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5429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武冈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武冈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冈二中2018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A.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 唐代的崇儒尚佛D.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答案】B【解析】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社会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

2、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故称之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故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 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百家争鸣。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注意抓住儒、墨、道、法各家代表人物

3、的主张再进行比对即可得出结论。儒家提倡“仁爱”,注重自身修养和伦理道德,希望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与君子对应;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与侠客对应;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隐士对应;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与英雄对应。故选A。3.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 经世致用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存天理,灭人欲D. 有

4、教无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让外来工子女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反映是主张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相似,故D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提出的,与材料的教育公平不符,排除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与材料的教育公平不符,排除B。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朱熹的主张,与材料的教育公平不符,排除C。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

5、的方法或主张”,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A.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B.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是强调理学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排除A。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强调理学的积极影响,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理学促进文化教育普及,而是强调理学重

6、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排除D。5.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心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阳明的心学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万事万物之理皆居于人心中,万事万物的存在意义也由人心论断,万物的存在状态皆由人心所反映,这与D项“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感觉到车马的喧闹”体现的意境一致,D项符合

7、题意;A项是描写景色的,不符合题意;B项是回顾旧时经历的,不符合题意;C项是描写自然风光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6.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这段话所包含的主张有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 “理”在人身上体现为人性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理”在社会中体现为三纲五常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材料中他提出的主张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8、”,“理”在人身上即体现为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理”在人类社会中体现为三纲五常。、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故排除。本题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7.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A. 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 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解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支柱,建立文庙是

9、在强化这一思想支柱,以此加强对人民的统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才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程朱理学的产生导致文庙的兴修,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庙的修建是加强统治的需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支柱。8. 清初学者潘耒在为某书作序时说:“先生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子甚多,然语学问者,必敛衽推亭林先生”。潘耒所评价“先生”的思想特点是A. 否认孔孟

10、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B. 理在气中,趋时更新C. 探究万物规律“格物致知” D. 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亭林先生”指的是顾炎武。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寻真知。故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9.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 、b 、c 、d 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a处:秦崇尚法家,导致此时儒家受到抑制B. b处:得到汉代统治者认可C. c处:社会动荡、宗教兴盛,儒学发展出现危机D. d处:明朝思想批判推动儒学新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发展

11、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a处应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打压儒学,表述正确,A不符合题意;b处应是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等思想,被汉武帝采用,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表述正确,B不符合题意;c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等兴盛,儒学发展出现危机,表述正确,C不符合题意;d处应是宋明理学发展的推动,不是明末清初的批判推动儒学新发展,表述错误,D符合题意。故选D。10.下图展示了古代中国、西方古代科技发明曲线,由此得出A. 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 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 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 公元前

12、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15世纪后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A项错误;C项错误,我国科技达到最高峰是15世纪前;D项说法错误,我国科技走向衰落应该是15世纪后;B项正确;通过图片可以看出15世纪前后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科技,出现逆转。故本题答案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科技科技发展的趋势11.“他们关心的只是论辩的效果,至于真假、善恶、是非、曲折,他们是不管的。不但不管,为了赢得更多的学生,他们还有意模糊是非善恶的界限,声称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

13、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这句话所能印证的名言是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美德即知识”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 “人生而平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善恶是非,只要你掌握了论辩的技术,你就是是非善恶的标准”强调了人类就是善恶是非的标准,这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思想;“人生而平等”是启蒙思想。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12.“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A. “

14、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C. “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D. “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突出君主专制,B突出教权主义,D突出自然的力量,而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因此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13. 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 阿拉

15、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C. 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D.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其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人的头”指的是中国人民依靠智慧,创造了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诸如四大发明;“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桥梁的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ABD三项说法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技术,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外科技对比14.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A. 人的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