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华文化-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9393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中华文化-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们的中华文化-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的中华文化-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中华文化-2019年高考政治题典---精校解析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解析版)【考情解读】课标分解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志。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包容性等从试题类型上看: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措施类选择题为主。材料题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考点一中华文

2、化的基本特征考向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考向梳理】1源远流长汉字史书典籍作用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博大精深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

3、、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高考典题汇编】1.(2018江苏高考)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 B. C. D.【答案】B2.(201

4、8北京高考)“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美。”作为传统茶具代表之一的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都能看到紫砂壶的身影。 阅读材料,谈谈紫砂壶的文化价值。【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紫砂壶,器型抱朴,有虚静之态,装饰典雅有韵致,加之镌刻于壶体表面寓意深远的题诗赋画,融诗、书、画、印为

5、一体,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意蕴。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2014年中国APEC峰会,到2016年G20杭州峰会,再到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外事活动中,紫砂壶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紫砂壶作为中华传统茶艺文化的物质载体,其器型、装饰、雕刻无一不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3.(2016天津高考)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6、这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答案】A【解析】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故观点错误。我国园林艺术的巨大成就印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苏州园林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故符合题意,应选A。4.(2015福建高考)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

7、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文化的独特性。A与题意无关。材料说的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D。材料中的“吴楚”“北人”“南人”表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应选B项。5.(2015广东高考)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

8、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C6.(2013课标卷)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

9、体现A. B. C. D.【答案】A【解析】错误,之所以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说明了这幅画在台湾及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不能说明与清明上河图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风格;错误,两岸文化走向同一错误。之所以将这幅画作为海峡两岸交流的重要角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魅力,故正确;同时,这幅画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了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所以正确。答案选A。7.(2013安徽高考)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决

10、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A.B. C. D.【答案】A【解析】地域可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决定文化的是是经济和政治,故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但不能说是融合统一,故错误。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不同的文化说明文化具有区域性,正确。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正确。答案选A。8.(2012天津高考)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11、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答案】C考向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考向梳理】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特别提醒】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联系世界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高考典题汇编】9.(2012海南高

12、考)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 B. C. D.【答案】A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考向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向梳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内涵意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

13、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高考典题汇编】1.(2017江苏高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A2.(2015江苏高考)旗

14、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 B. C. D.【答案】A3.(2014山东高考)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答案】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解析】通过审设问可确定学生需从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两方面回答。材料中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一些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对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将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