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5914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孝南三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九月月考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 法家B. 儒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B【解析】【详解】“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和为贵”等均出自于儒家论语之中,“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故B项正确;法家、道家、墨家的核心思想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ACD项。2.下图漫画是“孔子”照“镜子”,四只镜子分别是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下列分析最符合漫画主旨的是() “孔子

2、”照“镜子”A. 儒学压制人性,违背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B. 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C. 儒学是小农经济的产物,不符全球化潮流D. 儒学主张“有序”,可用来促进世界的和平【答案】B【解析】【详解】“孔子”照“镜子”,在四个镜子中所照映出来的是全球化、权利、自由、资本主义,说明孔子的思想在这四个方面均有体现,而这四点正是我们现代社会的特点,表明儒学价值观与现代的价值观可以相容相通。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学在当今时代的新的发展以及与当今时代潮流相符的内涵,与封建时代的儒学的内容是不同的,故A、C两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的“全球化、权利、自由和资本主义”无关,故排除D项。3.下列早期儒

3、学家的思想主张,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 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 C. 重农抑商 D. 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仁者爱人”、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都是在强调爱惜百姓、关注民生,即体现民本思想,D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孔子涉及教育思想,孟子和荀子没有涉及,排除A。民本思想是属于上述思想家的共同点,与重视农业的农本思想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重农抑商,而强调民本思想是属

4、于上述思想家的共同点,排除C。4.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各项,是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老子主张道是世界的本源,因此项正确;老子主张建立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是一种倒退,因此正确;老子主张辩证法思想,认为事物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正确;故D项正确。项主张变法革新,是法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BC三项5.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

5、无等差”。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造成儒墨两派的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 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 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C. 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 D. 关注的社会群体不同【答案】B【解析】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孔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代表,墨子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故选B。6.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 仁政爱民 B. 与时俱进 C.

6、人文主义 D. 无为而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的是守株待兔的故事,意思是不能用过去的治国方法治理当今的百姓,所以应该与时俱进,这是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ACD三项与材料主张“变”的主旨不符,故排除ACD三项。7.在有关惩治腐败的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分子,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惩罚腐败分子,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下列与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学派是( )A. 儒、墨、道、法B. 道、墨、儒、法C. 道、法、儒、墨D. 道、法、墨、

7、儒【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可知甲的思想属于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据“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可知乙主张用严厉的刑法,属于法家思想,据“德礼来教育感化”可知丙主张用德治和仁政教育治理,属于儒家思想,丁主张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属于墨家思想,据此综合分析可知正确的应是道、法、儒、墨,故C项正确;AB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8.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B. 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C. 新

8、儒学从根本上脱离“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D.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道之大原于天”指道(规律)来源于天,反映了天命的政治思想与政治秩序是统一的,“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指臣民要绝对服从于君主,“屈君而伸天”就是说君主要绝对服从“天”的意志,如果君主有错误,上天就会降灾害来警戒,D项能够完整反映董仲舒的思想意图,故D项正确;董仲舒没有否定王位世袭,A项错误;董仲舒新儒学吸收的是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强调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体现了董仲舒以“天”制约天子,使天子必须“行

9、仁政”的思想,C错误。9.董仲舒发挥儒学而形成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 孔子的思想B. 韩非子的思想C. 荀子的思想D. 墨子的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是因为其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这与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B项正确。A、C两项是儒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但是并未提出强化君主专制的主张,而是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排除。D项墨家学派强调“兼爱、非攻”,排除。10.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

10、学者应是( )A. 韩非 B. 董仲舒 C. 孟子 D. 朱熹【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目的是为了给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形成“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B项正确。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但是其思想中没有“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成分。故A项错误。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政”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朱熹利用理学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但是没有神化君权。故D项错误。11.董仲舒提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与天同者

11、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观点()A.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B. 对君主行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C.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D. 确立了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论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这一思想对于君主的暴政有一定的约束作用,故B项正确;A属于君权神授思想的影响;C和D均属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故排除ACD三项。12.“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

12、的偶像。”使“儒家变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 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联系所学,汉武帝时的董仲舒在儒学基础上吸收了阴阳家、法家等理念改造成外儒内法的新儒学,宋朝时在儒学基础上加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形成了理学,这是历史上对儒学的改造,正确的选项是,属于早期儒学的思想,没有经过改造,排除即可。故答案为A,排除BCD三项。13.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A. 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B. 体现天

13、人合一的理念C. 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D. 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汉代儒学以“君王受命于天”作为的理论前提其目的为提供加强君主专制的理论根据,所以答案选A;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B项错误;材料同民本思想无关,C项错误;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表述不符合材料和史实,D错误。14.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下列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A. 朱熹 B. 董仲舒 C. 李贽 D. 王夫之【答案】A【解析】【详解】抓住题目关键词“佛教”“中

14、国型的思想体系”,可知题干涉及的是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选项中,只有朱熹是理学代表人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排除BCD三项。15.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挑大会,请的宾客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各宫各段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魔幻小说创作已经兴起 B. 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C. 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 D. 佛道两家屈从于儒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蟠桃会宴请的有佛道、儒家,反映了三教合一的现象,B项正确。题干的侧重点在蟠桃会宴

15、请的宾朋,体现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A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故排除A项。西游记属于民间小说,无法体现三教合流得到官方认可,排除C。题干强调三教呈现交融的状态,没有涉及佛道两家与儒家的关系,排除D。16.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宇宙便是吾心C. 有理而后有气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乙徒的思想注重“心”。B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意思相近。故B项正确。A、C、D项,均为宋明理学的代表思想主张,与“心”无关。故A、C、D项错误。17.宋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