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教学资料:必修三第2单元一轮复习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8466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教学资料:必修三第2单元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考历史教学资料:必修三第2单元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考历史教学资料:必修三第2单元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考历史教学资料:必修三第2单元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考历史教学资料:必修三第2单元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教学资料:必修三第2单元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教学资料:必修三第2单元一轮复习(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历史信息: (1)上述诸神雕塑反映了古代希腊人对神的敬畏与崇拜。众神的人格化,它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 (2)它们反映了希腊学者研究的重点从研究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研究“人”本身。 (3)上述史料是历史文物图片,属于第一手史料,可用来研究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必修三第二单元一轮复习复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何谓“人文精神”?,人文精神(humanism)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理性;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现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广义则指欧洲

2、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理性,对真理的追求;超越性,对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追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专题概述: 本专题主要阐述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是早期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 (2)湮没:中世纪西方天主教神学统治人们的精神世界,神本主义取代了人文主义,使人和人性被束缚。 (3)复兴:1417世纪初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批判神权统治,宣扬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人文主义得以复兴,这是“人”的重新觉醒。 (4)

3、成熟:17-18世纪启蒙运动宣扬理性主义,使人文主义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从此人文精神在西方思想界占据主导地位。,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起源,复兴,发展,公元前5世纪,公元1417世纪,公元17、18世纪,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理学的发展(心学) -元明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明清之际,“文字狱 ” -清朝,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成熟,中外纵横:,第一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一、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1、研究对象:,对自然界本身进行探讨与解释,不涉及人生问题 。,2、人物及观点:,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大地漂

4、浮在水上面(朴素的唯物主义),3、意义:,脱离宗教的束缚,开始具有自主意识,标志着西方人的精神觉醒。,一、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一)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二)智者学派(诡辩学派)把哲学引入社会领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奴隶制工商业发达。,对人和社会的研究,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格拉);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力是相对的; 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道德评判标准。,评价:进步性: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绝对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易造成

5、个人主义。,智者是城邦的专职教师,知识渊博,口才出众,进行巡回讲课或指导,教授修辞学、政治学和辩论学,向受教育者收取学费。 智者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智者学派又称哲人学派。,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开始。 培养个人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繁荣。 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容易造成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跟踪训练:,1、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 ) A长期的海外贸易 B繁荣的商品经济 C丰富的人文精神 D成熟的民主制度,2、下面是不

6、同的人生、生活设计,哪一设计在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眼里可能被认为是幸福的人生、生活( ) A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 B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现人民大众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D努力追求财富,以财富为标准,实现人生价值,C,D,3、古希腊哲学中有一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清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

7、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洗。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 A泰勒斯 B普罗泰戈拉 C苏格拍底 D亚里士多德,B,4、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D,一、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三)苏格拉底引领希腊哲学新方向,1、生平: 和智者学派同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叶后)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成为“西方的孔子”。,2、背景: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3、主张:,认识你自

8、己; “知识即是美德”(核心);“美德由教育而来”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4、影响:,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隐士和熊,结合课本,分析这则寓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哪些观点,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读寓言,悟哲理,没有人自愿做恶,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没有知识,甚至无法去道德 -认识你自己,知识来源于教育-知识就是道德(或道德就是知识,或知德合一),

9、一、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柏拉图: (1)代表作:理想国 (2)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进行社会分工,建立理想国;鼓励独立理性思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3)影响: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亚里士多德: (1)主张: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中道思想。 (2)主要贡献:创立逻辑学;提出“三段论” (3)影响: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跟踪训练:,2、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

10、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1、希腊某思想家曾说:“我们告诉别人时用的信号是语言,而语言并不是给予的东西和存在的东西;所以我们告诉别人的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而是语言,语言是异于给予的东西的。”这种思想( ) A把人自身当作评判万物和世界的唯一标准 B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和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C重视以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 D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A,C,3、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 小前提:“金

11、”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 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4、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B,B,思维拓展:,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处于同一个时代,试比较他们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研究重点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都重视人的价值,否认绝对权威,体现了人文精神。,(2)不同点: (1

12、)对待知识 : 智:重视知识的实际功效(民主政治演讲)。 苏:强调知识和道德的结合,“知识即美德”。 (2)善恶: 智:认为世间是非善恶无标准。苏:形成明确的善的概念,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淡薄功利。 (3)政治主张:智:主张民主政治 ; 苏: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中外纵横:,VS,孔子与苏格拉底是同时期东西方的大思想家,是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同: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都强调道德的力量与作用。都重视教育的作用,注意道德的教化与培养。,异: 1、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2、

13、苏格拉底关注人的发展、作用、价值,具有哲学理性;孔子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性。,、经济: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3、思想: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兴起的背景,三、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积极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促进了希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跟踪训练:,1、俄罗斯作家克雷洛夫有这样一句名言:“殷勤过分的蠢材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下列古希腊先哲与克雷洛夫的观点相近(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2、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

14、巨人,两人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意义 B、强调知识的作用 C、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 D、推崇君主权威,B,D,3、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D,4、孔子、柏拉图分别是屹立于东西的两位思想文化巨人,其思想虽然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但明显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和柏拉图力图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各是什么?(4分) (2)为保障和谐状态的实现,两者治国主张有何不同?又有何相同的本质特征?(4

15、分) (3)两者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都无法实现?对此你有何认识,(1)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仁”、“仁爱”调解与和谐人际关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和而不同,保持矛盾对立面的和谐。(任意二点2分) 柏拉图:提出理想国家的设想,由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三个阶级的人构成,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2分),(2)异:孔子主张“贤者治国”侧重伦理道德。(1分) 柏拉图主张“哲学王”治国,侧重于理性。(1分) 同:都重视统治者的个人素质,突出“人治”。(2分),(3)孔子的“礼”、“仁”治国思想,与战乱纷争年代统治者的需求相距甚远,必然遭

16、到统治者的冷落。(2分)柏拉图过于理想化,带有一定的空想性,很难实现。(2分),(3)认识:理想、追求要切合实际,符合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实际情况,否则就是空想无法实现。(2分),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 普罗塔格拉论神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普罗塔格拉论真理 认识你自己,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1)上述材料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人的认识有怎样的变化?,从神主宰一切,人匍匐在神的脚下,到否定神的存在,肯定人的价值,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经济基础:古希腊工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