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课《这思考的窑洞》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65529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41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课《这思考的窑洞》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课《这思考的窑洞》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课《这思考的窑洞》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课《这思考的窑洞》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课《这思考的窑洞》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课《这思考的窑洞》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散文选读)第3课《这思考的窑洞》ppt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作品,基础练习,1.连线作者 梁衡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当代作家。作品有梁衡文集九卷。梁衡的散文很少有随意之举,大至全文的立意,小至个别的字句,一眼就可看出,是作者用心琢磨过的,大有以“工”求完美的雄心。他以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大无大有周恩来等“红色经典”散文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走进作品,基础练习,2.写作背景 报纸、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相继推出经典中国永远的丰碑时代先锋红色旅游等系列栏目,掀起了“红色经典”宣传热潮。其中梁衡应是当之无愧的旗手,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一直从事“红色经典”的写作。 “红色经典”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里程碑式的

2、人和事。或者再扩大一点,从广义上说,是指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曾起过进步作用的人和事。如在革命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伟人、名人、重要事件、纪念地等事物,作为经典,值得人们反复记诵,永远纪念。比如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这些伟人,又比如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走进作品,基础练习,走进作品,基础练习,3.解词义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运筹帷幄:汉书高帝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泛指筹划决策。 修炼:指道家修养练功、炼丹等活动。 礼贤下士:封建时代指帝王或大臣敬重有才德的人, 降低自己的身份与他们结交。现多指社会地位高的人

3、重视和延揽人才。 三顾茅庐:东汉末年,刘备请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附近)草舍的诸葛亮出来运筹划策,去了三次才见到。后用来指真心诚意一再邀请。顾,拜访。,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见于宋晁补之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与可是宋代画家文同的字)。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嚣张:(恶势力、邪气)高涨;放肆。 奢求:过高的要求。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走进作品,基础练习,4.辨用法 (1)猛然 突然 但是,当三年前,我初访延安时,这熟悉的土窑洞却让我的心猛然一颤,以至于三年来如魔在身,萦绕不绝。 我看着这一排排敞开的窑洞,突然觉得它就是一排思考的机

4、器。 提示二者都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之意。“猛然”程度更重,强调“气势猛、强而有力”,一般用在谓语前面;“突然”程度较轻,放在谓语前面居多,用在主语前面较少。,走进作品,基础练习,(2)络绎不绝 接踵而至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需要偶像,眼前这土窑洞里甚至连一张毛泽东的画像也没有。但是,五十年了,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因为这窑洞里的每一粒空气分子中都充满着思想。 尽管各种荣誉接踵而至,他们始终谦虚如初。 提示二者都有人多之意。“络绎不绝”指(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是中性词;“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走进作品,基础练习,(3)坚忍 坚韧 但是唯物质生活的最简最陋

5、,才激励共产党的领袖们以最大的热忱,最坚忍的毅力,最谦虚的作风,去作最切实际的思考。 灾区人民的坚韧让我们感受到一股伟大的人格力量。 提示二者都有长久坚持,不为外力所改变之意,都可以形容人的精神、意志、性格等。“坚忍”着重形容能忍受艰难困苦,一般只形容人的精神、意志、性格等;“坚韧”着重指坚固有韧性,本指物体结实而有韧性,也形容人的精神、意志、性格等。,1.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几棵柳树轻轻地垂着枝条,不远处延水在静静地流。 点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在“敌伪封锁”“无衣无食”“每天都在流血牺牲,每天都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正是这普普通通的小院,为当年毛泽东同志“稳稳地在这里思考、写作,酿

6、造他的思想,他的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静谧之处。而且,这种静谧还让人联想到作者此刻澎湃的心情,以景托情。 2.五十年了,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因为这窑洞里的每一粒空气分子中都充满着思想。 点评“五十年了,来这里的人络绎不绝”,是因为在人们的心中,延安已经成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的象征。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甚至每一粒空气分子,都让人想到这里曾经“像生产土豆、小米一样在这黄土坡上的土洞洞里奇迹般地生产了出来”的思想。,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素材积累,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素材积累,3.思想这面铜镜总是靠岁月的擦磨来现其光亮,半个世纪过去了,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毛泽东离我们渐走

7、渐远,而作为思想家的毛泽东却离我们越来越近。 点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历史的发展证明了毛泽东同志思想的伟大。作为一名军事家,他取得了无数的胜利,作为一名政治家,他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他的军事成就、政治影响正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他的思想、他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正越来越深刻地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素材积累,1.窑洞本身不会思考,而作者却感叹“这思考的窑洞”,这里面有怎样的内涵? 提示(1)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而静静的窑洞却引发着人们无数的回忆、遐想、思考。(2)窑洞里诞生过决定中国未来

8、命运的伟大思想,窑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革命运动息息相关。,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素材积累,2.文中哪些事写出毛泽东具有“最坚忍的毅力”?哪些事写出了毛泽东具有“最谦虚的作风”?毛泽东“最切实际的思考”是什么? 提示在弹火纷飞中仍然坚持读书写作展现了毛泽东最坚忍的毅力;毛泽东主动向比自己小的艾思奇请教,展现了他谨慎谦虚的品质;毛泽东根据中国现实情况带领人民转战延安,展现了他对现实的实际思考。 3.在这思考的窑洞中,作者把毛泽东比作武林高手合适吗? 提示合适。作者用这一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毛泽东在和敌人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体现了他超人的对敌能力。,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素材积累,环境艰苦却乐观豁达

9、,血雨腥风却“胜似闲庭信步”,这就是毛泽东。一箪食,一瓢饮,一架纺车,一座窑洞,再简陋不过的生活,他却凭着智慧的大脑领导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让我们再次走近窑洞里的“智慧之神”毛泽东,请以“崇尚简单”为话题组织写作素材。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鄙二僧,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素材积累,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

10、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物欲的奴隶。很多时候,人类确实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累。我们是否可以让生活简单一点,让我们的身心轻松一些呢? 有时,我被窗外喜鹊从沉思中唤醒。听着喜鹊在枝头欢快地不停鸣叫,不禁羡慕起来。心想,人号称万物之灵,却还不如一只鸟儿快乐。喜鹊除了每天觅食外,只有一个就地取材、用树枝搭成的窝。它不用担心交通拥挤、油价上涨、股市大跌、金融危机,不用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不用为去留升降发愁,更不用学习、开会、加班加点。正因为生活如此简单,所以才有如许的快乐。我有一位朋友,真可谓学富五车,著作等身,青年时代就已成名,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家,也是高级领导。多年来,他就只穿一双部队的胶鞋,从来不穿

11、袜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外套。下去检查工作,轻车简从,都是自带面包和方便面,在车上就餐。他有一个信念:物质上追求简单,精神上追求丰富。是的,人一旦变成物欲的奴隶,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素材积累,如今,在大街上,在单位里,我们看到的总是行色匆匆、紧张奔波的人们,很难看到一张安详的面容。据说,现在连小学校园里也很难听到孩子们的笑声了。六岁多的孩子一上学,没几天书包就有几十斤重了,从提到背,从背到拿车推。中学生都是早上六点多起床上学,到晚上近十点才放学回家,作业又做到十二点以后,如此重负,他们还能笑得出来吗?早早地,童心就被泯灭了。 简,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简单的生活不但可以少给别人添负担,而且还可以使自己的心轻松下来。“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可以说,简亦为生活之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 (选自崇尚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