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59101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3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7、08年中考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统计表,1.试卷考点分布及要求 2.试题题型分析 3.抽样的基本情况,我省从2007年以来,以新版思想品德教材(人教版和粤教版)为依据而进行全省统一招生考试,把七、八、九年级的内容纳入考核之中, 2007年七、八、九年级的知识内容分别为11%、35%、38%,禁毒知识为4%,时事政治为12%; 2008年,七、八、九年级的知识内容分别为13%、36%、37%,禁毒知识为4%,时事政治为10%;,各知识结构所占比例,人教版和粤教版的教材编排的结构不完全相同,但与每年云南省新课程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考试说明与复习指导公布的内容比例是一致的。,全省抽样中20

2、07年学生的得分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1.5分; 2008年学生的得分最高分98分,最低分为9分.,试题从全省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考试能够达到既考出实际水平,有利于将考核功能与选拔功能相结合,有有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二、对试卷的评价,1、主线明确、重点突出。 以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时事政治、禁毒等常识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纵坐标,结合人教版和粤教版两个版本,以课标(考试说明)为标准,把七、八、九年级的内容纳入考核之中。,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既不回避教材重点、时政热点,又不照搬教材和时政观点。 着重

3、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感知、体验、践行的教育。试卷主线明确、重点突出。,2、试卷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考试的能力要求、题型、评分标准基本保持不变; 试题没有大起大落,既不过浅,也不过难,保持适中、适度。,易、中、难比例由2007年的7:2:1, 变为2008年的6:3:1; 难易程度作了适当的调整,却是适度的,没有偏、难、繁、怪题。 有难度的题目分散,题目由易到难,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命题思想,过去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和策略重点地继承下来。,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试卷体现考查基础知识和考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结合思想、行为、社会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

4、能力,正确地运用心理健康常识、道德常识、法律常识、基本国情有关常识,条理清楚地表达、叙述和分析说明问题。 试卷的语言表达精炼、通俗。,试卷的判断题由原来的10分调整为12分,分析说明题由原来的24分调整为22分,且两道分析说明题的分值分别为10分和12分等。,试题的综合性较往年有所提高,如38题、39题都需要结合七、八、九年级的相关知识,且设问更加灵活与开放,答案开放,不唯一,这些都积极地反映了新课标的理念,在继承中创新。,3、试题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核、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核。,试题重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知识来判断、分析和观察事物、事件或者有关心理现象、道德现象、校园生活现象的

5、是非好坏,正确的做法和主张,不正确的做法或要反对的是什么,渗透着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2007年10题有正义感、有责任意识;第18题千变万化的“龙” 虽历经沧桑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第20题“毒品不是儿戏”;第33题你打算怎样做到诚信;第35题怎样才能承担好作为学生这一角色的责任;第39题怎样解决材料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等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判断、归纳、分析问题, 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使试卷的亲和力更加突出,感染力更加实在。并且较好地贯彻了教育性、思想性、实践性、针对性、知行统一等教育原则。,如:2007年 小英的建议被老师采纳后,受到当众表

6、扬,心里美滋滋的; 2008年第39题“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先士卒,号召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医护人员,不惜一切代价、不畏艰难险阻,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灾区,从一幢幢坍塌的房屋废墟中救出一个个受难者” 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4、突出考核学生学习后,最重要的、管一辈子的、学了有用的知识或道理。,如:第33题诚信的基本要求;第34题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第35题承担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2008年如:“毒祸猛于虎”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第15题良好竞争意识;第16题尊重社会;第17题,善意的谎言;第35题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第38

7、题学法、守法、用法;第39题,抗震救灾的感动人心的故事中,你体会最深的等对学生而言都是管用的,管一辈子的。,5、试题融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为一体,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贯彻和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体现学科的正确导向和德育功能;结合国内外的重大时政、社会热点,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社会生活,突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特征,政治学科的思想性和实践性特点,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人文性和创新性要求;以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现实生活实际,突出对学习能力考查。,如:2007 第37题青少年学生应怎样做到防微杜渐,避免从不良行为发展成违法行为?第39题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应怎样解决材

8、料中所反映出的问题? 2008年如:第35题的“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第39题的关爱社会、承担责任、珍爱生命、弘扬民族精神,等等。融时代性、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为一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6、试题视野开阔、开放性强、命题灵巧。,试题材料来源广泛,取材于人教版、广教版教材,时事资料手册,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考试说明,禁毒知识等,有文字、图表、图画等多种方式,文字表述简洁、规范,语言质朴,结构得当,试卷形式新颖活泼,设计简洁生动,展示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做答。试题图文表并用,试题的选材开放、设问开放,答案开放。,试题的选材开放、设问开放,答案开放。主观试题答案的“多

9、元化”,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科学性,为考生答题提供了相对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能力的发挥,有利考生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有效地防止猜题押题、死记硬套所学知识。,如2008年第39题的第二问,要求考生对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中选取对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个方面作为切入点,自己结合教材的有关知识,情真意切,言之有理即可,既要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真切体现,又要紧密联系教材的观点,学以致用,且题目的指向性也非常明确,答案虽然“多元化”却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观点,而不是空发感叹。试题及答案都体现了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科学性,为考生答题提供了相对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考生能力的发挥,有利考生重视书本知

10、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也有效地防止猜题押题、死记硬套所学知识。,三、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1、单项选择题 从总体上看,题目的难度中偏易,通过率较高。但是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缺乏深度和选择上缺乏准确度 。 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具有盲目选择的特点 。 一方面反映出部分题目的设置具有较好的迷惑性和区分度, 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相当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准确、理解不全面、辨析能力不高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重视。,2007年如:第17题云南省是我国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D) 它

11、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它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A B cD 主要是因为少部分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还是根本政治制度模糊不清,导致丢分。,2008年出错率较高的是第11题、第18题、第20题。 第11题,各地州学生普遍得分率为50%左右,主要问题出在对选项C的“吸毒”的违法性质的判断上。在涉及毒品的违法行为中,只有吸毒不属于犯罪,而是一般违法行为。由于学生对此认识的模糊,或者教学当中教师没有对此明确,导致学生盲目选择,错误频出。,第18题,大部分地州得分率在30%左右,

12、为出错率最高的题目。题目是以非公有制经济在我省生产总值中比重的上升,来考查学生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绝大部分学生根据记忆选择了B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没有根据题目内容选择最佳选项D项“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反映出相当多的学生只会机械记忆、盲目照搬,缺乏认真审题、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除夯实基础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20题,大部分地州得分率在60%左右,为出错率较最高的题目,试题设置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图表,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许多学生见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的增长快就认

13、为,我国经济发展实力处在世界第一位,更何况题目中没有这样的比较而选C项,还有不少学生选B项,把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都舍弃,置题目中的1978年于不顾,提醒我们,在教学中,除夯实基础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看图表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判断题,2008年,错误率较高的是第26、29、31和32题,失分率普遍在40%以上。 第26题,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违法人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 迷惑点为法律的约束力范围。许多考生,或者读题不仔细,匆匆判断,或者知识掌握不准确,没有发现“对全体违法人员”的表述错误,以致判断错误。,第31题

1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记忆准确性和理解的全面性。许多考生将“控制人口增长”错误当作“计划生育”,说明考生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表述缺乏准确性的记忆,对这一基本国策的内容缺乏全面的理解。,问答题,从性质上而言,问答题属于简答题,要求学生根据题设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主要着眼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重点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的能力。,2007年 第33题考查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第二个问着眼于学生对待诚信的态度和行为,属于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作答,总体情况正常。失分原因主要是不能结

15、合实际,答案过于空洞化。,第34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公民权利的认知和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第一问,对情境二的答题中,部分学生只答出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忽视了受教育还是公民的义务。第二问,关于公民为什么要履行义务,主要是由于答题的不全面、不系统所致。,第36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经济成分的认识。第一问,辨别经济成分,考查学生对我国经济成分的识记和理解,得分率70%,失分点集中于“镇办饲料加工厂”的性质判定,相当一部分学生将之误判为私营企业而不是集体企业,认识上有误,以致满分率仅46.46%,有较好的区分度。第二问,关于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得分率76%,不高。失分有二,一是对集体经济的地位把握不清,二是

16、对集体经济的作用表述不完整。相较而言,本大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2008年第33题37题,共5题,26分,分别考查“礼貌待人”、“环境保护”、“承担责任”、“科教兴国”、“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的保护”等知识点,从抽样检查来看,也暴露出部分考生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欠缺、文字功底需要加强等一些问题,如第34题,有一部分考生不会从“钢铁巨龙与自然家园的和谐统一”联想到“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还有一些考生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混为一谈,答非所问,部分学生对知识和理解和语言能力有待加强。 相当一部分学生错别字较多的现象,如将“嫦娥一号”写成“长鹅一号”等。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重视,减少不必要的丢分现象。,四、分析说明题,分析说明题,对学生的知识记忆、理解、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具有较强的综合考查功能和选拔学生的功能,难度一般偏中、难。 这部分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状况,更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辨析、应用和迁移能力,综合性强,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