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单元考点复习课件(1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61851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单元考点复习课件(11)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届高考地理单元考点复习课件(11)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届高考地理单元考点复习课件(11)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届高考地理单元考点复习课件(11)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届高考地理单元考点复习课件(11)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单元考点复习课件(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单元考点复习课件(1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 产业比重下降, 产业比重上升。 (2) 和 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 型 产业比重上升。,第二,第三,劳动力,资源密集,知识密集,2国家的 政策。,4全国最大的 之一。,3良好的区位:毗邻 ,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 港澳产业的 ,参与 。,对外开放,港澳,扩散,广泛的国际分工,侨乡,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 (19791990年),主导产业: 型产业 优点:一些工厂迅速成为 同类 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缺点:吸引的外资额及 的 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密集,国内,工业增加值,(2),第二阶段(19

2、90年以后),主导产业: 产业 面临问题: 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 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需进行产业 升级,高新技术,政策,2城市化 (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 的地区之一。,密集,(2)表现,城镇 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 城市 迅速扩大,数量,规模,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受地区 和市场腹地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缺乏合理的 与管理,产业基础,规划,2问题,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问题日趋严重,产业升级,生态环境,3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 和机械制造业,推动产业 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 、广州、 为 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

3、与管理。,重工业,香港,深圳,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回答12题。,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 的是 (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毗邻香港,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 背景是 (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

4、条件。第1题,只有B选项是地理位置条件。第2题,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的。,答案:1.B 2.C,3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珠三角工业区由此受到的冲击较长三角工业区更大,主要原因为其 ( ) A以外向型为主的工业结构 B位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C邻近港澳台地区的特殊位置 D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解析:珠江三角洲的工业结构以外向型为主,对外依赖性强,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外消费需求减少,因而影响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产品的出口。,答案:A,4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 ( ) 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在

5、经济中的比重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改造并逐步淘汰耗能大、污染重的企业 A B 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而不是农业。,答案:C,1.在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中,根据其所处的条件不 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条件及其对工业 化的影响,可结合下图逐一分析:,(1)第一阶段,(2)第二阶段,2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图

6、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1(2010临沂质检)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 答(1)(2)题。,(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 该国可能属于发达国家 阶段,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 B C 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与工业化在阶段的变化 趋势明显不同;阶段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快。,答案:C,(2)阶段,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 资金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源密集型产业 现代服务业 A B C D,解析:进入逆城市化阶段后,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明

7、显增大。,答案:D,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工业基础、世界产业发展主导条件的变化及国内、国际竞争的增强等因素影响,在完成初步产业升级后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显现出如下主要问题:,2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GDP达7 806.54 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1)(3)题。,(1) 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2008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07年相比,200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 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

8、进行 产业升级和转移,解析:2008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A错误;2008年深圳市GDP为7 806.54亿元,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产值最多,B正确;通过计算可知,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2007年约为6.96亿元,2008年约为7.81亿元,产值明显增加,C错误;深圳市的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升级和转移的必要,D错误。,答案:B,(2)下列部门在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中起重要作用的有 ( ) A服装制造 B生物制药 C金融 D玩具制造,解析:服装制造、生物制药、玩具制造属于第二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因此排除A、B、D。深圳靠近香港,交通便利,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比较发达。,答案:C,(

9、3)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 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 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 间不足的问题,解析: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均不可取,排除A、D,深圳市应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排除C。,答案:B,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0、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 要的两大城市群。(城市填图中代码,省市填简称)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_和_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_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地跨_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_,不 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 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

11、地区,试分析其区位 优势。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课堂笔记 本题以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示意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了两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可从位置、地形、交通、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共同或不同因素。随着两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耕地、能源紧张以及生态破坏成为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答案 (1)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2)a.A

12、G F b 沪苏浙 ,(3)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毗邻香港、澳 门,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低 廉;是著名侨乡之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有对外开放 的优惠政策。 (4)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 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 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紧张。 (5)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完成12题。,1图中信息反映 ( ) 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 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

13、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 化幅度在三个区域中最大 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 于东西两翼 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 是2001年,解析:读图可知,20012005年北部山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答案:C,2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减少,其主要 原因是珠江三角洲 ( ) A城市化发展迅速 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 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 D耕地锐减,解析:2004年以后,由于产业升级,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对知识型人才需求量增加,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量则减少。,答案:B,(2010潍坊

14、质检)读“我国乡镇企 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3 4题。 3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 来的问题分别是 (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经济腹地较小 企业间过度竞争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解析:B地位于福建南部、C地是珠江三角洲地区。B地受地形的影响,经济腹地较小;C地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众多,相互间存在过度竞争现象。,答案:B,4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 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 主要因素是 (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解析:根据题中对“内含式”发展模式的解释可知,这样发展主要是考虑用地紧张的状况。,答案:C,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图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材料2: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试分析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