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 模块三 学科素养评估卷---精校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63000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0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 模块三 学科素养评估卷---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 模块三 学科素养评估卷---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 模块三 学科素养评估卷---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 模块三 学科素养评估卷---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 模块三 学科素养评估卷---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 模块三 学科素养评估卷---精校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高分突破模拟试卷 模块三 学科素养评估卷---精校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学科素养评估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物质或结构属于内环境的是()A.血红蛋白 B.胰蛋白酶C.质膜载体 D.化学递质解析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胰蛋白酶存在于体外消化道中,质膜载体位于细胞膜上。答案D2.能够分泌一种具有强大的促进子宫收缩功能的激素的内分泌腺是()A.下丘脑 B.腺垂体C.甲状腺 D.神经垂体解析具有强大的促进子宫收缩功能的激素是催产素,由神经垂体分泌。答案D3.下列关于生长激素生理作

2、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促进蛋白质合成 B.增加糖的利用C.减少糖元生成 D.抑制脂肪分解解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答案A4.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肌肉会产生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刺激部位a处能产生神经冲动B.a处给予适宜刺激后,在b处能产生负电波C.该实验中刺激a处后,肌肉产生收缩属于反射活动D.肌肉会产生收缩,说明肌细胞是一种可兴奋的细胞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以适宜强度的刺激作用于神经纤维上a处时,会产生一个负电波(动作电位),并沿着神经传导至b处,A、B正确;该实验中没有完整的反射弧

3、参与,不属于反射活动,C错误;肌肉会产生收缩,说明肌细胞是一种可兴奋的细胞,D正确。答案C5.如图是某反射弧的示意图,在反射弧左侧的神经纤维细胞膜外表面连一电流表。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是传入神经元、是效应器B.刺激b点引起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反射C.分别刺激a点和b点,电流表指针均可发生偏转D.刺激a点,和b点均可产生兴奋解析刺激b点,由于突触的存在,产生的兴奋不会传到神经元,电流表指针不会发生偏转。答案C6.下图为某段神经纤维示意图,灵敏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按图示连接,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按图示连接,灵敏电流计可测得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B.兴奋传到b处时

4、,Na经通道蛋白大量涌入膜内C.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c处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d处膜可能处于去极化过程中解析b处动作电位最大时,c处Na浓度仍然低于膜外。答案C7.从25 环境进入1 环境,人体会发生一系列调节活动,其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增加机体产热,减少皮肤散热B.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维持皮肤温度C.皮肤冷感受器受刺激,骨骼肌战栗以增加产热D.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促进脂肪氧化分解解析寒冷刺激,皮肤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减少散热。答案B8.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免疫直接对抗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癌细胞和异体细胞B.致敏B细胞分裂形成的B细胞

5、克隆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对抗原再次免疫时血清抗体的产生有更长的延迟期D.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中均有巨噬细胞的参与解析对抗原再次免疫时,机体中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血清抗体的产生时间短。答案C9.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关于免疫应答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B细胞只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B.与效应B细胞相比,记忆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较发达C.巨噬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成多肽,移动到细胞表面,形成抗原MHC复合体D.效应B细胞通过增殖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并分泌抗体解析B淋巴细胞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6、更发达;效应B细胞无增殖能力。答案C10.下列有关HIV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的特异性受体只存在于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表面B.HIV的遗传物质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HIV感染者细胞免疫下降,但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D.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昆虫等途径传播解析HIV的攻击对象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还有脑细胞、巨噬细胞;HIV攻击辅助性T细胞,使其大量死亡,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下降;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答案B11.如图所示,甲图表示幼苗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设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

7、,则()A.mxn B.xiC.nxi解析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根据图乙可知若b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a侧(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应介于m和n之间。答案A12.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2,4D进行了如下实验: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共6组;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桂花插条,均分为6组,将插条下端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10 min后取出,进行无土栽培;一段时间后取出,统计每组插条生根数目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2,4D溶液浓度/(molL1)010151014101310121011生根数平均值

8、2.03.87.29.415.120.3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促进桂花插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是1011 molL1B.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C.超过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D.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以2,4D溶液浓度为0的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由生根数可知: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一定浓度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中数据没有体现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该题中2,4D溶液浓度范围设定太小,故不能确定促进作用的最适浓度;题中

9、没有涉及有关生长素对插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不能说明相同浓度的2,4D溶液和生长素溶液对插条生根的作用相同。答案B13.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下关于该政策实施后对我国人口数量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会提高我国人口的出生率B.会影响我国人口的种群密度C.会使我国人口数量呈“J”形增长D.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结构解析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变为生两个孩子,会提高出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不会使我国人口数量呈“J”形增长。答案C14.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年的连续调查,计算出其值(当前种群

10、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如图为该种群13年来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值即为自然增长率B.前4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第4年到第5年间,该种群数量下降C.从第5年开始,直到第9年,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解析值为相邻两年的种群数量相对比值,并非自然增长率,A错误;前4年间1,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第45年间,1,该种群数量继续增加,B错误;第5年到第9年间,1,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C正确;从第11年到12年1,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12年后1,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D错误。答案C15.因人类活动导致草场沙化,栖息地锐减,使昆仑山野

11、牦牛向高山迁徙形成小群体(1080头),雪天时,又迁徙下山聚集成大群体(200头以上)。在生殖季节,有些公野牦牛因竞争失败而失去繁殖机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使野牦牛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降低B.高山地区的野牦牛呈集群分布或表现为斑块状C.野牦牛因草料变化而季节性迁徙是群落的时间结构D.公野牦牛的竞争属于种群密度较高时的内源性调节因素解析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迁徙不是群落的时间结构。答案C16.关于群落叙述错误的是()A.个森林中,树冠层对群落影响最大B.群落水平的分布格局是空间异质性的一种表现C.群落演替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D.火灾、洪水过后进行的

12、是次生演替解析树冠层的植物属于该森林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的优势种对群落的影响最大,A正确;形成顶极群落后,群落水平方向上表现镶嵌性是空间异质性的表现,B正确;群落演替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一定能达到森林阶段,C错误;火灾、洪水过后进行的演替具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是次生演替,D正确。答案C17.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错误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一块田地

13、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是为了削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答案C18.现在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解析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粮食的产量大大提高,医疗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世界人口也在飞速增长,且其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粮食的增长速度和资源、能源的开发速度,因此造成了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缺乏、粮食不足,而且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

14、解决人口膨胀问题。答案B19.农田被恢复成山林(退耕还林)以后,生态系统随之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物种的数目变少B.群落结构变简单C.食物网变复杂D.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变弱解析农田被恢复成山林(退耕还林)以后物种的数目变多、群落结构变复杂、食物网变复杂、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变强。答案C20.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中C.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占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解析输入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是之和,A错误;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中,B正确;中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散失的能量,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量之比,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量,也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量,且图示中二者为同一营养级,D错误。答案B21.银鳗在夏天由河川游到在深海中产卵繁殖(生殖洄游),而幼鳗在春季自大海进入江河口,在淡水环境中成长。由于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目前鳗鱼资源越来越稀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大网眼的鱼网进行捕捞可以测定银鳗的年龄结构B.银鳗的生殖洄游现象说明了海洋生物群落具有时间结构C.银鳗的K值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D.银鳗的分布型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并不直接相关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