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9372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9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气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气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气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气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气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1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A减少 B增加 C增加 D减少2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弱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弱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弱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弱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处为陆风 B处盛行上升气流C处风力小于处 D处更易形成降水4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

2、下降【解析】3D4.C第3题,此时,风从湖面吹向陆地,为下沉气流,为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第4题,城市地面硬化,热岛效应增强,湖陆风增强;围湖造陆,湖泊面积缩小,湖陆风减弱;风从湖泊吹向城市,城市湿度加大,昼夜温差减小。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5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洋流 B地形、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地形 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图中示意某月31N纬线上 7个地点的气压分布。读图完成67题。6图中所示季节,地的总体天气特点是()A低温晴朗 B高温阴雨C炎热干燥 D温和多雨7此时地所在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东北风 D西

3、南风【解析】6C7.A第6题,图中地位于(31N,90E)附近,刚好位于印度低压所在位置,其气压最低,则此时为夏季。地位于(31N,30E),处在尼罗河河口附近,属地中海气候,此时处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第7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夏季盛行东南季风。下图表示四种气候类型的月均温和年降水量状况。读图完成89题。8所属气候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相一致的城市分别为()A伦敦、悉尼、莫斯科、开普敦B圣保罗、开普敦、孟买、北京C圣保罗、开普敦、北京、巴西利亚D巴西利亚、伦敦、开普敦、北京9当丁气候类型处于少雨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中海沿岸多雨B中国江淮流

4、域正值伏旱天气C青藏高原地区正值旅游旺季D我国江南地区桃红柳绿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分布略图,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B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C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D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11此月份悉尼(151E,34S)的盛行风向大致是()A西北 B东北C西南 D东南【解析】10B11.A第10题,风从高压吹向低压,从经纬网可知,甲所在地区为亚洲低压,乙地为澳大利亚;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乙为高压;低压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为下沉气流多晴天

5、。第11题,如下图,悉尼(151E,34S)在高压中心东南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左偏,形成西北风。12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人类使用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D当地居民为了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图甲为美国五大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19712000年),图乙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图甲中,1英寸2

6、.54厘米,编者注)。据此完成1314题。图甲图乙13图乙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A B C D14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解析】13D14.A第13题,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量取决于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水温越高,冷气团温度越低,冷凝的水汽就越多,雪量越大。时期都是气温低、水温高。时期水温、气温都在0 以上,不易降雪;比较起来,的水温在0 以上,蒸发更加旺盛,更符合题意。第14题,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所以这种过程与冷暖气团的

7、相遇相似。具体看:暖锋是暖气团遇到强势冷空气,暖气团向上爬升形成的降水,两者原理类似。下面两图分别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加倍时的中国地区年平均温度变化等值线图(单位:)和年平均降水量(单位:%)变化等值线图。读图完成1516 题。图1图215图中信息显示()A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增温不明显B西北和华北增温幅度最大C东部(半)湿润区有干旱趋势D西部地区变得干旱幅度最大16针对这些变化趋势,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加强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B加强水利建设投资,加强节水技术研究C挖掘东北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D西北地区调整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状况,需提前安排农业生产适应性结构调整和发展,提前加强抗旱(

8、水利建设和人工增雨)投资,加强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和生物节水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随着气温升高,我国高寒地区的东北、青藏高原等区域粮食生产潜力无疑因为光温增加而有待进一步发掘;在我国种植熟制不同的作物,可以提高复种指数,而不是西北地区。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海平面与相应6 000 m高空等气压差图。据此完成1719题。17若空气中水汽含量较丰富,此时甲、乙两地近地面的天气最有可能分别为()A晴天、阴雨天 B晴天、晴天C阴雨天、晴天 D阴雨天、阴雨天18此时,丙处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正南风19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此时该地区出现雾霾天气()A

9、甲处风力较大,雾霾持续时间较短B乙处风力较小,雾霾持续时间较长 C乙处有上升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D甲处有下降气流,雾霾持续时间较短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2021题。20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21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A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B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C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2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大气环流B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

10、环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D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解析】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但由于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促进高低纬度之间和海陆之间热量交换,使全球热量保持稳定,年平均气温没有逐年上升。 【答案】C近年日光温室鲜切花产业发展较快,但反季节栽培郁金香、百合等鲜切花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下图为冬季我国某地日光温室晴天、雨天、多云、雪天四种天气条件下,室内外温度的日变化。读图,完成2324题。23该日光温室可能位于()A江苏 B江西C海南 D黑龙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根据图中冬季四种天气的温度值可知,该处最有可能位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故A项正确;图示季节是冬季,江西和海南

11、分别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冬季气温偏高,且一般不会出现降雪天气。图中显示冬季该地出现了温度明显低于0的天气,故B、C项错误;黑龙江纬度较高,冬季温度会明显低于图示温度,故D项错误。【答案】A24图中所示的四幅图,分别对应的天气为()A晴天多云雨天雪天B多云雨天雪天晴天C雪天晴天多云雨天D雨天雪天晴天多云【答案】A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

12、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2526题。25“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解析】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对。【答案】B26“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的是()【解析】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C图符合

13、题意。【答案】C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图1)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据此完成2728题。27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AEFHGE BGEFHGCGEHFG DGHFEG【答案】D28关于城市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属实的是()AEF代表城市气压垂直变化规律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 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所以城市空气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E的气压较高,对应的为郊区,EF代表郊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A错误;城市和郊区相比,无论昼夜温度都是城市大于郊区,因此热力环流的

14、方向没有昼夜的变化,B错误;由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下弯曲,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所以甲的气压小于乙地气压,郊区空气下沉,高空为低压,所以甲为郊区的高空,气流下沉,C正确;乙丙之间的气流应该由高压流向低压,不会沿等压面流动,D错误。故答案选C。 【答案】C下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住:mm)随海拔分布图。据此完成2930题。29该地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是()A冬季多于夏季B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减C夏季多于冬季D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解析】图示10月次年5月降水明显多于69月,又在北半球,故冬季多于夏季。【答案】A30该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C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