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58790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修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修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修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修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复习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周密科学,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1)表示时间、范围、程度、推测、频率、数量等有关修饰限制词语要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主要”等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 (2)注意约数和确数。无论使用的是约数还是确数,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周密科学,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 (3)注意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等。 (4)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表时间已经、早已、一直、渐渐、当时、刚刚、迄今 表程度仅、最

2、、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格外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少 数、之一、总共 表数量多、有余、很少、许多,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周密性的常用词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周密性的常用词语:,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上下、可算、也许 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往往、通常 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理解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基 本 题 型,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2.某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3.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4.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的角度分析句子。 5.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

3、殊作用。,题型一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中“几乎”是否 能够删去 ,为什么?,答题思路,1.先做出否定的回答,2.说明限制的角度,再解释词义,3.结合限制对象谈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找出矛盾点,即删掉后与以前有何不同无“言外之意”,5.结论,分析:不能。“几乎”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程度,是“接近”的意思。说明石拱桥接近到处都有,但不是到处都有。 去掉后,就变成到处都有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几乎”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言下之意),(言外之意),限制的角度 是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是重点,答题格式归纳,1. 表态:不能删。

4、2. 先定性:起修饰限制作用,表(何种类型) 再释词:是的意思。 3.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 先“言下之意”:突出 (说明、表明) (把释词的意思代入句中) 再“言外之意”:(可能)还有的情况 不排除情况 无一例外的情况 4.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太 绝对了 5.“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答题思路:,题型二xx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示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略”能否换成“很”,为什么?,(1)表态(2) 先定性:起修饰限制作用,表(何种类型);再释词:是的意思;语言环境中

5、的意义和具体作用;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换后意思有何改变,符合或不符合实际情况。(4)“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题型二xx词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示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的“略”能否换成“很”,为什么?,答: 不能 因为 “略”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程度,是“略微”的意思,表明中部只不过是比两端略微狭窄些;(3)“很”表程度,是“非常”的意思。换成“很”就表明两者在宽度上相差非常大,不符合实际情况。(4)“略”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题型三xx词语有何作用?,示例: “天

6、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 “往往 ” 有何作用?,答: “往往”起修饰限制作用,表频率,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说明了天上的薄云经常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 一词的运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答题思路: 1. 找 2. 定性,释词,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或作用(准确地说明了) 3. 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题型四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的角度分析句子。,示例:试从“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种” 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概数、精确数据、限制性词语、表资料来源词语,题型四从说明文语言“

7、准确性” 的角度分析句子。,示例:试从“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种” 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1. “目前”、“约”。 2. 这些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 “目前”表时间,“现在”的意思,准确地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约” 表估计,“大概”的意思,准确说明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的种数还不确定,只是一种估计。 “目前”、“约”等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下列句子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 他(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2. 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3

8、. 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4. 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 5.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6.其(生态住宅)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答题格式归纳,1. 表态:不能删。 2. 先定性:起修饰限制作用,表(何种类型) 再释词:是的意思。 3.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 先“言下之意”:突出 (说明、表明) (把释词的意思代入句中) 再“言外之意”:(可能)还有的情况 不排除情况 无一例外的情况 4.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5.“xx”一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

9、言的准确性、周密性。,题型五关联词语的特殊作用,示例:分析“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 中关联词的作用。,答题思路:准确地使用了“xxxx”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 ,同时,用xx(关联词关系类型)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 。,题型五关联词语的特殊作用,示例:分析“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一句 中关联词的作用。,答:准确地使用了“不但而且”这一组关联词,层次清楚地说明了这种创造性设计的优越性。同时,用

10、递进的句式还进一步突出了“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这一实用效果。,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一、说明方法: 打比方、摹状貌、引用 二、修辞:拟人 三、有表现力的词语(解词+作用)四、表达方式: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某事物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词语的表达效果),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是科技文章的必考内容。 考题重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引用了故事、传说、谜语、诗句等)的作用。 济南题型:阅读文章第x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解释词义+指出修辞+结合句子分析作用,(2009济南) 13、阅读文章第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11、表达效果。(3分) 所以作为包装材料的食用薄膜纵然变成废弃物,也会被水、土壤中的微生物迅速“吃”掉 答案:“吃”在句中是消解、分解的意思。(解释“吃”的意义占1分)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指出修辞占1分)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食用薄膜易分解、环保的优点。(结合句子 分析作用占1分),(2006济南) 18、请你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光临是敬辞,用来称呼客人的到来,(1分) 将台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台风 暴雨的到来可以缓解旱情,(1分) 表现出人们对它的欢迎态度.(1分) 答题格式:解词+分析句意+作用 (生动形象

12、地说明了某事物的特征),(2008济南) 13、阅读第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就振动频率和强度而言,噪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更有害。举个例子来说吧,莫斯科西南区的一处楼房安装了电梯。这本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结果却适得其反。楼里的大多数居民开始经常性的失眠头疼。原来,日夜运转的机器成了噪声源,而电梯则像一个巨型喇叭,又加重了这种噪声。忍无可忍的居民正打算同莫斯科市政府交涉此事。 答案:“经常性”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是非常频繁的,强调了居民失眠头疼的症状屡屡发生,说明了噪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危害之大。,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词语的表达效果),(2007济南) 13、如果将第段中

13、加点的“亟待”一次改成“需要”,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太阳能是目前已知的最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被转换为电能。尤其可贵的是,它还是最清洁的能源,在法三、利用时不会排放任何污染。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渐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答案:亟待;急待,迫切的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的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2005济南) 20、请你说说下面

14、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答案:“一丝”说明变化之小,但即使是如此小的变化对动植物来说也是灾难性的。,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 将地球比作鸭蛋,将地壳比作 鸭蛋的外壳,地幔比作蛋清, 地核比作蛋黄 (1分)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的形状 和结构,(1分) 帮助读者更清晰更准确的认识地震 是怎样形成的(1分). 小结:打比方+分析+作用 (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某事物的特点),练习: 2.传说,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神木坚硬 无比(1分)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1分) 3.摹状貌的说明方法,(1分) 生动具体的写出了两种不同形式海啸

15、的特点(1分) 4.描写 (1分) “掩着鼻子干活”,用具体的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的写出黄河的污染严重(1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一、说明方法: 打比方、摹状貌、引用 二、修辞:拟人 三、有表现力的词语(解词+作用)四、表达方式:描写 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某事物的特点,05 神秘的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请从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角度,列举本段出现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摹状貌的说明法,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不同形式的海啸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