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6008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医学]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医学]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医学]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医学]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潜伏 时间长,一旦发病不能自愈,且很 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 潜伏期长 多因素致病 一体多病,陈竺部长在2009年糖尿病国际论坛会议上,发表题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思考与框架的演讲,指出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健康转型阶段,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威胁由传染病转为非传染病。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未来30年慢性病将会是井喷式爆发,中国要立即行动。慢性病主战场在基层,社区医生、社区护士是健康守门人。,主要类型: 1、心脑血管疾病 2、肿瘤疾病 3、代谢性疾病 4、精神疾病 5、口腔疾病,据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统计显示,中国慢

2、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到2000年,脑血管病、冠心病、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糖尿病以及交通伤害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据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统计显示,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到2000年,脑血管病、冠心病、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糖尿病以及交通伤害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00 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近 250 万人,其中脑血管病 139.5 万、缺血性心脏病 51.5 万,高血压 病 23.7 万 。,中国慢病现患情况,高血压患者2002年1.6亿,目前约2亿; 估计糖尿病患者4000多万; 心梗患者200万,年新发50万; 脑卒中患

3、者700万,年新发200万; 我国每年癌症发病200万,死亡150万。,8,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就诊分别达1.9亿人次与4703.9万人次。,2003 年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两周就诊患者中,劳动力人口约占一半。,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预后差,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 以糖尿病为例,患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2001年对我国30个省市大医院住院的糖尿病病人调查发现:73% 糖尿病患者患有一

4、种以上的并发症,其中 60% 患者合并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变,1/3 合并糖尿病肾病,1/3 合并眼病。,疾病负担不堪重负,经济负担,生活质量恶化,疾病负担,间接经济负担 包括因病损失的工作时间、因病而 降低工作能力引起的经济损失,因 病而引起的过早死亡损失的工作时 间;陪护人员、亲友损失的工作时 间。,直接经济负担 包括提供服务的费用(医药费、 住院费和预防经费)和接受服务 的费用(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差旅 费、伙食费、营养食品费等,生命年的损失,经济负担,慢性病给居民家庭和个人,尤其是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将使人们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WHO及中国高血

5、压 联盟1999年的高血压定义: 未服用药物情况下,收缩 压140mmHg和(或)舒张 压 90mmHg,一、高血压,10月8日高血压日,根据引起高血压的原 因不同,将其分为原发性 和继发性两类,以前者为 多见,又称高血压病(PH) (Primary Hypertension),流行特点,发病率高 知晓率低 治疗率低 控制率低,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及控制率都处于低水平。在知晓有高血压的人中,有效控制率只有6.1%,约323万人。,危险因素,遗传、职业、吸烟、年龄、食盐、 体重、饮酒、体力活动缺乏、精神因素,慢病危险因素水平持续上升,高 血压成为重要的中间危险因

6、素,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食物供应不断丰富的 20 年中,人们偏离“平衡膳食”的食物消费行为亦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肉类和油脂消费的增加导致膳食脂肪供能比的快速上升,以及谷类食物消费的明显下降,食盐摄入居高不 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居民身体活动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人们自主锻炼身体的意识和行动并未随之增加。2000 年全国体质调研和 200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居民每 周参加 3 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以 30-49 岁的中年人锻炼最少。,2002 年我国男性吸烟率为 66.0%,与 1996 年比,尽管吸烟率略有下降,但随着

7、总人口的增加, 男、女吸烟人数共增加了 3000 万。,临床表现,(一)一般表现,多起病缓慢,血压增高, 头痛、头昏、失眠等,与血 压水平不一定相关。,(二)并发症,脑 脑血管意外、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高血压脑病,肾 蛋白尿、肾功不全,眼底改变 眼底动脉硬化、 眼底出血、视乳头水肿,心 高心病、冠心病,其他 主动脉夹层等,诊 断,1、诊断 血压测量方法: 偶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2 、分类,3 、危险分层,血 压,测血压,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测血压,使患者上肢裸露伸直

8、并轻度外展,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约在肘窝以上约3cm处,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下降,平视汞柱表面根据听诊结果读出血压值。 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取其较低值。,第一次测血压应同时测双侧上肢,以后以血压偏高者为准。(双上肢血压可相差210mmHg,如相差20以上,则相应上肢血管可能存在问题。),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则为高血压; 血压90/60mmHg为低血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脉压,正常约为3040m

9、mHg。,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表1,类别 收缩压 舒张压 理想血压 120 80 正常血压 120-139 80-89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高血压是全身性疾病,其主要后果 是心血管疾病,故对其评价除血压的测 量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其产生心血管疾 病的危险程度,进而确定干预血压的方 法。高血压病人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 分层是根据由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 并存的临床情况和器官的损害情况等来 确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吸烟 高脂血症 糖尿病 年龄6

10、0岁 男性 绝经后女性 家族史(女65岁,男55岁),血 压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 2级 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 中危 极高危 1-2个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极高危 3个危险因素 高危 高危 极高危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极高危 极高危 极高危 或并存临床情况,危险分层,十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概率,低危患者 15% 中危患者 15%-20% 高危患者 20%-30% 很高危患者30%,治疗,目的,控制血压,使血压长期保持在一 适当水平,以延缓心脑肾损害,原则,监测病人的血压和各种危险因素, 改变生活方式为基础,坚持长期药物 治疗。,治疗,(一)非药物性治疗,1、合理膳食,2、减重,3、运

11、动,4、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5、气功及其他生物行为方法运动,1、用药指征,(二)降压药物治疗,治疗,2、常用药物,3、用药选择,4、降压目标及应用方法,血压水平为正常高值,SBP 130-139或DBP 85-89mmHg 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肾) 糖尿病、高血压关联临床状况 生活方式改变、纠正其它危险因素或疾病 危险分层,何时开始治疗?,药物治疗,继续改善生活方式,血压水平为I级高血压,SBP 140-159 或 DBP 90-99mmHg 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肾) 糖尿病、高血压关联临床状况 生活方式改变、纠正其它危险因素或疾病 危险分层,BP140/90 BP140/

12、90 药物治疗 继续监测,及时药物治疗 及时药物治疗 监测3个月 监测3-12个月,SBP140-159 BP140/90 DBP 90-99 考虑药物治疗 继续监测,何时开始治疗?,治疗,1)利尿剂,2)受体阻滞剂,3)钙拮抗剂(CCB),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5)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6) -受体拮抗剂,7)其他,2、常用药物,治疗,3、用药选择 凡能有效控制血压 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合理的选择,1)合并心力衰竭者,宜选择ACEI、利尿剂 2)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者,宜用利尿剂、长效二氢 吡啶类CCB 3)合并DM、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不全者(非肾血 管性),可选ACE

13、I 4)AMI后者,可选无内在拟交感活性的受体阻滞 剂或ACEI 5)对脂代谢异常者不宜用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 可选-受体拮抗剂 6)伴妊娠者,不宜用ACEI,可选甲基多巴 7)其他,4、降压目标及应用方法,1)降压目标,一般降至140/90mmHg以下,对于中青 年患者(60岁以下)、高血压并DM或肾脏 病变者,其治疗目标为130/85mmHg以下。,2)应用方法,治疗,1)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从小剂量始, 通常终生治疗,非药物治疗为基础。,3)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 良反应,可联合用药。,4)对老年性及重度高血压不宜降 压过速或过低,2)选用一天一次可保持24小时降 压作用的药物。,干预

14、的科学基础,处于 低危险 状态,健 康,疾 病,进入 疾病危险状态,发生 早期 改变,出现 临床 症状,不 同 的 预 后,疾 病,2019/1/17,53,53,慢性病防控策略,冠心病 脑卒中 数种肿瘤 慢性阻塞性肺部 疾患和肺气肿,疾病,高血压 糖尿病 高血脂 血糖 体重过重及肥胖,吸烟 膳食不合理 酗酒 缺乏运动 精神压力与紧张,行为危险因素,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早期诊断 个体化指导和干预,规范化管理 康复,三个人群,三个 环节,六种手段,防治策略与防治措施:,1)预防为主 一级预防一般人群 二级预防高危人群 三级预防病人,2)以健康促进为手段,社区综 合防治为

15、原则,高血压管理,内容 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途径 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 患者的随访管理 患者全面健康检查 流程 高血压筛查流程 随访管理流程,高血压管理内容,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途径 机会性筛查 就医中通过血压测量发现或确诊高的血压患者; 社区血压测量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 重点人群筛查 各级医疗机构首诊测压(35岁及以上)发现的高血压患者。 高危人群筛查登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及途径 健康体检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职工健康检查时检出高血压患者。 居民健康建档 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 收集社区内已确诊患者信息 利用家庭访视等机会收集不在社区确诊的患者信息。,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 高危人群的识别标准 具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视为高危人群: 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 超重或肥胖(BMI24 kg/m2和/或腰围男性85cm, 女性80cm); 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1且每周饮酒4次); 长期膳食高盐(食盐量10克/日)。,高危人群的识别与干预 高危人群的识别渠道 机会型筛查:日常门诊检查、社区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