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高考的关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60034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与高考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课程与高考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课程与高考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课程与高考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课程与高考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与高考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与高考的关系(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与高考的关系,全国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市,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宁夏,2005年:江苏,2006年:浙江、安徽、天津、辽宁、福建,2007年:北京、湖南、陕西、吉林、黑龙江,2007年高考,2008年高考,2009年高考,2010年高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全国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市,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但高考采用的是纸笔测验方式,怎么看待、理解、处理这个矛盾?,新课程重视过程,但高考是按答题结果来判分的。怎么理解?,新课程重视情感目标,但纸笔测验是难以评价学生真实的情感和价值观表现的,怎么理解、处理这个矛盾?,困惑,一、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1.独立思

2、考是学生自主解题的基本条件,学生在新课程中养成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自主解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下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影响考试结果的因素,(思路和方法),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学生高考的成绩,一、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学生高考的成绩,审题时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实现由“表述”到“条件”的转化,需要有实践意识;实践意识来自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新课程中对具体问题逐步探究的过程,易于养成这种良好思维习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而防止审题时的粗心。,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了掌握程序性知识重要性的。,讲方法并不见得能让学

3、生会用这个方法。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审视答案,主要是审视答案的合理性和多解性。审视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思维,都跟学生是否经历过相应的过程有关。,一、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学生高考的成绩,实践意识来自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审题时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实现由“表述”到“条件”的转化,需要有实践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而防止审题时的粗心,新课程中对具体问题逐步探究的过程,易于养成这种良好思维习惯。,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了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性。,讲方法并不见

4、得能让学生会用这个方法。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审视答案,主要是审视答案的合理性和多解性。审视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思维,都跟学生是否经历过相应的过程有关。,一、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实践意识是解题过程中审题环节的基本素质,学生对本题失误的主要原因不是知识问题,而是缺乏把题目和实践进行联系的意识。,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学生高考的成绩,2004年高考全国理综试卷()第25题,本题满分:20分 平均得分:3.5分 难 度:0.175,为什么本题得分率如此之低?,一小圆盘静止在桌布上,位于一方桌的水平桌面中央。桌布的

5、一边与桌的AB边重合,如图。已知盘与桌布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盘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 a 将桌布抽离桌面,加速度的方向水平且垂直于AB边。若圆盘最后未从桌面掉下,则加速度 a 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以g表示重力加速度),设圆盘质量为m,桌长为l,盘在桌布、桌面上的加速度为a1和a2,有,1 mg ma1 2 mg ma2 ,设盘离开桌布时速度为v,移动距离为x1,再在桌面上运动x2停下,有,v2 2a1x1 v2 2a2x2 ,盘没从桌面掉下的条件 x1+x2l/2 ,设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间为t,x a t 2/2 x1 a1t2/2 ,解得: a ,l /2,联系实际将

6、不难想到:桌布加速度的大小将影响着圆盘在桌布上的运动时间 t,然而许多学生并没有发掘出这个条件。,,这段时间桌布移动距离为x,有,x x1 + l / 2 ,发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常常来自于审题时的实践意识,解答,设圆盘质量为m,桌长为l,盘在桌布、桌面上的加速度为a1和a2,有,1 mg ma1 2 mg ma2 ,设盘离开桌布时速度为v1,移动距离为x1,再在桌面上运动x2停下,有,v2 2a1x1 v2 2a2x2 ,盘没从桌面掉下的条件 x1+x2l/2 ,设圆盘在桌布上运动时间为t,x a t 2/2 x1 a1t2/2 ,解得: a ,l /2,,这段时间桌布移动距离为x,有,x

7、x1 + l / 2 ,解答,意识来自于哪里?,意识来自于体验过程, 而不是来自知识。,发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常常来自于审题时的实践意识,通过“体验性实验”增强实践意识,例:向心力和半径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新教材),实验时,rA40cm,rB80cm,每秒钟喊口令2次。,操作一:手握A,每秒1周;,操作二:手握B,每秒1周;,操作三:手握A,每秒2周;,比较一和二:相同,F 跟 r 成正比:,比较二和三: v 相同,F 跟 r 成反比:,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建立“相同”、“v相同”的实践形象。强化实践意识。,一、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学生高考的成

8、绩,实践意识来自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审题时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实现由“表述”到“条件”的转化,需要有实践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而防止审题时的粗心,新课程中对具体问题逐步探究的过程,易于养成这种良好思维习惯。,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了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性。,讲方法并不见得能让学生会用这个方法。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审视答案,主要是审视答案的合理性和多解性。审视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思维,都跟学生是否经历过相应的过程有关。,一、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学生高

9、考的成绩,实践意识来自于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审题时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实现由“表述”到“条件”的转化,需要有实践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有利于消除思维定势而防止审题时的粗心,新课程中对具体问题逐步探究的过程,易于养成这种良好思维习惯。,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了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性。,讲方法并不见得能让学生会用这个方法。学生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具有使用该方法的意识。意识来自于学生经历的相关过程。,审视答案,主要是审视答案的合理性和多解性。审视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思维,都跟学生是否经历过相应的过程有关。,一、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

10、学生高考的成绩,实践意识是解题过程中审题环节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注重在科学、合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新课程重视学习过程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总结、领悟解决问题的思路,为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经一加速电压为 800 kV 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为 1 mA 的细柱形质子流,已知质子电荷 e1.601019 C. 这束质子流每秒打到靶上的质子数为_。假定分布在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 l 和 4 l 的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的质子数分别为 n1 和 n2 ,则 n1/n2_。,高

11、考统计:满分率 0.093(主要错在后一问),高考题,假定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均匀的,在质子束中与质子源相距 l 和 4 l 的两处,各取一段极短的相等长度的质子流,其中的质子数分别为 n1 和 n2 ,则 n1 / n2_.,s2,s1,l,4l,思维方法:质子在全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速度变);在极短长度内可看为做匀速运动(速度不变)。,知识: 匀加速运动 v2 2a l,匀速运动 s v t,相等长度下 n 和s 成反比,本题难就难在学生缺乏“变与不变”的思想 (一个一个发射),一、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2.实施新课程有利于从根本因素上提高学生高考的成绩,实践意识是解题过

12、程中审题环节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注重在科学、合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变与不变”的思想在新课程中的体现举例,新教科书对重要物理方法的教学进行了系统化、结构化构思,对重要物理方法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构思,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P18),对重要物理方法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构思,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P18),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P23),对重要物理方法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构思,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P18),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P23),讨论:已知各时刻速度,是否可以估算位移(P40),对重要物理方法的教学

13、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构思,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P18),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P23),讨论:已知各时刻速度,是否可以估算位移(P40),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P41),对重要物理方法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构思,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P18),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P23),讨论:已知各时刻速度,是否可以估算位移(P40),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P41),做一做:从一张照片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P47),做一做,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拍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

14、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 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 6 cm,拍摄到石子位置A距石子起落点竖直距离约 2m。怎样估算这个照相机的曝光时间?,A,B,对重要物理方法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构思,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P18),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P23),讨论:已知各时刻速度,是否可以估算位移(P40),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P41),做一做:从一张照片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P47),探究:利用图象怎样计算变力做功?(物理,P16),“变与不变”的思想从速度的概念拓展到力的概念,对重要物理方法的教学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构思,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渗透“极限”(P18),实验:测速度用平均速度代表瞬时速度(P23),讨论:已知各时刻速度,是否可以估算位移(P40),推导:用v - t 图象推出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P41),做一做:从一张照片估算照相机的曝光时间(P47),探究:利用图象怎样计算变力做功?(物理2,P16),“变与不变”的思想从速度的概念拓展到力的概念,一、实施新课程和提高高考成绩并不矛盾,不要把一些机械训练的做法和提高高考成绩的必然模式等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