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人名及常见精神障碍汇总

上传人:luoxia****01803 文档编号:7059380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人名及常见精神障碍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学人名及常见精神障碍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学人名及常见精神障碍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学人名及常见精神障碍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学人名及常见精神障碍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人名及常见精神障碍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人名及常见精神障碍汇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称常见症状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活动的不协调、脱离现实,能维持清晰的意识和基本智力,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青春型联想障碍,精神活动紊乱,思维松散破裂,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偏执型妄想、幻觉为主紧张型精神运动性抑制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奋交替出现单纯型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散,治疗困难。妄想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病程进展缓慢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两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2-3个月内痊愈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持久的心境高涨和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抑郁发作

2、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或迟缓双相障碍情绪高涨和情绪低落交错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极少严重到轻躁狂、达不到轻度抑郁神经症神经官能症;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恐怖症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焦虑症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发作(慢性)强迫性障碍强破性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一律、强迫性观念对立强迫性行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计数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反复陈述躯体症状;相应器质性检查为阴性;症状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疑病症以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优势观念为主,各种体检的阴性

3、结果和医生解释,均不能消除疑虑躯体形式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神经衰弱易烦恼、易激惹、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疲乏、效率低应激相关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心理反应而导致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急剧严重的心理打击,刺激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发作。表现: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感知迟钝、人格解体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反应。遭受强烈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精神障碍适应障碍在易感个性基础上,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后一个月起病,病程不超过6个月人格障碍(人格偏离正常,形成一贯反应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影响社会功

4、能和职业功能)偏执性猜疑、固执分裂样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反社会性行为不符和社会规范,具有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冲动性攻击性人格障碍,阵发性情感爆发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强迫性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焦虑性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需要被人接纳和喜欢,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习惯性夸大日常生活潜在危险,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依赖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心理生理障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眠异常(夜惊、梦魇、睡行症)性功能障碍性欲减退、

5、阳痿、早泻、性乐高潮缺乏、阴道痉挛、性交疼痛癔症(歇斯底里,无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反复迁延)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转换性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包括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癔症的集体发作课程知识点学说或人名贡献基础心理学心理学发展简史构造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与其学生铁钦纳主张采用内省实验的方法,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和安吉尔受达尔文进化论和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推

6、动。詹姆斯为这一学派奠定了思想基础。强调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行为主义华生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研究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即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控制环境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魏特海默、克勒、科夫卡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人的心理:意识和无意识。心理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和马斯洛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相对立。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的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生

7、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研究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发展和行为的关系等。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布洛卡(法)发现了对于右利手的人,大脑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区或布洛卡中枢、表达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德)发现听觉性言语中枢在颞上回,即威尔尼克中枢,损伤则导致接受性失语症罗杰斯佩里(美)“割裂脑”实验,切断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感受性和感觉阈限韦伯(德)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即I/I=K(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费希纳(德)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强度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即S=KlgR(只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记忆艾宾浩斯(德)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

8、验研究的创始人、艾宾浩斯保持曲线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生理需要: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最优先。安全需要:安全、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爱和归属:爱他人和接受他人的爱、在群体中享有地位。尊重的需要:有稳定地位、得到高度评价、受尊重。自我实现需要:最大限度发挥潜能,实现理想。低层次的是缺失性需要,高层次的为生长需要。情绪理论情绪外周理论詹姆斯(美)和兰格(丹麦)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中发生的作用。情绪丘脑理论坎农(美)和巴德反对外周理论,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丘脑。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情绪认知理论沙赫特(美)任何情绪的产生,

9、都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生理变化、对外界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起决定作用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和伊扎德情绪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能力结构理论二因素理论斯皮尔曼(英)斯皮尔曼因素分析之父,能力由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两个部分组成群因素理论赛斯顿(美)任何智力活动都是由许多彼此不相关的原始因素共同其作用的结果。智力结构三维理论吉尔福特(美)智力的三个维量:操作方式、操作内容、操作产品流体、晶体智力理论卡特尔(R.B.Cattell)流体智力:先天遗传,很少受社会教育影响,倒U型;晶体智力:后天获得,受文化背景影响大,与知识经验积累有关。气质类型学说体液说希波克拉底胆汁质(黄胆汁)、多血

10、质(血液)、黏液质(黏液)、抑郁质(黑胆汁)体型说雷奇米尔(德)根据人的体型预知气质特点血型说古川竹二(日)血型决定气质激素说伯曼(美)内分泌腺类型决定气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普洛夫(苏联)高级神经活动两个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三个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两个基本过程的三个特性之间组合,构成高级神经活动不同类型。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与斯金纳研究操作(工具)条件反射。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人格结构理论人格动力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格结构三层次:本我无意识本能、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各

11、种生理需要、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中间层次、调节作用遵循现实性原则;超我最高层次、个体社会化结果、抑制本我冲动、遵循道德原则人格类型理论内-外人格类型理论荣格(瑞士)内向型和外向型人格特质理论GW奥尔波特(美)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可以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卡特尔(R.B.Cattell.)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内在因素,决定人的行为,找出16种根源特质-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艾森克将人格分为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三个基本维度-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科斯塔和麦克雷人格五因素模型(FFM)-NEO人格调查表课程知识点学说或人名

12、贡献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简史哲学辨思阶段多人从古希腊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论,康德(德)、卢梭(法)认为人性本善;亚里斯多德(古希腊)、马基雅维里(意)、霍布斯(英)认为人性本恶。经验描述阶段(社会心理学成形时期,诞生于1908)进化论达尔文从生物学和人类学角度研究人性德国民族心理学冯特等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等塔尔德:模仿律英国本能心理学麦孤独本能衍生一切社会现象奥地利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性学三论:梦、过失心理学、神经病通论实证分析阶段(从描述研究到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二战后迅速发展,研究领域拓宽,涉及社会行为各方面,理论多元化

13、,重视应用社会心理学研究。)特里普利特(美)进行实证研究的先驱莫德(德)瑟斯顿提出态度量表结构,制作第一个态度量表李科特简化了量表谢里夫研究群体社会规范的形成和变化莫里诺发展了社会测量法、创办社会测量学杂志勒温(德)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倡导群体动力学研究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和沃尔特斯起源于行为主义。学习过程三种机制:联想、强化、模仿社会交换论霍曼思(美)从经济学投入-产出的关系研究社会行为。五个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符号互动论詹姆士和米德(美)符号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甚至个体的动作和姿态也是符号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奥地利)意识和

14、潜意识、力比多、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生本能和死本能、人格结构荣格(瑞士)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新精神分析论沙利文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霍妮人格由环境决定,男女之间差异是文化因素决定的。归因原则不变性原则海德归因思想的创始人。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折扣原则凯利如果存在其他合理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协变原则凯利寻找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三维理论:特异性信息(刺激客体维度)、共同性信息(行为主体维度)、一致性信息(情境维度)社会动机理论亲和动机沙赫特出生顺序是影响亲和的重要因素成就动机麦克利兰(美)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目标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个体施展才干的机会。权力动机温特积极的权力动机(谋求权力)和消极的权力动机(害怕失去权力)。引起权力动机因素:社会控制需求、无能的恐惧。侵犯动机多拉德和伯克威茨提出挫折-侵犯学说,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只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态度转变理论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