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8112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7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号与系统-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概论: 与连续系统相似,线形离散系统也可用变换法分析,其中傅立叶分析将在有关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中讨论,本书只讨论Z变换分析法。在LTI离散系统分析中,Z变换的作用类似于连续系统分析中的拉普拉斯变换,他将描述系统的差分方程变为代数方程,而且代数方程中包含了系统的初始状态,从而可求得系统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这里用于分析系统的独立状态变量是复变量Z,故称为Z域分析。,本章共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节 Z变换 第二节 Z变换的性质 第三节 逆Z变换 第四节 Z域分析 总结,第一节 Z变换,、从拉普拉斯变换到Z变换 连续时间信号进行均匀抽样可得到离散时间信号,设抽

2、样脉冲为 ,则: f(t)= = 对该式进行双边拉氏变换得:F(S)= = = (t-KT)= 令Z= 即将变量变为Z,则上式为:F(Z)= 该式称为f(KT)的双边 Z变换.由以上分析可得双边变换和拉氏变换的关系:,为了方便,取周期T=1,即f(KT)=f(K),二、Z变换: 对离散序列f(k),k=0, 1, 2则: ,称为双边Z变换。 对因果信号,单边与Z双边变换相等,重点研究双边Z变换。 三、收敛域 Z变换存在的条件: 即:上式绝对可和,它为f(k)的Z 变换存在的充要条件。 例1、求有限长序列Z的变换 (1)f(k)=(k) 解:F(Z)= 收敛域:全平面收敛 (2)f(k)= 1

3、2 3 2 1 解: 收敛域:0z,k=0,例2、求因果序列 的Z变换,其中a为常数。 解: 即: 例3、求反因果序列 的Z变换,其中b 为常数。 解:,Zb 即: 其中: Zb 例4:求双边序列 的Z变换 解: 收敛域为: aZb 由以上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有限长序列的收敛域:0Z(全左边) 0Z(全右边) 0 Z ( 双边 ) 左边序列(反因果序列)的收敛域为:Zb,右边序列(因果序列)的收敛域为:Za 双边序列的收敛域为:aZb 下面列出常用序列的Z变换:,第二节 Z变换的性质,本节讨论Z变换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定理,这对于熟悉和掌握Z变换的方法,用以分析离散系统等都是很重要的。下面一些性质

4、无特殊说明,既适应于Z单边变换,也适应于双边Z变换。 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线性 若: 则: 其收敛域为公共部分。 例1:已知: 求: Z的变换 解:有已知得:,二者的Z变换为: 则: 例2:求单边余弦cos(k)(k)和单边正弦sin (k)(k)的Z变换 解: = 同理: 二、移位特性 这个性质比较重要,类似于S域变换中的微分特性和积分特性。对于Z单边和双边Z变换结果不同。,(1)双边变换的移位特性 若: 则: 其中:m为 整数 例3:已知长为M的矩形序列 = 1 -MkM 求其双边Z变换 0 其他 解: 由移微特性得: 所以:,(2)单边Z变换的移位特性: 设: 其中m 为整数; 则:

5、收敛域不变:Za 例4:已知 (a为实数)的单边Z变换为,求: 的单边Z变换 解: 例5:求周期为N的有始周期性单位序列 的Z变换. 解: 根据移位特性得: 即: 由此可知:有限长序列结合为无限长序列其收敛域发生变化 三 、序列乘 (Z域尺度变换),若: 其中a为常数且不为0 则: 例6:求指数衰减正弦函数 的Z变换 解: 四:卷积定理 若: 则:,例7:求单边序列(k+1)(k)和 的Z变换 解:因为: = 当a=b=1时,则 又因为: 又(k+1)(k)左移一位为:k(k-1),由移位特性得: 而因k=0,k(k-1)=0得: k(k-1)= k(k) 则:,例8:求双边三角序列f(k)的

6、Z变换 解: 即: 因为: 所以: 五:序列乘k(Z域微分) 注意:f(k)为离散的,而Z域为连续的; 若: 则:,例9:求序列 的Z变换 解:(1) (2)利用左移特性: 因为k=-1时(k+1)=0 则(k+1)(k+1)=(k+1)(k) 由此可推出: (3) 利用线性: 六:序列除(k+m)(Z域积分),若: m为整数,且 k+m0 则: 若:m=0,k0 则: 例10:求序列 的Z变换 解: 七:K域反转 若: 则: 例11:已知 求 的Z变换 解: 以(-k)代k得:,左移一个单位,即以(k+1)代k得: 利用线性并且K域和Z域同乘a得: 八:部分和 若: 则: 例12:求序列 的

7、Z变换,其中a为实数 解:由题意得: 九:初值定理和终值定理 1、初值定理:当1km时,f(k)=0,且 则:,2、终值定理:当1km时,f(k)=0且 则: 例13、某因果序列的Z变换为 求f(0)、f(1)和 f()的值 解: = 1 a=1 0 其他 例14、已知因果序列 求序列的无限长和 解:,第三节 逆Z变换,本节研究求F(Z)的逆变换,既由象函数F(Z)求原序列f(k)的问题。求逆变换的方法有三种:幂级数展开法、部分分式展开法和反演积分(留数法)等,本节重点讨论最常用的部分分式展开法。 一般而言,双边序列法f(k)可分为因果序列 和反因果序列 两部分,当已知象函数F(Z)时,根据给

8、定的收敛域分别求得 和 并分别求得它们的原序列,然后利用线性将二者相加就得到F(Z)对应的原序列f(k)。因此本节重点研究因果序列象函数 的逆变换,显然那它是单边的变换 。 具体做法如下所示:,即: 双边序列: 因果序列: 反因果序列: 注:已知象函数求出原函数不仅要注意F(Z)的形式还要注意其收 敛域。 一、幂级数展开法 : 步骤为:先由F(Z)的收敛域确定原序列的形式(因果反因果或双 边),然后再利用长除法将F(Z)展为幂级数,取其系数即可得到 f(k). 例1:已知 求收敛域为 的Z 变换。 解:(1)F(Z)的收敛域为z2时,该序列为因果序列,利用长除 法展为 的幂级数时F(Z)为降幂

9、级数。,具体作法如下: 即得如下结果: 则: k=0 (2)F(Z)的收敛域为Z1时,序列为反因果序列,利用长除法 展为 的幂级数时为时幂级数。 具体做法如下: 即得如下结果: 则: (3) F(Z)的收敛域为 1Z2 时,序列为双边序列,不同收 敛域对应不同原序列。 具体作法如下:,将F(Z)进行分解可得: 为因果序列,展开为: 为反因果序列展开为: k=0 注意:这种方法一般不写出f(k)的闭合形式,另外也可利用其他幂 级数 的展开式求。(如下例所示) 例2:已知: 求原序列f(k) 解:因为序列的收敛域为Z0, 所以该序列为因果序列,因为: ,令 则: 所以: 二、部分分式展开法 设F(

10、Z)为有理式,令 , 式中:mn;对上式两边同除Z得: 不为真分式,先用除法得出常数项; 为真分式,直接将其展开; 1、 有单极点时:,式中各系数为: 两边同时乘以Z得: 利用常用序列的Z变换: 可以求出F(Z)的逆变换f(k) 例3: ,在 时的原序列 解:由题意得: 其中:,则: 当:Z2时, 当:Z1时, 当:1Z2时, 例4:已知 求其逆Z变换 解: 求出 所以: 由此可得:,2、 有共轭极点时: 设 则 : 其中 为单极点部分,处理 方法同上; 为共轭极点对应部分,处理方法如下: 令:,例5:求 的逆Z变换 解:由已知得:极点为 所以:,3、F(Z)有重极点时: 设F(Z)在Z=a处

11、有r重极点,则 可展开为 其中系数: 为单极点部分,处理方法同上。 其中: 例6:求 的逆Z变换,解: 所以: 例7:求 的逆Z变换 解:,所以: 三:反演积分法 基本思想是根据复变函数留数定理来研究F(Z)的逆变换。 令: 其中 对应因果序列 对应反 因果序列。 则 = 0 k0; 0 k0; 其中C为收敛域内的环绕原点的逆时针的闭合曲线。,第四节 Z域分析,Z变换是分析线性离散离散系统的有力工具,它将描述系统的的序域差分方程变换为Z域的代数方程,便于运算和求解;同时单边Z变换将系统的初始状态自然的包含于象函数方程中,即可分别求得零输入相应,零状态相应,也可依据求得系统的全响应。 一、差分方

12、程的变换解: 已知n阶系统: 均为实数, f(k)是在k=0时刻接入的,系统的初始条件为:y(-1)、y(-2) y(-n); 令Zy(k)=Y(Z),Zf(k)=F(Z),利用单边Z变换的移位特性得:,其中: 求Y(Z)的逆变换可得系统的响应y(k)以及 和 例1:已知y(k)-y(k-1)-2y(k-2)=f(k)+2f(k-2),其初始条件为:y(-1)=2 ,且f(k)=(k); 求: 解:对方程进行变换得: 将其代入得:,y(k)的逆变换为: 由此可推出: 所以:,例2:已知y(k)-y(k-1)-2y(k-2)=f(k)+2f(k-2),起初始条件为: y(0)=2,y(1)=7且f(k)=(k); 求: y(-1),y(-2) 解:利用Z变换求解时所需的初始条件为:y(-1),y(-2),在利用Z域 求解 原方程可变为: 例3:已知6y(k)-5y(k-1)+y(k-2)=f(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