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植物学与中学课程改革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62906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植物学与中学课程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资源植物学与中学课程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资源植物学与中学课程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资源植物学与中学课程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资源植物学与中学课程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源植物学与中学课程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植物学与中学课程改革(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资源植物学与中学课程改革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课程资源的概念 二、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 三、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 四、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课程资源的概念,1、广义与狭义的课程资源的概念:,1.1、广义的课程资源的概念: 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2、狭义的课程资源的概念: 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1.3、综合:指的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2、课程资源的分类,2.1 、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分为: 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2.1.1、素材性资源: 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

2、,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2.1.2、 条 件 性 资 源 :,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注意:,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更多的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两者并没有截然的界线。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的条件,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资源就是如此。

3、,2.2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2.2.1、校内课程资源: 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可以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讲,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2.2.2、校外课程资源: 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也同样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则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注 意 :,1、以往我们忽视了对于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今后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但决不意味着在整个基础教育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

4、略。 2、按照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Tyer,R)的说法: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 加强校外课程资源(the out-of-school curriculum); 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3、 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建立校内外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 一方面学校要善于合理发掘和运用社区及其他兄弟学校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校内课程资源也可以向社区和其他学校辐射。各级行政部门有责任加强管理,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相互转换机制,强化各种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与共享。,4、从技术层面来讲,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始逐渐打破校内与校外课程资源的划分界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课

5、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2.3、按课程资源的形态分为:,2.3.1、有形的课程资源: 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2.3.2、无形的课程资源: 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3、课程资源的概念框架,4、课程资源与课程的关系:,4.1、课程资源与课程关系密切。,4.2、在不同教育情境下的课程资源状 况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4.3、目前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5、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课程资源的载体主要是指素材

6、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素材性课程资源总是以一定的载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果按照课程资源对于人的关系来看,可以把课程资源的载体划分为生命载体和非生命载体两种形式。,5.1、 课程资源的非生命载体: 泛指素材性课程资源所依存的非生命物化形式。非生命载体主要表现为各种各样课程教学材料的实物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指南、教学用书、参考资料、学习辅导材料和练习册等纸质印刷品和电子音像制品,就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物化形态。,5.2 、 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 主要是指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教育研究人员。另外,能够提供课程素材的学生、家

7、长和其他社会人士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生命载体。他们不但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而且构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力量。,6、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学习和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但究竟哪些资源才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课程资源,还必须通过筛选机制的过滤才能确定。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6.1、筛选的程序,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

8、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6.2、筛选的原则:,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注意两个重要原则: 其一、优先性原则。 其二、适应性原则。,二、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一)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在各种课程资源中是占首位的。就中学生物课程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当配备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教学软件、生物类图书及报刊、生物教学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此外,校园网上的有关信息以及校园中的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利

9、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向学校领导宣讲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生物课的特点,努力争取校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丰富学校的生物课程资源。比如,留意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颁发的生物教学仪器设备目录,以及生物教学挂图、投影片和音像资料的宣传征订材料,根据教学需要向学校申请购置。,2、 如果学校拥有较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注意进行适当整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关于生物体的结构,如根尖的结构、花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物或模型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可以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挂图或投影片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用来进一步

10、观察和识别。,关于动态过程的内容,如动物的胚胎发育、细胞分裂等,用静态图解表示则有较大局限性,用动画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教学,则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3、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学校校园中的生物及用学校经费购买的生物材料,都是学校提供的重要课程资源。,4、学校的课程资源并不只是为教师准备的,其中不少资源应当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5、学校的某些课程资源可以校际共享。,(二)善于利用社会的课程资源,1、城市社区的环境和设置,社区中有着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前往往被忽视。与生物课程有关的课程资源有:社区图书馆、

11、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生物科学研究机构、良种站、养殖场、高等院校、环保机构、卫生防疫站、医院、园林绿化部门、环境问题突出或环保先进企业等单位,居住在本社区或附近的有关专家(有些专家可能就是学生家长),社区的动植物资源,公园,菜市场等。,2、农村学校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农村学校在这方面更具优势,田间地头、树林、灌丛、草地、池塘、河流等,都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耕作方式的变革、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又为学生学习生物课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只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才能使生物课程突破“以学科为中心”或“以学问为中心

12、”的观念的束缚,才能使生物教学摆脱以“教材为 中心”的倾向,才能更好地体现“科学技术 社会(STS)”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 生物科学素养。,(三)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1、家长的知识和经验。 2、有的家庭养花、养宠物。 3、在农村学校,学生家里有田地、果园、家畜更是普遍的现象,家长平时也会谈及作物栽培、家畜饲养、病虫害防治等事宜,学生耳儒目染,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另一方面,这也给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提供了机会。,4、注意:,4.1、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首先要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通过家长会或让学生回家介绍,使家长理解生物课的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理

13、解生物科学的重要性,是取得家长支持的必要环节。 4.2、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还应当有配套的评价措施。比如,让学生在家中练习栽培一种植物或饲养一种小动物,应当定期检查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记录,并给予相应的评价,还可以组织班级内的交流。 4.3、利用家庭中的课程资源,还应当注意适度,不 要造成学生和家长过重的负担。,(四)广泛利用媒体资源:,这里所说的媒体指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收集: 对于生物学信息,教科书不可能非常全面而及时地反映,这就需要师生广泛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及时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此外,媒体上还不断发表与生物教学有关的新闻报道,如关于环境问题、生

14、物多样性问题、营养和保健问题等方面的事例。这些新闻报道作为学生课堂讨论的素材,时效性强,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2、整理: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此教师应当给予高度关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要求他们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比如,每个学期给学生确定几个小课题,如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进展、器官移植技术的进展、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喜与忧等,让学生通过广泛收集信息,写出研究报告,并在班级内交流。,3、分析: 在利用媒体资源时,教师应当注意信息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分析信息的权威性,提高学生信息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5、,(五)挖掘利用隐性资源 :,这里所说隐性资源是指非物化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例如,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有关动植物和人体的经验。 这些都是生物课程的无形资源,是使生物课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的重要基础。,三、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在目前条件下,我国中学生物课程资源的现状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1、传统的不足: 传统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教材和教具,开发的主体是教材编写者和教具的研制人员。教材和批量生产的教具难以完全

16、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而最了解自己的学校和学生特点的是教师。,2、新课程的要求: 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和批量生产的教具,还包括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媒体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开发离不开广大教师。 因此,教师应当成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二)自制教具、标本和简易模型:,因陋就简制作教具、标本和模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丰富课程资源。例如,关于DNA模型,可以用细铁丝和塑料片等物品组装而成;关于骨牵动肌肉绕关节运动,可以用橡皮筋、薄木片和钉组装成教具;至于常见动植物的标本,与其花很多钱购买,不如在当地采集和制作。,(三)在生物实验室营造浓厚的生物课氛围:,目前大多数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四壁仅有锁有标本、器具和模型的橱柜,生物课氛围不够浓厚。而海外不少学校的生物实验室或生物课教室则不同,除有上述物品外,还陈列着许多学生在生物课上或课外完成的作品或成果,如收集的生物图片、制作精美的植物和昆虫标本、各种模型、研究报告、有关生物的文学艺术作品,窗台上摆放着学生养的花卉,屋角鱼缸中游动着学生养的鱼,还有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