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55864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 十三 章 内向型发展战略与外向型发展战略,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现状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节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2,一、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现状,大的背景 发展迅速 发展速度不一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3,1.1 大的背景,布雷顿森林会议及GATT的诞生 此后,国际贸易自由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关税从1947年的40%下降到1994年的4% 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1980s中期开始,随着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WTO的筹备及运作,国际贸易在此提速*,4,

2、1.2 发展迅速,出口增长率持续上升,19731982年均0.2%,19831986年均4.7%,19871990年均5.7%,19902000年均9% 从1986年以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商品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上升,2000年达到30%,为50年来最高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逐步上升,从1990年的17%上升到2000年的27%,不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5,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部分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构成及主要出口品,6,根据1995年世界发展报告,虽然部分亚洲国家,如中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出口品正向制成品转移,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以初级产品作为

3、主要的出口品,7,1.3 各国增长速度不一,长期以来,亚洲,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一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 根据WTO统计,2000年世界前20名出口国家和地区中有12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在亚洲,如中国、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泰国、印尼、印度等 非洲、东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缓慢,甚至为负增长,见下表IMF的统计数字,8,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率(%),9,1.4 与发达国家整体仍有差距,绝对量:发达国家仍占据世界商品贸易总量的大部分,即便是2000年,发达国家也还占70% 增长速度:不包括中国和印度,低收入国家出口增长自1980年以来年均2%,中等收入国家4

4、%,而发达国家超过5% 产品结构:即便是2000年,发达国家仍占制成品出口总量的77%,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收入的90%以上。同时,在初级产品(如粮食、石油、矿产等)供给方面,发达国家也占50%,只是发展中国家比重较高而已(60%以上),10,1.5 警惕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虽然关税下降,但NTB上升 1980s以来,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s)在逐年上升 包括:补偿性关税、反倾销(Anti-dumping)、进出口许可证、配额(Quotas)、自动出口限额(Voluntary export quotas)、没有科学依据的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标准、过于复杂的环境、安全、健康

5、限制、过于复杂的海关程序、进出口的国家垄断、外汇管制、国内税等,11,1 、比较优势原理:大卫李嘉图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该理论认为:相对成本的差异来源于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只要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两国分别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互相贸易,两国的资源配置都可以得到提高。 举例:第222页例子 (两国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益处。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发达国家主要出口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理论,12,2、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是指一国具有的资源(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的丰富程度。 赫克歇尔-俄林认为:国际贸易是由要素禀

6、赋差异而不是生产效率差异决定的。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决定了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进而决定了商品的要素投入组合和生产成本。各贸易国应出口在生产中较多地使用本国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在生产中较多地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举例:孟加拉的黄麻生产、南非的钻石生产等 实行自由贸易,使各国分享国际分工产生的利益,从而提高福利水平。,13,3、克鲁格曼(P. Krugman, 1979)提出的规模经济和垄断竞争贸易理论 国内市场存在规模经济与多样性需求的矛盾,追求规模收益要求大批量生产同质产品,而追求差异产品要求小批量生产异质产品。开展国际贸易,使批量生产的产品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解释寡头垄断

7、厂商在国际贸易中的倾销行为* ( 追求利润最大化),14,4、贸易条件恶化理论,贸易条件提高或改善,意味着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朝着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 贸易条件降低或恶化,意味着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朝着不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15,普雷维什(RPrebisch) 从出口的需求弹性角度论述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趋势。 普遍来说,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持续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持续恶化,国际贸易的利益越来越多地转向发达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结果是发达国家愈富裕,而发展中国家愈贫穷。 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需求总量在减少,导致其价格降低。1,当实际收入增加

8、时,对制成品的需求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增加的幅度比较小;2,技术进步,替代初级产品的合成产品的大量出现,减少了对初级产品的国际需求;3,技术进步使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从而减少了初级产品的国际需求。,16,一是由传统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单一经济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是由低效率产业结构向高效率的变动。 这两种结构变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变比较优势结构,进而改变贸易结构,新的贸易结构又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三、 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贸易结构与经济结构是相互促进的。,17,其次,贸易与技术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贸易对技术发展的作用:贸易

9、顺差所形成的外汇盈余为扩大技术进口创造了物质条件,而技术引进是加快技术进步的一条重要的捷径。,技术进步会促进贸易的发展:当技术进步发生在生产出口产品的部门时,则由于产品质量改善或开发出新产品而可以提高外贸竞争能力。,再次,贸易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要素的积累。,18,实证研究:出口与经济增长强烈正相关,经济史的研究 刘易斯的“引擎”理论 克鲁格的研究 钱纳里等的研究 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研究 结论,19,经济史的研究,对19世纪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英国工业革命引起的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使原材料产地加拿大、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经济迅速增长,随贸易的发展,进入这些国家的投资也增多 马歇

10、尔(Marshall, 1890)指出19世纪“决定各国经济进步的原因就是国际贸易”,20,刘易斯的“引擎”理论,刘易斯1979年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发表演说时指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关系,18731919年以及19541973年,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速度稳定在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0.87倍 国际贸易将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动力传递到发展中国家,贸易是增长的“引擎”,21,克鲁格的研究,克鲁格研究了15个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发现实际GNP增长与出口增长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出口增长迅速的韩国、台湾、马来西亚、象牙海岸等GNP增长也迅速 反之,印度、阿根廷、埃

11、及等出口增长缓慢的国家,经济增长也比较缓慢,22,钱纳里等的研究,钱纳里等将39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按对外贸易发展程度分为内向型、外向型和中间型三类 越开放的经济,对外贸易程度越高,经济效率也越高,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 制成品出口较多的国家,经济结构变化较快,国内外产业联系传递较大,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大,23,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的研究,报告将4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按对外贸易和保护程度分为“强烈外向型”、“适度外向型”、“适度内向型”和“强烈内向型”四类 一些经济指标见下表,24,25,从上表可以看出,外向型经济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内向型经济,尤其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强烈外向

12、型”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的差距越来越大,表明内向型战略持续越久,经济增长越缓慢,在世界竞争中越处于劣势,26,结论,几乎所有的时间序列研究、国家之间的截面比较研究都表明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 当然,简单的两变量关系并不能正面谁是因,谁是果 更多的人赞成经济增长与出口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循环、相互促进的关系,27,四、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进口替代战略 出口促进战略 进口替代向出口促进战略转移是总的趋势,28,4.1 进口替代战略,什么是进口替代战略 理论依据 进口替代的两阶段 主要政策手段 有效保护率 典型案例:巴西,29,4.1.1 什么是进口替代战略

13、,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是指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建立起本国的工业体系,是一种典型的内向型的工业化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于19501960s提出并首先在拉美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家实施,随后,南亚、中东欧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发展进口替代型工业。到1960s后期,进口替代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贸易发展战略。,30,4.1.2 理论依据,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刘易斯的无限劳动供给理论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 赫尔希曼的联系效应理论,31,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930s由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F. List)提出 一国在制造业

14、发展的初期必须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政策,直到幼稚工业成熟为止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得到了“边干边学”理论的支持,32,刘易斯的无限劳动供给理论,二元经济中农业有相当大的劳动力属于低效率或无效率,将这些劳动力转移出来加入其他产业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帕雷托改进 但城市工业要吸纳这些剩余劳动力,政府就必须采取干预和保护政策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替代进口品,33,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实行自由贸易,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和国际收支将会恶化,并在经济上越来越依附于发达国家 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制成品的进口,建立本国的工业体系,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改善贸易条件和国际收支,34,赫尔希曼的联系效应理论,各产业之间

15、都有前向或后向的联系 制造业前后向的联系效应很大 发展中国家采取保护措施,在制成品和中间产品产业实现进口替代,可以带动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整体经济增长和发展,35,4.1.3 进口替代的两阶段,最终消费品进口替代 资本品和中间产品进口替代,36,最终消费品进口替代,通过高关税等措施限制甚至排斥进口品,建立和发展食品、服装、家电等最终消费品制造业和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加工等产业,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原因:这些产业比较适合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初期的条件,并且这些产业存在内在的和外在的外部性*,37,资本品和中间产品进口替代,当最终消费品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到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即可以进入第二阶段

16、进口替代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冶炼、煤炭工业等,为全面工业化奠定基础,38,4.1.4 主要政策手段,关税 进口配额 外汇管制 汇率管制 对进口替代产业的国内优惠政策,39,4.1.5 关税有效保护率,什么是关税的名义和实际保护率 决定实际保护率的因素 实际保护率一般都会大于名义保护率 经济含义,40,什么是关税的名义和实际保护率(1),科登最早指出关税也有一个结构的问题,必须区分名义和实际关税保护率 名义保护率(税后商品价格税前商品价格)/税前商品价格 实际保护率是对增加值(产出价值投入价值)的保护程度(税后增加值税前增加值)/税前增加值,41,什么是关税的名义和实际保护率(2),举例:家电税前价格10万,关税率10%,无关税生产该家电需8万的中间产品,中间产品进口关税5% 名义保护率(1110)/1010% 实际保护率10(110%)8(15%)(108)/(108)30%,42,实际保护率一般都会高于名义保护率,利特尔(Little, 1970)等的研究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