛋白病(镰刀细胞病) o 肾病性 o 激素性 o 酒精性 o 沉箱病( Caisson disease) o 狼疮 o 家族性脾性贫血 o 累及股骨头的股骨颈和粗隆骨折不愈合 二、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用症 化脓性关节炎或骨髓炎后遗症 结核累及股骨近段或髋臼的骨肿瘤 二、髋关节置换的手术适用症 先天性半脱位或脱位 髋关节融合或假关节 重建术失败 截骨术 髋臼成形术 股骨头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或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年龄大于 65岁的 Garden 以上骨折。 三、禁忌症 1、患者有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时 2、髋关节或其他任何部位有活动性感染 3、其他可能显著增加后遗症发生率或死亡率的不稳定疾病 四

3、、术前评估 1、确定疼痛的程度是否需要行这类手术 2、判断病人的预计寿命是否适合 3、判断病人的全身情况是否能够耐受大手术 4、全面的内科检查:心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刚肾功能检查 5、实验室检查 四、术前评估 6、 专科查体: 脊柱检查、双侧上下肢检查、切口部位有无炎症或瘢疤、外展肌力量、比较下肢长度 注意:记录髋关节的畸形情况。髋关节内收挛缩可引起肢体明显短缩,髋关节外展挛缩可引起肢体明显延长。髋关节固定性屈曲挛缩可引起腰椎前凸,从而加重下腰痛症状 四、术前评估 6、 髋膝关节同时有关节炎,先行髋关节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后可改变膝关节的力线及力学。另外,髋关节强直时,膝关节置换术操作也更难,

4、且术后恢复受限制 7、 评分:对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分 四、术前评估 8、影像学评估:包括股骨近端的骨盆前后位片及髋关节和股骨近端侧位 X线片。阅读骨盆 X线片时应特别注意其骨质是否足以固定髋臼假体,估计需要磨削多少骨质,是否需要植骨,髋臼内陷或骨赘形成是否会使术中髋关节脱位困难。对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人,需要仔细评估骨盆骨质的量能否充分固定髋臼假体。对于陈旧性骨折脱位者除拍常规前后位髋关节 X线片外,因髋臼后壁可能有明显的骨缺损,还应加摄闭孔位和髂骨斜位片。 CT扫描对髋臼评估也有帮助。髋臼缺损可能需行结构性骨移植。如果需要,也应拍脊柱和膝关节 X线片 五、全髋关节假体的选择 ( 一)股骨假

5、体 目标是获得生物力学上固定牢固、稳定的髋关节,注意保留适当的颈长和偏距。 按固定类型分类: 骨水泥固定型 多孔表面无骨水泥固定型 紧压配合无骨水泥固定型 (二)髋臼假体 髋臼假体可分为骨水泥 型和非骨水泥型。 六、病人的术前准备 有手术指征不等于就可以手术,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大部分为高龄患者,常合并有多种器官功能减退或病变,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较大。一旦术中不能平稳渡过,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术前应对病人进行严格全面检查,以排除身体重要脏器、系统疾患 六、病人的术前准备 身体重要器官的安全标准如下: ( 1)心功能:心肌梗死,病情稳定至少超过 3个月;心功能衰竭者,病情稳定至少超过

6、 6个月;无严重心率失常,心律失常少于 6次分;平时可步行上楼 ()肺功能:无哮喘、气促、咳嗽;屏气时间大于 30sec;动脉血血气 PO2 60mmHg, PCO2 45 mmHg,FVTi 70%。 六、病人的术前准备 ()肝功能:无黄疸,转氨酶不超过正常值的一倍。 ()肾功能:尿量 ml/Kg/hr,BUN 80ml/ml,Cr在正常范围,尿蛋白 +。 ()高血压:血压 / mmHg,有高血压时需用药物控制在此范围内。 ()糖尿病:空腹血糖 mol/ml。 ()有脑缺血、脑梗死时,病情稳定至少超过6个月。 七、骨水泥固定技术 (一)第一代骨水泥固定技术: 特点: 1、手工搅拌骨水泥 2、

7、不重视股骨髓腔的处理 3、股骨髓腔没有填塞 4、用手指将成团骨水泥放入股骨髓腔内 七、骨水泥固定技术 (二)第二代骨水泥固定技术: 特点: 1、骨水泥的调制仍用手工搅拌 2、重视股骨髓腔冲洗,采用加压脉冲冲洗法,去除髓腔内碎屑及血液 3、髓腔用纱布吸尽血液及液体 4、股骨髓腔假体柄远端 2cm用髓腔塞子,保证骨水泥的加压注入 七、骨水泥固定技术 (三)第三代骨水泥固定技术: 特点: 1、骨水泥搅拌采用最新的真空法和离心技术,以减少空气进入骨水泥的比率,这些空气微泡会减弱骨水泥强度 2、继续采用采用加压脉冲冲洗法,去除碎屑和减少髓腔内出血 3、继续使用远端骨水泥塞 七、骨水泥固定技术 4、骨水泥

8、枪远端有加压垫,堵塞股骨髓腔近端,防止骨水泥加压时很快从近端溢出,保证加压的成功。 5、股骨假体柄远端有预制的中置装置,使假体柄在股骨髓腔内处于中立位置,保障假体处于中立置入。骨水泥套均匀、完整。 八、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术中: (一)神经损伤 1、坐骨神经损伤 2、股神经损伤 (二)血管损伤 1、血管破裂 2、血栓形成 3、假性动脉瘤 4、动静脉瘘 八、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术中: (三)心脑血管意外 (四)骨水泥副反应 (五)静脉栓塞和脂肪栓塞 (六)股骨干劈裂和骨折 (七)髋臼磨穿 八、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术后 (一)感染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心脑血管意外 (四)早期不稳定和脱

9、位 (五)假体周围骨折 (六)大腿疼痛及髋关节不适 (七)异位骨化 (八)假体无菌性生动 (九)关节功能障碍跛行 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 THR术后功能康复的目的在于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动作的协调性。 术后当天麻醉恢复过程中,应将髋关节至于轻度外展位,双膝间置枕,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 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 术后 1-2天,拔出引流管,可以进行床上适当的锻炼和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1、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预防肺部感染。 2、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重复 15-20次 /组,每日 6-10次。 3、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重复15-20次 /

10、组,每日 6-10次。 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 术后 3-6天,可在床上进行患髋的屈伸锻炼或在辅助下下床锻炼。 术后 7-14天,可练习行走,或上下楼梯运动,上下楼梯应遵循 “ 上用健肢,下用患肢 ” 的原则。 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 术后康复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医生应告知患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术后早期不提倡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此项锻炼会对股骨假体施加不必要的旋转应力,且会引起腹股沟疼痛。 2、术后 6-8周内,患者日常生活以躺、站或行走为主,坐的时间每次不应超过 30分钟,每天可坐 4-5次,但应避免坐过低的椅子或沙发,避免交叉腿。避免蹲着上

11、厕所,应使用座便器,尽量不要侧卧,如果需要,可于健侧卧位,双膝间夹枕。 3、尽量使用双拐,只有在疼痛、跛行消失后,才可扶单拐或弃杖行走。 十一、 Harris髋关节评分表 1、疼痛 44 项目 分值 无 44 偶然疼痛,活动不受影响 40 轻度疼痛,日常活动不受影响;过量活动后 30 有中度疼痛,偶服阿司匹林 中度疼痛,可以忍受,不影响日常行走,一 20 些活动受限,偶服用比阿司匹林强 的止痛药 重度疼痛,能行走,活动严重受限,时常服用 10 比阿司匹林强的止痛药 病废,因疼痛被迫卧床,卧床仍剧痛 0 2、功能 47 1、步态 33 1) 跛行 项目 分值 无 11 轻度 8 中度 5 重度 0 2、功能 47 1、步态 33 2)助行装置 项目 分值 不用 11 长距离行走需单手杖 7 大多数时间用单手杖 5 单拐杖 3 2个手杖 2 2个拐杖 0 不能行走 0 2、功能 47 1、步态 33 3)行走距离 项目 分值 不受限制 11 6个街区( 1000m) 8 2-3个街区( 500m) 5 室内活动 2 卧床或坐椅子 0 2、功能 47 2、日常活动 1)上楼梯的能力 项目 分值 一步一阶,不需扶手 4 一步一阶,需要扶楼梯 2 上下楼需要辅助 1 不能上楼 0 2、功能 47 2、日常活动 2)穿鞋袜系鞋带 项目 分值 容易 4 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