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9484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陵三中2018年下期高三第3次月考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表明A. 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 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由“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

2、和财产”,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形成森严的政治等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说明战国秦汉时期,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力显著下降,这表明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故A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时间不符合“战国秦汉时期”,排除D。2.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这一做法A. 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B. 表明当时选官唯看

3、家族声望C.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D. 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晋国旧姓掌握近官,同姓氏掌握中官,异姓控制远官,显然对于不同族姓分封官员不同,这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封,不是分封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故D项错误。3. 西汉政论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当时的形势就像是一个病人,“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材料中贾谊A. 分析了

4、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B. 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C. 论述了解决王国问题的根本举措D. 运用儒、法两家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腰),一指(手指)之大几如股(大腿),平居不可屈伸”,如果再发展下去,“失之不治,必为痼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贾谊指出了解决王国问题的紧迫性,威胁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4.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

5、创性举措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度能够提高行政效率,能够提高决策的周密程度,减少决策的失误率,选A。三省六部制度的目的不是在丰富官吏选拔手段,打破世家的特权垄断的也不是三省六部制度,推动宰相制度走向解体是在后来的明朝时期,BCD是均不能选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5.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

6、。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纷繁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主要表明A. 吏治渐趋清廉化B. 部门间关系更融洽C. 官员日趋专业化D. 中央集权显著加强【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隋唐时期中书门下由过去管理事务到专门管理政务性工作,说明封建社会的官员官职逐渐专业化,C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官职转变,并不能说明官吏清廉化,A错误;材料论述官员职责变化,没有说明部门之间的联系,B错误;材料中是加强君主权力,不是中央集权显著,D错误。6.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

7、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 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 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 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 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7.

8、汉书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这反映出汉代A. 传统农牧业的兴旺发达B. 出现了大规模私营畜牧业C. 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D. 生产方式受匈奴影响较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羊致千余头”“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可知,汉代有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反映出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农牧业“兴旺发达”,排除A;材料反映农业、牧业、渔业、林业等多种经营方式,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匈奴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不符合“言陂泽养鱼,一岁收

9、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D错误。8.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说明明朝A. 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商人的价值取向B. 传统观念对商品经济发展有负面作用C. 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 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明朝商人虽然也遵循商品经济操作层面的规律,但并不完全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可知,明朝商人受传统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不以追逐最高利润为其终极目的,使商品经济发展发展缺乏动力,故B正确;材料反映明朝商人

10、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不是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治权力对商品经济发展有压制作用”,排除D。9. 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 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 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 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D. 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缤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可以看出明太祖在抑制外戚干政,符合题意的是D项;明初废除丞

11、相,排除A项,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符合题意。10.“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 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B. 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C. 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D. 法律与儒家伦理存在冲突【答案】A【解析】【详解】“亲亲得相首匿”,是指亲属间相互隐瞒罪行可以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原则顺应了人的亲缘本性,体现出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体系中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血缘关系的浓厚性,显然是不会逐渐淡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法律原则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

12、能说明当时社会逐渐和谐稳定,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法律与伦理关系的有机结合,故D项错误。11.欧阳修曾描述东京相国寺东笔铺广告“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广告中大肆称颂的笔竟然都是“有表曾无实,价高乃费钱,用不过数日”的劣笔。欧阳修的这些描述从客观上体现了宋代A. 印刷术推动了商业发展B. 理学盛行导致了道德滑坡C. 商品经济的发展较迅速D. 广告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东京相国寺东笔铺广告”和实际素材相差很大,实际上是商业广告夸大商品实际的表现,体现出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现象,故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商业广告,不是印刷术推动的发展,故A项错误

13、;材料的商业广告和道德滑坡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D中的十分普遍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排除D项。12.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A. 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 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 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 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说明内阁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这种制度显然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故D项正确;内阁权力取决于皇权,不会形成

14、制约机制,也不取决于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故A项和B项错误;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并不是灵活多变,故C项错误。13.“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在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A. 经济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B. 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C. 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D. 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答案】B【解析】【详解】“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营业失败”说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

15、义企业在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材料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故B项正确。经济发展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因素,外部环境决定并不起到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性,并不是侧重发展轻重工业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民族工业对于市场开发的忽视,故D项错误。14.魏源在海国图志卷47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A. 对西方民主的感性认识B. 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 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D. 向往欧美的民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西方民主有所介绍,对西方民主具有一些感性认识,故A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也没有体现“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排除BC;材料只是反映了对西方民主的一些认识,没有体现魏源对欧美的民主制度的态度,排除D。15.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