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9371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月考)地理---精校解析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枣庄八中东校区2019届高三10月单元检测(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图是某岛年降水量分布图,该岛沿海地区夏季平均气温20 C左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导致该岛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抬升C.纬度位置D.西风漂流2.该岛A.东部适合发展针叶林B.西部适宜种植水稻C.河流众多河运发达D.地震多发3.云杉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代表性树种。图中四地中,最可能有云杉集中分布的是A.B.C.D.【答案】1. B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该岛屿位于43S45S附近,受盛行西风影响,由于地形抬升西部降水多,东部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导致该岛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B正确。【

2、2题详解】该岛屿位于43S45S附近,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多阴雨天,不适宜种植水稻;地形以山地为主,不利于发展河运,位于板块边界处,多地震,D正确。【3题详解】该岛屿位于43S45S附近,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云杉是亚寒带针叶林带代表树种,应种在海拔较高降水丰富的地,B正确。“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读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4. “冷岛效应”会

3、使绿洲地区A. 空气垂直运动增强 B. 污染物难以扩散 C. 水汽蒸发加强 D. 地面风速增强5.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答案】4. B 5. D【解析】【4题详解】由材料“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可知,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稳定,空气垂直运动弱,污染物难以扩散,B正确;水汽蒸发和地面风速度减弱。【5题详解】图中四地中,丁地中绿洲面积最大,绿洲与沙漠的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冷岛效应最显著,D正确。中国东部海域汇集了多种水体,如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中国沿岸流以及日本暖流分支等.各种水体相互穿插,叠加风的影响,使

4、得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读6月份中国部分海域的主要水体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的是A.甲B.乙C.丙D.丁7.典型锋面涡形成产生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渔业资源减少B.形成海雾C.加快污染物扩散D.形成连续性降水【答案】6. D 7. B【解析】【6题详解】结合材料“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可知,寒暖流交汇处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图中丁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D正确。【7题详解】结合材料“该海域具有丰富的冷、暖水团的生成、消散现象,

5、从而形成与常见天气系统类似的典型锋面涡”可知,寒暖流交汇处最容易出现典型锋面涡,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易形成海雾,B正确;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海水形成的涡与形成连续性降水无关。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8.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A.a减弱B.b增强C.c争强D.d减弱9.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主要目的有()A.增加绿地面积,吸烟滞尘B.补充城市地下水C.减少雨水的冲刷,降低水土流失D.优化水生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10.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A.流量

6、上升B.丰水期水位上升C.枯水期水位上升D.流速加大【答案】8. C 9. B 10. C【解析】【8题详解】图中a表示蒸发、b表示地表径流、c表示下渗、d表示地下径流,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下渗c增加、地表径流b减弱、地下径流d增强;对蒸发a影响较小。【9题详解】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下渗增加,主要目的是补充城市地下水,B正确。【10题详解】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下渗增加,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减少,枯水期时地下水补给增加水位上升,C正确。渔汛是指水生经济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城,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图中甲、乙两

7、渔场渔汛季节差异显著,海雾多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甲渔场的多雾期一般出现在()A.1月B.4月C.7月D.10月12.甲、乙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的影响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河水的汇入D.人类活动13.甲渔场渔汛提前到达、滞后结束的年份,印度半岛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滑坡B.洪涝C.旱灾D.海啸【答案】11. C 12. B 13. B【解析】【11题详解】图中甲渔场夏季吹西南季风,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形成寒流,受寒流影响多雾,甲渔场多雾期一般出现在7月,C正确。【12题详解】甲渔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乙渔场受西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西南季风

8、和西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两渔场渔汛季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正确。【13题详解】甲渔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渔汛,渔汛提前到达、滞后结束的年份也就是西南季风提前到达、滞后结束,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间越长,雨季越长,易出现洪涝,B正确。下图为某山体的海拔剖面图及不同坡向年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A.若在北半球,则常年受信风带控制B.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位于山体南坡C.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D.从北侧登山比南侧容易15.若该山体山麓地带的植被是地带性植被,则下列地区的自然带与该山体山麓自然带一致的是A.亚欧大陆内部B

9、.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C.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D.巴西高原的东南部【答案】14. B 15. A【解析】【14题详解】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山地南坡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变化最大处,年降水量曲线斜率最大,因此该山体年降水量变化最大的范围为山体迎风坡约1200米至山顶处,故B项正确。北半球信风带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而该山地迎风坡为南坡,故该山地不可能位于北半球信风带内,A项错误。在该山地南坡,年降水量最大值不是在山顶,山体迎风坡海拔约1200米处至山顶的范围内降水量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故C项错误。从剖面图上看,该山体南坡比北坡平缓,故从南侧登山比北侧容易,D项错误。【15题详解】从年降水量上可

10、以看出,该山体山麓地带植被为荒漠,与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一致;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北部、巴西高原的东南部植被均为热带雨林;非洲马达加斯加岛西部植被为热带草原。故A项正确。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亚欧板块17.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A.B.C.D.【答案】16. C 17. C【解析】【16题详解】图中甲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乙位于非洲,属于非洲板块,C正确。【17题详解】图中M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对应;N位于亚欧板块和非

11、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对应,C正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岩石与处岩石相接触,使处岩石变质B.处可能分布丰富石油资源C.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发生变质作用D.处岩石不可能有化石19.关于图示地区地貌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谷B.乙处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山C.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D.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答案】18. D 19. D【解析】【18题详解】结合图例可看出处为侵入岩,处为沉积岩,与岩石相接触,使处岩石变质;石油是沉积岩,处是侵入岩,不可能分布有石油资源;处岩石埋藏较浅,不易发生变质作用;处是喷出岩,不可能有化石,沉积岩

12、中有化石,D正确。【19题详解】甲处是两侧岩层发生错动和位移,属于断层;乙处是沉积岩,不易被外力侵蚀形成的山地,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山;丙处是沉积物,因外力侵蚀形成谷地;丁处是喷出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D正确。鱼鳞坑是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形或者月牙形土坑,它能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A.B.C.D.21.鱼鳞坑有利于物质的()A.风化B.侵蚀C.搬运D.沉积【答案】20. C 21. D【解析】【20题详解】由材料“它能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可知,鱼鳞坑把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在位置植

13、树可减少泥沙入坑,使鱼鳞坑能长期发挥作用,C正确。【21题详解】由材料“它能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可知,地表水携泥沙汇入坑内,泥沙在坑内淤积,发生的地质作用为沉积,D正确。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 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 岩浆冷却较慢 在地表形成 在地下形成A. B. C. D. 23. 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答案】22. D 23. D【解析】试题分析:【22题详解】岩浆岩分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缓慢冷却形成。在冷却过程中充分结晶,矿物结晶体巨大,肉眼清晰可见。D正确。【23题详解】喷出岩往往含有大量气泡,如流纹岩。侵入岩一般不会出现层理构造。沉积岩往往具有层理构造,但岩性较软,物质不坚硬。该岩石呈薄板状,岩性致密,应是页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板岩。B正确。考点:岩石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