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监测与应急处置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65504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6.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监测与应急处置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监测与应急处置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监测与应急处置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监测与应急处置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监测与应急处置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监测与应急处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监测与应急处置(1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内容,突发急性传染病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响应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反应的终止与善后处理 霍乱疫情处置,突发急性传染病概述,突发急性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需要对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新发生的急性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等。 代表性传染病:鼠疫、SARS、人禽流感、各种出血热、肺炭疽、新型H1N1流感等。 涉及多系统、多器官,表现复杂,病情重,易误

2、诊,易传染,易暴发流行。,近年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传播的速度加快、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国际间交往的不断增加,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急剧上升这种趋势为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提供了可能 交通、运输业的日益发达使传染病的传播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因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许多已经被控制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新传染病不断出现。在最近的20多年时间里,新出现的各类传染病多达30余种 传染病流行的后果严重,近年传染病的特点,当今人类新发传染病80%来自动物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自1973年以来的40年,出现了40多种新病原,其中大部分是新病毒,而且均为人畜共患或起源于动物的新病毒 已从3

3、00多种脊椎动物中,分离到540多种虫媒病毒,其中多种病毒能引起人和动物的严重疾病 特点:病原变异快、致病力强、传播范围广、危害大 细菌性人畜共患病:新特点:耐药性提高、致病力增强、危害加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 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003年5月由国务院颁布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突发性 公共属性 危害的严重性 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按事件的成因和性质分类,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新发传

4、染性疾病 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 自然灾害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4级,红,橙,黄,蓝,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两个以上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发生

5、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天)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

6、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霍乱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流行,一周内发病30例以上,或波及个以上市(地),有扩散趋势。 乙类、丙类传染病波及个以上县(市),一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 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一次性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以上,或死亡人以上。 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省

7、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例以上,或波及个以上县(市)。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一次性食物中毒人,或出现

8、死亡病例。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人以下。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腺鼠疫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生,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周内发病9例以下。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一次性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统一领导,分

9、级负责 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高度不确定性 发生时间、范围、强度等不可完全预测 事件一旦发生,发展演变迅速 情报及信息的及时获得非常重要,传染病监测常用形式,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形式有: 传染病常规疫情网络监测 最基础传染病疫情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监测 结合疫情报告与各病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及时获取暴发疫情信息 重点传染病监测点监测 为传染病防治提供详细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媒介宿主变化信息 症状监测,传染病常规疫情网络监测,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

10、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新增加:甲型H1N1流感(26种)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新增:手足口病(11种)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

11、监测 信息主要来源常规疫情 有明确的报告标准 分级处置,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传染病信息报告,病例分类与分型 传染病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检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 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 炭疽分为肺炭疽、皮肤炭疽和未分型三类; 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戊型和未分型五类; 梅毒分为一期、二期

12、、三期、胎传、隐性五类; 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三类; 肺结核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 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传染病信息报告,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 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和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规定执行。,报告程序与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现场调查人员填写报告卡

13、;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 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没有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和报告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 3、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向属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

14、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报告时限,重点传染病监测点监测,监测点设置 地理位置 发病高危 监测内容 病例 宿

15、主媒介 健康人群,目的: 为传染病防治提供详细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媒介宿主变化信息,“症状”监测,传统的公共卫生监测由于依靠病例的临床或实验室确诊,在提高及时性方面受到了限制。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度及时性是关键。大型炭疽恐怖,迟一小时=2亿美元损失。 症状监测应运而生,结合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优点,收集疾病诊断前的各种非传统健康相关数据,有望比传统的公共卫生监测更及时地检测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时的异常现象。,911呼救症状监测, 医院急诊室病人监测(即时和非即时), 市面药房药物销售监测(感冒药), 学校学生缺课监测, 法医死亡解剖记录监测, 猫狗死亡监测, 手纸和桔子汁销售监测, 街上商

16、场打喷嚏症状监测(商场监测电视), 原因:双重作用-国防应急-因特网; 反生物恐怖监测系统-疾病监测系统.,911后症状监测在美国发展较快,传统的公共卫生监测主要依靠病原学诊断(临床和实验室) “症状”监测依靠非特异性的症状和/或相关的社会现象,比如感冒样症状, 腹泻, 止咳药销售量, 人群中打噴嚏比例等.,“症状”监测和传统的监测的区别,“症状”监测资料可以主动收集,更多的是利用因其他原因常规收集的各种资料.多个“症状”监测系统同时使用可以提高预警可靠性。 充分利用信息科学的优点, 结合临床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信息,可以是一种即时的公共卫生监测。 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范围,传播情况和受影响人群/区域,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趋势。,“症状”监测和传统的监测的区别,传染病诊断标准,依据现行法定报告管理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卫生行业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