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9371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0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壳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壳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壳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壳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壳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壳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壳的运动规律(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题。P地地层剖面图1 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答案】D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23题。2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C地壳

2、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3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A平顶的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丘陵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林立的峰林、峰丛【答案】2.A3.D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完成45题。4该河谷()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5图中()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B处地层断裂下陷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解析】第4题,该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

3、,说明是背斜构造,故B项正确。图中河床呈槽型,说明位于中下游段,故A项错误;乙岸堆积物少、甲岸堆积物多,说明甲岸为堆积岸或凸岸,乙岸为侵蚀岸或凹岸,故C项错误;河流流向无法判断,左右岸难以确定,故D项错误。第5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弯曲,形成褶皱构造,说明岩层受到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故C项正确。下面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上面的岩层,故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故A项错误;图中处无断层,没有出现断裂下陷,故B项错误;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不适合聚落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4.B5.C艾里定律是计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质的一个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W)与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这一定律说

4、明流速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底沙推移量的很大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流干支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79题。6图中河流M、N、T、S四处,被水流推动的物体重量最大的是()AM BNCT DS7某地质爱好者在N地附近,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可能是()A该河段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C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河流流速变化大D该河段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8该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 AM以上河段 BMN之间CNT之间 DTS之间【答案】6.C7.C8.D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

5、作用下形成。通常情况下,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下图、下表分别为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据此完成911题。渭河陇西段阶地参数注:拔河高度指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9历史上气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AT1、T2 BT3、T4CT4、T5 DT6、T710与南岸相比,北岸阶地数量少,原因是北岸()A流水侵蚀作用强 B水平运动强烈C风力堆积作用弱 D抬升运动微弱【答案】9.C10.D土耳其的卡帕多奇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如下图)。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

6、现象。据此完成1112题。11底部岩石按成因属()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12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答案】11.C12.A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部都在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已经被确认的天坑约2/3分布在中国。据此完成1314题。13下列省份,天坑数量最多的是()A贵州 B广东C吉林 D西藏14下列构造示意图(如下图,该地地势北高南低)中最易形成巨大天坑的是()Aa BbCd Dd【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天坑是存在于碳酸盐岩层中从地面往下形成的深度和口部都在

7、百米以上的陷坑状的地形,我国碳酸盐层分布最为广泛地区为云贵高原地区,结合选项可知,贵州省天坑最多,故选A。第14题,读图可知,图中b岩层地势较低,且地势北高南低,说明该地为河流流经地区,而下部隔水层受侵蚀缺失,与其下的石灰岩层发生溶蚀作用,形成天坑,故选B。 【答案】13.A14.B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517题。15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A偏东风 B

8、偏南风C偏西风 D偏北风16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A风速快 B植被多C坡度缓 D降水多17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营造常绿阔叶林风蚀坑内设置沙障控制越野自驾游种植耐旱农作物A BC D【答案】15.C16.B17.C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819题。18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下图的()A BC D19图中B区域北侧的高原主要地貌类型及民居说法正确的是()A喀斯特地貌竹楼 B雅丹地貌土楼C黄土地貌窑洞 D丹霞地貌蒙古包【答案】18.C19.C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壶穴一般是由于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

9、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凹处无法前进时,会被水流带动而打转,经历长时间后形成圆形孔洞,称为壶穴。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河谷中风化坑和壶穴的空间分布图(注:0米表示观测地点的高度)。根据材料完成2021题。20根据图文信息,下列关于河谷风化坑和壶穴的说法正确的是()A风化坑多发育在位置较高、坡度较陡的河谷区域B河流壶穴发育位置较低,分布在1米的河谷区域C由于流水不断侵蚀打磨,壶穴口径边缘坑坑洼洼D风化坑在河床相对抬升后,由积水风化而形成2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废弃的河流壶穴逐步转化为风化坑的顺序是()A BC D【答案】20.D21.C22崮,是一种四周陡削、山顶较平的山,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形山”

10、或“方山”,高度在10米至100米之间。山东枣庄市抱犊崮是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丰富的地质岩层记载着华北寒武纪数亿年的地质史,大量的生物化石述说着远古的繁盛。寒武纪华北地区为稳定的陆表海碳酸盐沉积。抱犊崮的形成过程是()A流水沉积外力侵蚀隆起抬升B海相沉积隆起抬升外力侵蚀C隆起抬升流水沉积外力侵蚀D外力侵蚀海相沉积隆起抬升【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已知该区域岩石为海洋沉积形成,即先是海相沉积;此后随着地壳运动,岩层隆起抬升,形成山地;后遭受外力侵蚀,形成“桌形山”或“方山”。选B。 【答案】B花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峰丛洼地地貌区,区内由几座相连的山峰簇拥,山峰主要由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组成。下图为世界

11、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图。据此完成2324题。23左江花山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可能形成的岩石是()A花岗岩 B大理岩C砂岩 D页岩【解析】花山岩石属于石灰岩,其经变质作用后形成大理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砂岩和页岩属于沉积岩。选B。【答案】B24左江花山地貌在形成过程中可能()A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B流水冲蚀作用对地貌影响最大C山峰之间有封闭性溶蚀洼地发育D生物起到的作用较小【答案】C蓝田汤峪和蓝田玉是蓝田的特色,下图为陕西蓝田汤峪地区地质图。读图完成2526题。25蓝田汤峪最可能存在于图中的()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解析】蓝田汤峪是地下热水沿地壳断裂带出露于地表形成的温泉,因此一般

12、出现在断裂带附近。丙地位于山前断裂带,且为断裂交会处,岩石破碎,地下水易出露;丁附近为变质岩,不可能存在温泉;甲、乙两地距断裂带较远。选C。【答案】C26蓝田玉的成因是()A岩浆喷发作用 B岩石变质作用C岩石风化沉积 D河流沉积作用【解析】蓝田玉是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美玉。选B。【答案】B风蚀坑通常指植被覆盖的固定沙丘或者平坦草地受风吹蚀而形成的凹地、槽和洼地。读风洞实验中植被覆盖度与土壤风蚀之间的关系图,完成2728题。27下列条件中最有利于风蚀作用的是()A盛行风风速大 B地表坡度大C土壤颗粒大 D植被覆盖率低【答案】D28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描述雅丹地貌的形成:“浍其崖岸,馀溜风吹,稍

13、成龙形”,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风力侵蚀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B风力搬运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唯一原因C雅丹地貌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D雅丹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和流水作用【解析】从描述中的“浍”“溜”和“风”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成因既有流水作用也有风力作用。选D。【答案】D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读图,回答2930题。29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

14、抬升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答案】A30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B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C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D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解析】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当然河谷的形成不仅与河流侵蚀有关,还与地壳抬升导致的下切侵蚀有关。喀斯特地貌一般发育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因为溶洞有多层,且水往低处流,所以地下水埋藏不一定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