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发热的诊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05573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发热的诊治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急性发热的诊治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急性发热的诊治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急性发热的诊治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急性发热的诊治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性发热的诊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发热的诊治(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发热 魏捷 第二章 急性发热 急诊教研室 -曹学锋 2016-11 教 学 内 容 掌握 发热的概念 1 复习 发热的病理生理机制 2 了解 发热的外源性 、 内源性致热源 3 4 发热的临床特点 、 诊断、鉴别诊断 掌握发热的急诊处理 5 6 第二章 发热 魏捷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内) 温度感受器 (皮肤和粘膜内) 温度感受器 (感受血液温度) 正常体温调节示意图 1 皮肤血管 立毛肌肉 内脏肌 骨骼肌 汗腺 肾上腺 甲状腺 物理方式调节体温 代谢方式调节体温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正常体温调节示意图 2 寒冷环境 炎热环境 皮肤冷觉感受器

2、皮肤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 肾上腺素、甲状腺素 增多,细 胞代谢增强,产热 增多 皮肤血管 收缩,血 液量减少 散热减少 骨骼肌不 自主战栗 ,立毛肌 收缩,产 热增加 皮肤血管舒张,血液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汗腺分泌增强,散热增多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定 义 发 热 (fever) 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体表温度 37.3 。 发热 体温升高 热程在两周以内的发热为 急性发热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致热源不发热的基本过程 发热激活物 体内产

3、物 内致热源 外致热源 体温中枢 致热源 激活产 EP细胞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分 类 感染性发热: 细菌 感染, 病毒 感染 ,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立克次体感染,螺旋体感染,真菌感染,原虫、蠕虫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 结缔组织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中枢神经性发热,创伤、烧伤、手术后吸收热,内分泌和散热障碍, 以及其他不明原因的发热 第二章 发热 魏捷 第二节 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主要教学内容 一、热度与热程 二、热 型 三、发热时相与临床特点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热 度 低 热 37.3 38 中等度热 3

4、8.1 39 超高热 41 以上 高 热 39.1 41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热 程 长期 发热 指体温升高持续 2 3周以上,包括病因明确的慢性发热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 ( fever of undetermined origin, FUO) 急性 发热 病程在 2周以内。可分为急性感染性发热、急性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等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热 型 稽留热 弛张热 波状热 回归热 体温持续于39 40 ,达数日或数周之久,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 体温在 24小时内波动达2 或更多,且均在正常水平以上 体温在数日内逐渐上升至高峰,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

5、波浪式起伏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数日,周期性互相交替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视为不规则热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一、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 39 40 或更高,达数天或 1周以上, 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 1 ,可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期。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二、弛张热 体 温在 39 以上,体温波动幅度大, 24小时内波动超过 2 ,且始终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重症结核病、化脓性炎症、风湿热等。 三、间歇热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热类型,体温骤升可达 39 以上,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或

6、正常以下,间歇数小时至数日又如此反复发作,常见于 疟疾 ,急性肾盂肾炎等。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四、波状热 波状热: 体温逐渐升高达 39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低热或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斯菌病。 有 第十章 发热:于学忠 五、回归热 回归热: 体温急骤升高至 39 以上,持续数天后又 骤然下降 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如此反复周期地相互交替 .见于回归热,何杰金病等 六、不规则热 不规则热: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注意事项 根据丌同的热型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不鉴别诊断, 但须注意,由于

7、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不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可使一些疾病的热型变为丌典型。 此外,热型也和个体反应有关,年龄、营养状态均可影响热型。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发热时相 体温 上升期 高温 持续期 体温 下降期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与病理生理的关系 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体温逐渐上升到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 体温上升达到或略高于上移的体温调定点水平 体温调定点降回 到正常水平 交感 N 运动 N 寒战消失、皮肤血管舒张、出汗渐多、心跳呼吸增快 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 皮温 R 体表水蒸发 皮温、口唇干燥 产热

8、 散热 出汗多 皮肤潮湿 散热 产热 皮肤血管收缩 浅层血流 皮肤苍白 皮温 产热 散热体温 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 畏寒 散热 传至运动终板 骨骼肌收缩 寒战及竖毛肌收缩,皮肤出现“鸡皮” 产热 体温下降 引起散热反应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病 史 二、体格检查 三、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病 史 病 程 时间快慢 伴随症状 其 他 热 型 用药史 病 史 伴随症状 寒战 结膜充血 单纯疱疹 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 出血 关节肿痛 皮疹 昏迷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体格检查 1 全身体检: 体温 心率 呼吸频率 2 头颈部 3 胸部: 肺部 心脏听诊 4

9、皮肤四肢: 皮疹 关节红肿热痛及软组织感染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辅助检查 2 胸部 X线和 CT:诊断和排除肺部感染性疾病 1 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检查 3 炎症标记物:降钙素原 4 血清抗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 5 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鉴别诊断 感 染 性 发 热 非感染性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发热的感染性病因 受累系统 急危重症诊断 急症诊断 非急症诊断 呼吸系统 细菌性肺炎伴呼吸衰竭 细菌性肺炎 、 扁桃体周 围脓肿 、 咽后脓肿 、 会 厌炎 中耳炎 、 鼻窦炎 、 咽炎 支气管炎 、 流感 、 结核 心血管系统 心内膜炎 、 心包炎 消化系统 腹膜炎 阑尾炎 、 胆囊

10、炎 、 憩室 炎 、 腹腔内脓肿 、 胰腺 炎 结肠炎 /小肠炎 泌尿生殖系统 肾盂肾炎 、 输卵管卵巢 脓肿 、 盆腔炎 膀胱炎 、 附睾炎 、 前列 腺炎 神经系统 脑膜炎 、 海绵窦血栓形 成 脑炎 、 脑脓肿 皮肤 、 软组织 蜂窝组织炎 、 褥疮感染 软组织脓肿 全身性疾病 脓毒症 /感染性休克 脑膜炎球菌血症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发热的非感染性病因 急危重症诊断 急症诊断 非急症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衰 药物热 肺栓塞 /梗死 脱水 恶性肿瘤 颅内出血 近期发作的抽搐 痛风 脑卒中 镰状细胞病 结节病 抗精神病药恶性综合征 移植后排斥反应 Crohn 病 甲亢危象 胰腺炎

11、急性肾上腺功能丌全 深静脉血栓形成 输血反应 肺水肿 第二章 发热 魏捷 第三节 急诊处理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急诊处理流程 快速评估 1 解热治疗 2 抗生素治疗 3 综合治疗 4 发热急诊处理流程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急诊处理 正确使用物理降温和解热药物,规范应用糖皮质激素,合理应用抗生素 快速评估病情 ,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早期预检分诊发热患者进入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有助于减少传染病医源性传播和流行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具体处理方法 (一)发热的生物学意义:有利有弊 (二)发热的处理原则: 1、对于一般性发热病灶丌要急于解热 2、发热的一般处理:合理护理 体温的高低并不是判断疾病危

12、重程度的唯一依据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具体处理方法 (三)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 1、高热( T39 ) 2、心脏病患者 3、妊娠期妇女 4、恶病质患者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具体处理方法 (四)解热措施 1、病因解热:治疗原发病 2、发病学环节解热: 干扰素阻止 EPs的合成和释放 对抗 EPs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 阻断中枢发热介质的合成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具体处理方法 ( 1)化学药物:水杨酸衍生物(阻断 PGE合成) ( 2)类固醇解热药:糖皮质激素 机理: A.抑制 EPs合成和释放 B.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C.中枢效应 ( 3)清热解毒中草药 3、物理降温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急诊处理流程 第二章 发热 魏 捷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