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63010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2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一)化学学科(时长:100分钟 分值:12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Mn 55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Ba 13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 每小题2 分, 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雾霾、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都与氮的氧化物无关B. 将煤汽化和液化,得到清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C.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

2、果中的乙烯,可实现水果保鲜D. 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答案】A【解析】【详解】A. 雾霾与粉尘污染有关,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关,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氮的氧化物有关,故A错误;B. 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煤的液化和气化以获得清洁的燃料和多种化工原料,故B正确;C. 乙烯具有催熟作用,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中的乙烯,可以实现水果保鲜的目的,故C正确;D. 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为二氧化硅,具有信息传输的功能,所以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故D正确,答案选A。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 溴化铵

3、的电子式:C. HOCH2COOH缩聚产物的结构简式:D.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答案】C【解析】【详解】A.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B. 溴化铵中含有铵根离子和溴离子,电子式中阴阳离子需要标出所带电荷及最外层电子,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 HOCH2COOH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D.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的质量数为53+78=131,该原子正确的表示方法为,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用语,明确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B项为易错点,注意阴阳离子都要标出所带电荷及最

4、外层电子。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 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C. 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D. 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答案】D【解析】分析:A项,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C项,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D项,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详解:A项,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没有对应关系;B项,SiO

5、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SiO2用于制光导纤维与SiO2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对应关系;C项,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Al2O3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没有对应关系;D项,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CaO用于食品干燥剂与CaO与水反应有对应关系;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理解性质决定用途以及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让学生学习真实、有用的化学”的课程理念。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01 molL1KI 溶液:Na+、K+、ClO 、OHB. 01 mo

6、lL1Fe2(SO4)3溶液:Cu2+、NH4+ 、NO3、SO42C. 01 mol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D. 01 mol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答案】B【解析】分析:A项,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项,在Fe2(SO4)3溶液中离子相互间不反应;C项,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详解:A项,I-具有强还原性,ClO-具有强氧化性,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I-与ClO-不能大量共存;B项,在Fe2(SO4)3溶液中离子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项,CH

7、3COO-能与H+反应生成CH3COOH,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Mg2+、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掌握离子的性质和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有: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淀或气体,如题中C、D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A项;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注意题中的附加条件。5.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最小的,Y、R同主族且R原子核电

8、荷数等于Y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r(Y)r(Z)B. X与Y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D. 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R的强【答案】D【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R,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最小的,X为H,Y、R同主族且R原子核电荷数等于Y原子核电荷数的2倍,Y为O、R为S,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设Z、W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m、n,则n+m=6+6=12,则n=5、m=7或m=5

9、、n=7符合电子排布规律,结合原子序数可知,Z为F,W为P。【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Y为O,Z为F,W为P,R为S。A.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r(Y)r(Z),故A错误;B. X与Y可以形成的化合物有水、过氧化氢,故B错误;C. 非金属性SP,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弱,故C错误;D. 非金属性FS,则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R的强,故D正确,答案选D。6.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苏打溶液混合:Ca2+2OH-+2HCO3-=CaCO3+CO32-+2H2OB. 少量SO2通入饱和的漂白粉溶液中:C1

10、O-+SO2+H2O=SO42-+2H+Cl-C. 向热的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并鼓入空气:2Cu+4H+O22Cu2+2H2OD.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少量双氧水:7H2O2+2MnO4-+6H+=2Mn2+6O2+10H2O【答案】C【解析】【详解】A.苏打为碳酸钠,则澄清石灰水与过量苏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 CO32-=CaCO3,故A错误;B.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成SO42-,CaSO4微溶于水,则少量SO2通入饱和的漂白粉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ClO+SO2+H2O=CaSO4+2H+Cl,故B错误;C.向热的稀硫酸中加入铜粉并鼓入空气,反应

11、生成硫酸铜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Cu+4H+O22Cu2+2H2O,故C正确;D.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少量双氧水,离子方程式为5H2O2+2MnO4+6H+=2Mn2+5O2+8H2O,故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解题时容易把苏打误认为碳酸氢钠,为易错点。7.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 NaClO(aq)HClO(aq)HCl(aq)B. H2SiO3SiO2SiCl4C. AlAl(OH)3Al2O3D. Fe2O3Fe(OH)3Fe2(SO4)3(aq)【答案

12、】A【解析】A. 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速率加快,因此NaClO(aq)HClO(aq)HCl(aq)能够实现,故A正确;B. 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SiO2SiCl4不能实现,故B错误;C. 铝溶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AlAl(OH)3不能实现,故C错误;D. 氧化铁不溶于水,Fe2O3 Fe(OH)3不能实现,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转化,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NH4+、I-、CO32-B

13、. 0.1molL-1KNO3溶液中:Na+、Fe2+、Cl-、SO42-C. 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Mg2+、SO32-、AlO2-D. 水电离产生的c(H+)=10-13molL-1的溶液中:K+、Ca2+、NO3-、HCO3-【答案】B【解析】A. Fe3+是黄色的离子,与溶液无色不符,故A错误;B.在KNO3溶液中Na+、Fe2+、Cl-、SO42-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B 正确;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SO32-和AlO2-不能大量存在,故C错误;D.水电离产生的c(H+) =10-13molL-1的溶液显强酸性或强碱性,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H

14、CO3-都不能大量存在,故D错误;故选B。9.反应“P4(s)+3NaOH(aq)+3H2O(l)=3NaH2PO2(aq)+PH3(g)H0”制得的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P4分子中P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 反应中NaOH作还原剂C. 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S0D. 反应中生成1molNaH2PO2,转移电子数目为36.021023【答案】A【解析】A. 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与其他3个P原子形成共价键,含有1个孤电子对,P4分子中P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A正确;B. 反应中NaOH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B错误;

15、C. 反应能自发进行,须G=H-TS0,因为H0,则S0,故C错误;D. 反应中P元素由0价升高为+1价,由0价降低为-3价,因此生成1 mol NaH2PO2,转移1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A。10.向湿法炼锌的电解液中同时加入Cu和CuSO4,可生成CuCl沉淀除去Cl-,降低对电解的影响,反应原理如下:Cu(s)+Cu2+(aq)2Cu+(aq)H1=akJmol-1,Cl-(aq)+Cu+(aq)CuCl(s)H2=bkJmol-1,实验测得电解液pH对溶液中残留c(Cl-)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pH越大,Ksp(CuCl)增大B. 向电解液中加入稀硫酸,有利于Cl-的去除C. 反应达到平衡增大c(Cu2+),c(Cl-)减小D. Cu(s)+Cu2+(aq)+Cl-(aq)CuCl(s)的H=(a+2b)kJmol-1【答案】C【解析】【分析】A. Ksp只受温度的影响;B.根据图中信息,溶液的pH越大,氯离子的浓度越小;C.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判断氯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