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558256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展示设计的空间原理,主讲:贺茂红,本讲主要参考书目及向学生推荐的书目: 展现的艺术高等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实验丛书 叶萍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8 第一版,讲课时间:两课时 课程时间:一周,本讲目的:空间是构成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之一,通过对空间原理的学习与分解练习把握构成空间的基本规律,掌握组织空间、分隔空间的基本方法,增强空间意识,提高对展示空间艺术的认知。 主要内容:展示活动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具备展示其事物、展品和观者所需要的特定场所,即:空间,本讲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展示空间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 :辩证空间,消极空间 积极空间 功能空间 结构空间 四维空间 心理空间 行为空间

2、空间限定与区隔 浏览空间 重点难点:空间限定与区隔 课题设计:限定、区隔和组合练习,第一单元:主要内容,形形色色的空间概念都可以归结为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经第十一章那段富有辩证哲理的话:捏土造器,其器的本质不再是土,而是当中产生的空间,反之,其器破碎,空间消失,其碎片又返原为土的本质。(图5.1.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经第十一章) 译文:三十要辐条集中在一个毂上,由于轮子的虚处和实体的结合,才起到车轮转动的作用,抟揉粘土作器皿,由于器皿的虚处和实体的结合,才起到器皿盛物的作用。开凿门窗

3、造房屋,由于四壁的实体和虚处的结合,才起到房屋住人的作用。所以实体以一定形态为人们提供便利,只是由于形成了一定形式的空虚才会产生作用。,第一节:空间的辩证性 老子与器,所谓“空”,是虚无而能容纳之处,就像天地之间那样空旷、广漠,可影响四方无限的延伸扩展。 所谓“间”,就像两扇门之间有日光照进,即“空隙”、“空当”之意,也有隔开,不连接的意思。 户外演讲人周围集合的人群,就会自然产生了一个以演讲人为中心的紧张空间,演讲人结束人群散去,这个紧张空间就消失了。(图) 出外野炊,围而坐之,同样也会自然产生一个空间。人们离开后,这个空间也就消失了。(图),第二节:空间的积极性与消极性 情侣的雨伞,一对情

4、侣打着雨伞走在雨中,伞下形成了无雨的空间,收起雨伞,这个有限的空间就消失了,溶化在无限的自然空间里,变得无影无踪了。同样,当茫茫大海里漂泊的孤舟找到渴望已久的绿洲,心理充满了依靠之感,空间的积极性就在于此。,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用其通俗形象的言语阐释了空间的有限与无限、积极与消极的空间关系:“所谓积极空间,是有计划性的,就像是向杯子里倒水,水不会从杯子这个框中溢出;而所谓消极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的,就如把水倒在桌子上,任意扩展出来。” 由于被框框所包围,外部空间建立起从框框向内的向心秩序,在该框框中创造出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的积极空间。相对地,自然是无限延伸的离心空间,可以把它认为是消极空间

5、。,第三节:空间的功能性与结构性 容器和蜂巢,从广义的角度上讲,所有的空间都可以理解成一种容器,它不仅容纳物和人,而且为人的活动提供了必须的空间。不同的物需要不同的容器来盛放,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尺度、形状和结构,反之,不同的空间结构和组织适应不同的功能需求。大自然中许多物质的结构启发我们对空间形式的创造,蜂巢就是一个非常完善、合理的空间结构形式。 容器的功能在于盛放物品,那么不同的物品要求不同形式的容器,物品对容器的空间形式概括起来有三方面的规定性: (1)量的规定性:即具有合适的大小和容量足以容纳物品 (2)形的规定性:即具有合适的形状以适应盛放物品的要求 (3)质的规定性:即具有适当的条

6、件(如温度、温度),以防止物品受损害或变质。如鸡蛋、食物存放,结构空间的分类是依据建筑技术与材料技术并结合不同使用功能进行分类:如框架结构、盒形结构、悬挂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帐篷结构等。,所谓结构,是组成要素之间,按一定的脉络,一定的依存关系,联结成整体的一种框架。 功能空间的分类依据不同的用途来划分,如商业空间、住宅空间、演出空间和展览空间等。,鸟笼也是一种容器,它同封闭盒子的区别在于具有空间渗透性,将鸟儿活动的范围限定在一个特定的空间里。,第四节:空间的四维性 步移景异,人们无论在屋子里行走还是在街道上穿梭,视线随着脚步移动,空间形态不断的变化,转换,这些变化不同的空间形态叠合形成了

7、一个完整的空间形象。意大利建筑评论家鲁诺赛维在建筑空间论一书里大胆的质疑三维的方法去评价建筑空间,提出了空间的四维性,强调用“时间与空间”的观点去观察空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称之谓“步移景异”,中国古代的国画里面也经常用到“散点画法”。,用连续画面表现时间的橱窗,从最早的草棚到最现代化的住宅,从原始人的洞穴到今日的教堂,学校或办公楼,没有一个建筑物不需要第四属空间,不需要入内察看的行程所需要的时间。 一位画家说到:当我去表现一个盒子或一张桌子,是从一个视点去观看它的。但是如果我转动盒子,或是围着桌子绕行,我的视点就变动了。要表现每个新的视点上所见的对象,就必须重新画一张透视图。因此,对象的实际

8、情况是不能通过一张三维空间画去表达的,要完全记录下来,必从不同的视点去观看和表现。这种在时间上延续的移位就给传统的三度空间增加了一度新的空间,这就是“时间空间”即“第四度空间”。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两者是不能分开的。空间并不是一个视点所束缚的静的视野,空间的刺激是保持着时差相继延展,其印象要花费时间才能形成。换句话说,空间的经验是运动性的。,第五节:心理空间 旗动心动,伫立窗口,有种冲出窗外飞向蓝天的欲望,眼前一座高山,会萌发翻越它的冲动不同的空间场所给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长长的走廊给人纵深之感,走进教堂有一种崇高、威严之感,站在广场上则显得天宽地阔

9、这是物体和空间作用于人的知觉和经验所引起的心理反映,称之谓“知觉空间”或“心理空间”。 所谓心理空间是指内空体或空间向周围的扩张,是不存在却完全能够感受到作用的空间。实体向周围扩张的原因来自内力运动变化的“势头”,孙子兵法势篇中就说:“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园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势,是随空间而变化的能量,其作用范围可以用“场”来描述。 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与观看主体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六节:行为空间 跟着感觉走,人在空间中活动受其行为动机、目的和活动性质所决定,而空间的形态、尺度、色彩和光线等诸条件反过来刺激和影响行为的质量和规律。比如,人们通过吊桥时的行使速度同

10、在广场上行走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为过桥时人恐惧心理驱使脚步加快,而在宽阔的广场上行走因心绪平静而变得慢起来。,人在公共场所的活动内容、特点、方式、秩序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呈现一种不定性、随机性和复杂性,既有规律又有偶然性。人的活动规律呈现出群聚性、类聚性、依靠性、从众性等行为规律。,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其目的效果同交往的尺度关系密切。即所指的习惯距离,具体如上,第七节 空间的限定与区隔 围而分之,人们和各种活动应该有特定的空间场所,必须为活动的展开限定和区分空间场所。 、空间的限定形式很多,主要有:围合限定、天覆限定、地差限定和控制限定等。这几种方式分别从上、下、四边向内界定出积极空间。,地载:

11、具有起伏、下沉之间和平静、和缓之势。 天覆:具有、俯冲,亦有控制、庇护之势。中国“亭”就是利用天覆限定空间的典型设计。,围合:具有拥抱、拥合、框架之汇合,驻留凝聚之势。,、空间的区隔是指对已限定的空间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二次或多次分隔和限定。 、空间组合指二个以上相对独立的限定空间有规律的结合架构,形成新的空间形态,如互锁空间、包容空间、串形空间、网络组合和中心组合等。,空间结构的组合方式包括单体的组合和群化的组合:单体组合有接触、包容、互锁等。群化的组合有线性组合、中心组合、网络组合等。,竖断:像闸阀具有阻截分隔作用。竖断分为L型、I型、T型和C型等。 如果隔墙比视线高,空间即被分隔成A或B

12、两个空间,反之,A和B空间在视觉上成为一体。,第八节:浏览空间 展示的舞台,人们逛庙会、游公园、看画展都是走动中的活动,其空间和场所的条件必须适应和满足这种活动的各种要求。例如必须符合视觉刺激浏览规律的空间尺度和陈列方式,合理的走线布置等。流览的空间同舞台艺术的观演空间有很多相同之处:角色(演员)、布景和道具就如展物,所不同的是浏览中的观众有时静态的(停留观看)有时是运动的(边走边看)。,展示建筑是用建筑的形式长久的固定空间。二次展示空间是指在现成的空间里进行再次空间设计,演示空间是舞台空间的延伸和泛化;流动空间是特指车载的展示空间,这类展车常常采用的是可活动的空间设计。,空间组织与浏览动线:

13、所谓动线就是走线,流线,浏览动线是空间组织的线形化和空间结构的序列化。,浏览动线与视觉规律:浏览的视觉效果和动线的节奏变化同参观者的视野、视角、视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展示空间的划分、陈列的方式和空间造型的尺度都应考虑到人们在浏览中的视觉感受。,第二单元:课题设计,课题:限定、区隔和组合练习 内容: (1)空间单体组合练习:采用接触、互锁、包容等混合手法进行空间的组合练习,做三个方案 (2)空间群化组合练习:采用串联、中心、网络等混合手法进行空间的组合练习,做三个方案 (3)空间分隔组合练习:采用L型、T型、I型和C型等混合手法进行空间的组合练习,做三个方案 要求: 以上练习均在12CM*12CM的尺寸上进行设计。 采用泡沫板、吹塑纸(或厚纸板)火柴(或铁丝)材料构成。 完成后组合粘在一块硬板上 时间:一周。 学生作品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