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的鱼病的区别与防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617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混淆的鱼病的区别与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易混淆的鱼病的区别与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易混淆的鱼病的区别与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混淆的鱼病的区别与防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产过程中,一些鱼病外观症状相似,内在得病机理却不尽相同,难以做到对症下药,从而致使许多地区的鱼病防治工作举步维艰。近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水产养殖的病害防治工作,现将临床上一些较易混淆的鱼病的防治经验介绍如下:一、易鉴别,而发病早期两者外观症状极为相似,病鱼体色发黑,体表轻微充血或出血,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食欲减退,剖开鱼肚,两者均肠壁充血,不同之处,活检时,前者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镜检可见肠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成片脱落的上皮细胞;而后者肠壁弹性较差,肠腔内粘液较多,镜检发现肠腔内红细胞较少,有部分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要采用腹腔注射疫苗、疫苗液夏花浸浴等免疫途径,效果较好。一般免疫

2、力可保持 10月,鱼种成活率低者 70高者达 90以上。目前为止,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季节,每月使用下列药物一个疗程,有一定效果。0606 的二氧化氯或 0606 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 85);同时每 100 千克鱼每天用 克大黄、黄岑、黄柏、板蓝根单用或合用均可,再加 克食盐拌饲喂,连喂 7 天。细菌性肠炎病该病一直以来是我国鱼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而且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床上采取综合预防,做好“四定”投饲工作,不投喂变质饲料;发病期间每月投喂中草药 1疗程,每 100 千克鱼每天用大蒜头 500 克或穿心莲 2 千克,粉碎后加盐 200

3、克,拌饲投喂,连喂三天为 1 个疗程。泼含氯消毒药;同时将呋喃西林拌饲投喂,每 100 千克鱼,第 1天 10 克,第 2减半。二、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软骨外露。发病晚期两者易区别,前者有“开天窗”,后者无。如果无“开天窗”或处于发病早期,则要借助显微镜加以鉴别,镜检若寄生虫数量少,不占优势,则基本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反之,则为寄生虫性烂鳃病。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 1,保持池水 右;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动一次。池外泼含氯消毒药;内服药饲 4,每 100 千克鱼每天用 1痢特灵拌饲投喂,第一天用量加倍。寄

4、生虫性烂鳃病预防方法同细菌性烂鳃病。治疗全池泼洒 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成 0606浓度;及时捞出病鱼,采用 5食盐水或 06 的漂白粉进行消毒,到鱼不能忍受为止。三、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发生腐烂,且常常发生于鱼苗和初期夏花阶段。后者,有三种特例,症状与前者极为相似,一为孵化桶或孵化缸中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嘴在水面呼吸,呈白头白嘴状;二为饲养 10 多天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成群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状;三为黑仔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对于这两种疾病,要运用显微镜观察才能加以区别和确诊。苗放养的密度应合理、科学;药物预防同细菌性烂鳃病。池泼洒畜用红霉

5、素,使池水成 06 浓度;或全池泼洒痢特灵,使池水成 0606 浓度。种放养前用 1010620106 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 10钟;每 100 平方米水面放楝树或枫杨树新鲜枝叶 克沤水(扎成小捆),隔天翻一下,每隔 7换 1 次新鲜枝叶。池泼洒硫酸铜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52,06 浓度。四、者,病鱼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后者,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鳞囊内,也可引起竖鳞症状,这需用显微镜检查鳞囊液才可区别,前者有大量短杆菌,后者有大量鱼波豆虫。行综合预防,严防鱼体受伤,尽量缩短越冬停食期。细菌性烂鳃病。亲鱼患病,每千克鱼腹腔注射硫酸链霉素 15克。鱼波豆虫病防治方法同车轮虫病。在冬季,水温 2全池泼洒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合剂(52)0606,治疗效果较好。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