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93604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湖北省八市十二所学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秋时期,我国思想家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也倡导以人为本,但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更多强调以个人为本;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不主张以个人为本,而是强调以群体为本,强调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看来,个体不能离群索居,一定要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其道德修为也要在社群生活中增进。超出个体的最基本社群单位是家庭,扩大而为家族、社区以及各级行政范畴,如乡、县、府、省,直至国家。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特别重视家庭价值,而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中华文化

2、和中华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群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我国古代思想家没有抽象地讨论社群,而是用“家”“国”“社稷”“天下”等概念具体表达社群的意义和价值;“能群”“保家”“报国”等众多提法都明确体现社群安宁、和谐、繁荣的重要性,凸显个人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强调社群和社会对个人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在表现形式上,对社群和社会优先的强调还通过“公私”的对立而得以体现:个人是私,家庭是公;家庭是私,国家是公;社群的公、国家社稷的公是更大的公,最大的公是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故说“天下为公”。总之,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是在一个向社群开放的、连续的同心圆结

3、构中展现的,即个人家庭国家世界自然,从内向外不断拓展,从而包含多个向度,确认个体对不同层级的社群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讲“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提出“以天下为一家”。如果说家庭关系是中国人的基本关系,则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的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是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而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社会共同的善、社会责任、有助于公益的美德。社群与个人人、责任与权利是不同的伦理学概念,反映不同的伦理学立场,适用于不同的价值领域。在当代社会,我们应坚持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以社群和责

4、任为中心的立场,在赞同自由、人权的同时,毫不含糊地申明不赞成个人优先的立场。(摘编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从中西比较看,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A.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倡导以人为本,其实质是以个人为本,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B. 中华价值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强调群体的价值高于个人。C. 天下的公道,公平,公益是最大的公,中华文化强调了它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优先性。D. 中华文化也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更强调其对于社群的责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尾两段都把中西方的价值观进行了对比,

5、强调了中方“群体在价值上高于个人”的观点。B. 文章以论语和礼记中的话,证明了古代思想家的观点:个体对社群负有责任和义务。C. 文章分析了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的关系,阐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中,社群价值要高于个人价值的原因。D. 文章写中华价值观的内容多,写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少,是由其突出中华价值观的日的决定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一个人离群索居,不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则其道德修为很难增进,当然也很难履行对社群和社会的义务。B. “家、国、社稷、天下”是我国古代思想家的“社群”概念,而“能群、保家、报国”则体现了他们对个人的要求。C. 本文之所以对中国人的家庭

6、关系用“基本关系”一词来确定,是因为家庭是个体向社会发展的第一个社群层级。D. 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是个人权利优先,所以西方人不强调社会共同的善,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A项,文章没有内容显示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西方近代的人本主义强调的“以个人为本”是同一概念,也无法推出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于群体;B项,“就是以个人所代表的群体为本”于文无据。文章只说了“强调以群体为本”;D项,张冠李戴,中华文化并不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

7、值观从事活动,这是现代西方自由主义道德的中心原则。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B项,对论证目的的分析错误。文章所引述的论语和礼记中的话都含有对“家”的解说,是为了说明我国古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关系扩大、扩充了。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属于主观臆断。虽然西方价值观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方人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故选D。点睛:这是一道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类的题目,题目一般以“根据原文内容,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比如本题D项,“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属于主观臆断。虽然西方价值观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方人不主张个体要对社会负责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后生可畏刘斌立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

9、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

10、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

11、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

12、我问道。“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B. 听到常远“跑了

13、”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C. 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D. 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5. 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6. 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试加以分析。【答案】4. A 5. 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

14、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他到青海茫崖矿区的小镇酒吧里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所有死难矿工的家属打官司。 6. (1)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2)对比手法:外貌表现与内在精神追求的对比。“我”和老李对常远前后态度的对比。【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A项,结

15、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他个性鲜明,有主见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父子关系紧张”属无中生有。故选A。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人物行为及事件来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当父亲让常远当律师,他却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表现他为人有主见;他在出逃当摇滚乐手时,了解了矿工的悲惨遭遇后,又决定放弃自己的爱好考律师,表现他是一个勇于担当,有爱心的人;当发生矿难,无人愿替死难矿工打官司,他愿意免费去做,表现了他不让名利得失,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都是我和老陈这些老一辈人所不具有的,所敬佩的。【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