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剂知识》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7043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3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除草剂知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除草剂知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除草剂知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除草剂知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除草剂知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除草剂知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草剂知识》ppt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除草剂知识,用来杀死杂草的药剂称做除草剂。这种杀草作用就是除草剂的活性,活性高,用量就低。除草剂有一定的杀草范围,这就是除草剂的杀草谱。,几点概念:,一、除草剂的分类,、按作用方式分类 选择性除草剂 此类除草剂在一定剂量范围、特定时间内能杀死杂草而对作物无毒害或毒害很低。但选择性是相对的,剂量过大或在敏感期使用同样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如2,4-D丁酯在拔节后使用造成小麦减产。 灭生性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几乎对所有杂草和作物都有毒害作用,主要用于非耕地或作物行间定向喷雾使用,如草甘膦、百草枯。,2、按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方式分类,触杀性除草剂 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或传导性很差,只能杀死杂草接触到药

2、剂的部位,未接触药剂的部位不受影响,使用这类除草剂需均匀喷雾使药滴覆盖杂草全株才能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如乙羧氟草醚。 内吸性除草剂 可以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经输导组织传导至其他器官造成杂草死亡,因此防除多年生杂草最好选用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3、按使用方法分类,A、茎叶处理剂(苗后除草剂) 在杂草出苗后使用,对出苗的杂草有效,但大多数品种不能防除未出土杂草。如草伐。 B、土壤处理剂 分为播前处理剂、播后苗前处理剂 在杂草出苗前施用,对未出土的杂草有效,对出苗杂草活性低或无效,土壤处理剂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特别是土壤墒情、有机质含量。如乙草胺、氟乐灵。,4、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有机化合物

3、除草剂、无机化合物除草剂。 有机化合物除草剂分为以下几种 A、 苯氧羧酸类,如2甲四氯、2,4-D等; B、 二苯醚类,如乙羧氟草醚、乳氟禾草灵、氟 磺胺草醚等; C、 酰胺类,如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等 D、三氮苯类,如莠去津、扑草净等;,E、 磺酰脲类,如苯磺隆、噻磺隆、苄嘧磺隆等; F、 咪唑啉酮类,如甲氧咪草烟、咪唑喹啉酸等; G、芳氧苯氧丙酸类,如精喹禾灵、高效盖草能、精稳杀得等; H、二硝基苯胺类,如氟乐灵、二甲戊乐灵等; I、 取代脲类,如异丙隆、绿麦隆等; J 联吡啶类,如百草枯等 ;,K、 有机膦类,如草甘膦等; L、 环己烯酮类,如烯草酮、稀禾定等; M、 三氮苯酮类,

4、如嗪草酮(赛克津)等; N、腈类,如溴苯腈等; O、 吡啶羧酸类,如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等; P、 氨基甲酸酯类,如燕麦灵、甜菜宁等; Q、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如禾草丹,野麦畏; 其它杂环类,如恶草酮、磺草酮、吡草醚、苯达松等 。,无机除草剂,无机除草剂绝大部分为灭生性除草剂,主要品种有:氯酸钠、恶砷酸黄、石灰氮、硫酸铜等品种,主要作用特点是通过植物和这类除草剂接触吸收后,植物失水,叶绿素减少,正常的生活能力失调,功能不正常,最后导致死亡。,微生物除草剂 微生物除草剂是利用孢子落在杂草的植株上,在适宜条件下产生芽管,钻进杂草体内吸收营养物质,进行大量繁殖,同时分泌出毒素,破坏杂草的机体使其死

5、亡。例如,“鲁保一号”防除大豆菟丝子,是大豆恶性寄生性杂草菟丝子的特效除草剂,寄生在大豆菟丝子的机体上,使大豆菟丝子枯死,且对人、畜无毒。,5、按加工剂型分类:,A、粉剂 由除草剂原药和陶土、滑石粉、干磁土或其他惰性粉,按标准加工而成的粉状混合物制剂,叫做粉剂。细度要求95%通过200筛目。粉剂一般不能加水使用,但可直接喷粉可,也可拌成毒土撒施。如70%氯酸钠等。 B、可湿性粉剂WP 由除草剂原药与惰性粉、湿润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粉剂,叫做可湿性粉剂。细度要求95%通过200筛目。与水有亲和性,可悬浮水中,所以可加水喷雾。如10%苯磺隆(大可以)等。,C 可溶性粉剂SP 在使用浓度下有效成分

6、能迅速分散,而完全溶解于水中的一种粉剂。外观呈流动性。 D、颗粒剂GR 由除草剂原药和固定载体按比例配合制成颗粒,叫做颗粒剂。颗粒剂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撒施方便,便于储存运输方便。如氯化钠、丁西合剂等。,E、乳油EC 由原药(一般不溶于水)、有机溶剂(笨、二甲苯等)和乳化剂配合而成的同状均匀液体,叫做乳油。因为有乳化剂作用,能保持较长时间,不会产生沉淀和分层现象。乳油中含有苯、二甲苯等易挥发的溶剂,在使用时必须注意及时密封。乳油中含有有机溶剂,脂溶性大,附着力强,能透过植物表面的腊质层,所以适宜作叶面喷洒。如燕麦灵、盖草能、乙草胺、精喹禾灵(草伐)等。,F、水剂AS 由水溶性的原药,以水作为主

7、要溶剂,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剂型叫做水剂。如:20%百草枯(卡德龙)、草甘膦(好易净)。 G、悬浮剂(胶悬剂) 是极微小的固体原药加入适量的湿润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在水或油中形成的稳定胶状粘稠液叫做悬浮剂。如38%莠去津、42%甲乙莠(玉捷)等。 H、水乳剂EW 亲油性有效成分以浓厚的微滴分散在水中呈乳液状的一种剂型。该剂型的流动性好,不易分层,因不含有机溶剂或仅含少量的有机溶剂,因而不着火,对人、畜低毒,对环境影响小。如6.9%骠马。,I、干悬浮剂DF 干悬浮剂是可在水中自发分散成极细的微粒,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液的粉粒固体制剂。干悬浮剂和可湿性粉相比,在水中的分散度高,

8、有效成分微粒小,因此在相同有效含量下干悬浮剂的活性高于可湿性粉剂。如75%巨星(麦灵顿) 水分散粒剂WDG、 水分散粒剂和干悬浮剂一样,在水中自发分散成极细的微粒,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浮液,但水分散粒剂是粒状制剂,和干悬浮剂比较,水分散粒剂无粉尘污染问题,但价格会高些。 J、片剂TA 原药加填料、黏着剂、分散剂、湿润剂等助剂加工而成的片状制剂。该剂使用方便,直接投放在水田中,或加水稀释后喷雾。,二、除草剂的选择性,除草剂喷洒在农田里,能杀死农田里的杂草,而不能杀死及伤害农作物的特性,称为选择性。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除草剂的选择性可分为以下几种:,1、形态选择:由于植物外部形态的差异,内部组织结

9、构差异造成的选择性。(较次要) 叶片特性:例如禾本科杂草叶片狭长、阔叶杂草叶片宽大,着药程度不同。 生长点位置:禾本科杂草生长点被叶片包围,而阔叶杂草生长点裸露容易接触到更多的药液。 生育习性 :各种植物根系深浅不同,如大豆、果树根系庞大入土深,难以接触和吸收施于土表的药剂,而一年生的杂草种子易于在表土层发芽,容易吸收除草剂。,2、生理选择:由于植物对除草剂的吸收及其在体内运转的差异造成的选择性 A、吸收:不同生育阶段对除草剂吸收不同,受叶片角质层、气孔数量、张开程度、绒毛等影响吸收。 B、运转:在不同植物体内运转速度差异,如2,4-滴丁酯、 2甲4氯对禾、 阔草的吸收与传导速度;水稻和稗草对

10、杀草丹的吸收速度(水稻可很快将杀草丹分解成无毒物)等。,3、生物化学选择:,除草剂在不同植物体内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造成的选择性。大多数除草剂的选择性是生化选择作用。 A、活性化机制差异造成的选择:除草剂在杂草体内通过化学反应使其死亡而在作物体内不存在药害,如2,4-滴丁酸用于大豆田。 B、氧化还原反应:杂草吸收药剂后,在体内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其失去活性。(二苯醚类) C、水解反应:如敌稗在水稻体内(芳基酰胺水解酶)迅速水解使其失去活性而稗草体内不能水解受害死亡;棉花田内可使用敌草隆等。 D、结合作用:绿黄隆能安全地用于小麦田,是由于它能与小麦体内的葡萄糖迅速轭合形成5-糖苷轭合物。,4、

11、人为选择性:根据除草剂的特性,利用作物与杂草生育特性的差异,在使用技术上造成的选择性。如定向喷雾。 、位差选择:利用作物与杂草根系及种子萌发所处土层的差异、深浅有差异、位置上有差异,这种差异选择,叫位差选择。如拉索、敌草隆等用于玉米、棉花、大豆地苗前除草。 、时差选择:利用作物与杂草发芽出土时期的差异防除杂草,称为时差选择。如马铃薯播后苗前使用克芜踪;免耕除草等。 、生育期选择:农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对农药的抗性不一,对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别。一般情况下,植物在发芽或幼苗期对除草剂最敏感。如玉米行间除草。,8、剂型选择:利用除草剂剂型的多样化,用于某些作物。如微胶囊剂等。 9、条件选择:环境条

12、件如土壤类型、湿度、温度等条件,是除草剂选择的因素之一。在一般情况下,粘性土壤比沙性土壤用药量多少,温度高、湿度大除草效果好,有机质含量大用药量大,有机质含量少用量药则少。例如48拉索乳油与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在豆田使用,有机质含量小于1时对大豆易产生药害,15时可有效防除杂草,三、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除草剂的吸收 A、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吸收 根吸收:根是土壤处理除草剂的主要吸收部位,除草剂易穿过植物根部表皮,被根系连水一起吸收。 幼芽吸收:被种子和未出土的幼芽吸收。,、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吸收 角质层吸收:角质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植物水分损失,同时也防止外源物质进入和微生物入侵的有效屏障。角质层由蜡

13、质、角质、果胶组成。除草剂进入角质层的主要障碍是蜡质,蜡质越厚除草剂越难通过。 气孔吸收:气孔吸收量的大小受药液在叶片的湿润程度影响大,而受气孔张开的程度影响小。如除草剂中加入表面活行剂可提高气孔的吸收量。 质膜吸收:除草剂在达到作用位点时必须通过质膜。水溶性除草剂通过质膜的量与除草剂分子大小有关系,而酯溶性的除草剂通过质膜的量与分子大小无关。,、剂型对除草剂吸收的影响,除草剂制成一定的剂型可提高叶面的湿润性和除草剂的穿透力,提高剂型稳定和耐雨淋能力。加入表面活性剂可降低药液表面张力、提高湿润性、增加附着面积,进入植物体内后其本身也可能对植物细胞产生毒害,提高除草剂药效。,除草剂的传导 除草剂

14、在植物体内被根、茎、叶吸收后必须在体内移动才能达到作用部位。 、短距离传导:此类主要是苗前处理剂、茎叶处理剂的光合作用抑制剂,根部除草剂在到达内皮层之前可通过非共质体和共质体传导。 、长距离传导:此类除草剂多数为茎叶处理剂,可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植物体内进行长距离传导。 按在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移动性可分为 木质部传导:木质部是非共质体,功能是作为水、无机离子、氨基酸的其它溶质的传导通道。 韧皮部传导:韧皮部是共质体,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同化物传导的通道。,四、除草剂的杀草原理,(一)阻碍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高等绿色植物取得能量和制造养料的重要过程,是植物生命存在的基础。光合作用受到干扰或破坏,植物将

15、发生不正常的死亡。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过程,同时也是放出氧气的复杂过程。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过程,光合作用分为光合反应和暗反应两步进行。除草剂可阻碍光合反应和暗反应。,(二)破坏吸收作用和能量代谢,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是通过吸收作用所取得的,是植物生长活动能量的源泉。光合作用是一个贮能过程,吸收作用是一个放能过程,这是光合作用的全过程。植物在吸收过程中,形成高能键碳水化合物,为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当植物吸收作用的重要环节受到破坏,就会影响整个植株的生存,并导致死亡。,(三)抑制蛋白质、核酸等物质合成,有许多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后,

16、破坏了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抑制了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例如燕麦畏、毒草胺等除草剂进入杂草体内后,抑制蛋白质、淀粉酶、核酸的合成,影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敌稗被植物吸收后直接抑制RNA与蛋白质的合成;氟乐灵则干扰激素和脂肪的合成;杀草丹、甲草胺、西玛津等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后,都间接或直接抑制干扰其蛋白质、核酸合成,造成杂草死亡。,(四)干扰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体内含有多种激素,对协调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不可少的物质。2,4-滴、麦草畏等激素型除草剂进入植物体内, 破坏了原有的天然激素平衡,使植物出现畸形发育,细胞分裂,伸长、分化不规律,可干扰敏感植物的正常生长。在受害植物不同的器官反应是不同的,刺激作用和抑制现象并存,打破了规律性,使植物各部分互相协调又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发生了不正常变化。因此,植物吸收除草剂后,体内激素的异常,使植物产生生理紊乱,茎杆扭曲与畸形,叶面皱缩和变色失绿,甚至死亡。,(五)阻碍营养物质的输送,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形成层构造不同,双子叶为呈环状韧皮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