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山地的形成---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5312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3.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山地的形成---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山地的形成---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山地的形成---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山地的形成---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山地的形成---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山地的形成---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萧县中学2019届高三山地的形成---精校解析Word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五)山地的形成(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某地质研究小组在我国一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得到了下图所示数据:甲、乙、丙三处为探测点位置,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面的海拔(单位:m),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m)。据此回答12题。1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2乙处地形可能属于()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 D背斜山(2018乌鲁木齐一诊)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

2、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34题。3甲处属于()A向斜成谷 B向斜成山C背斜成谷 D背斜成山4若在Y2处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A25 m B35 mC55 m D65 m(2018北京市东城区统检)读图,回答56题。5图中()A处为向斜 B处断裂上升C处为火山 D处断裂下沉6图中地区依次经历的地质作用是()A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侵入、侵蚀作用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侵蚀作用D岩浆侵入、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2018唐山模拟)2018年12月17日,四川达

3、州至重庆万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右图为万达高速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78题。7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型,而是逢山开隧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其原因主要是()节省运营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所经聚落,减少拆迁量缩短公路里程,节省建设投资减轻生态破坏A BC D8影响万达高速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A资金 B地形C技术 D移民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9影响A地区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10关于图中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火山口处的淡水湖B主要靠积雪融水补给C河流水和地下水是主要补给源D湖盆的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下

4、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奥陶系 B下石炭统C五通组 D下二叠统12图中地质结构反映了该地经历了()A水平张烈和外力侵蚀B水平挤压和外力沉积C水平张裂和外力沉积D水平挤压和外力侵蚀二、综合题(共52分)13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G上层覆盖的沉积岩比F上方的沉积岩厚,原因是什么?(8分)(2)判断图中B、C、G、F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从新到老)。(8分)(3)该地区曾经历过哪些地质作用?(8分)(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G处还是F处?(4分)14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

5、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6分)(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6分)(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可否发现有石油储存?为什么?(6分)(4)近年来,图中河流A河口海水倒灌现象出现频率增加,可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答 案1B2.A第1题,根据“潮湿、黏稠的红色土壤分布区”可推知该区域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第2题,根据图文资料绘制如下示意图,从而判断出乙处为向斜(岩层向下拗陷)形成的谷地。3C4.C第3题,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Y1、Y4处取得的砾岩老,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属于背斜构造。从图中等高线分布

6、可知,该地是谷地地形,因此属于背斜成谷。第4题,从图中可知,Y2的海拔为160170 m,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该水平面的海拔大约为130140 m。Y4的海拔为180190 m,Y4离该水平面的距离大致为4060 m,因此最有可能是55 m。5A6.B第5题,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两地不位于断裂带;地花岗岩为侵入岩。第6题,图示区域首先由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后来地壳运动造成岩层弯曲(褶皱);又经过岩浆侵入作用切断原有沉积岩层,最后岩层顶部受外力侵蚀形成图示地貌。7A8.B第7题,自然因素: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资源、聚落分布决定的运输需求、运输效率、

7、技术因素等条件。第8题,平原地区对交通线建设的影响较小,但要注意少占耕地。山区对交通线建设的制约性较强,一般选择较平坦的地区。9A10.C第9题,结合经纬度和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区位于非洲东部,A地区为火山口,由岩浆活动形成。第10题,通过等高线的数值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从而推断出湖泊为内流湖(咸水湖),湖泊的成因与内力作用(岩浆活动)有关,湖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河流水和地下水。11D12.D第11题,沉积岩层中埋藏越深的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位于最上层的下二叠统形成时间最晚。第12题,结合地层弯曲可知,该地地层经过了水平挤压形成了褶皱,但褶皱形成后的岩层经过了外力侵蚀,原有的岩

8、层已经不完整。13解析:该地底部岩层出现褶皱,G处形成背斜,F处形成向斜,这是由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背斜和向斜的顶部岩层都有缺失,表层又有较完整、平直的C岩层覆盖,说明该地经历过侵蚀、搬运和沉积等外力作用。隧道应建在背斜处,因为背斜结构结实坚固,不容易塌陷且无积水。答案:(1)该地出现了地形倒置现象,G为背斜,顶部岩层因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F为向斜,槽部岩层因受水平挤压力作用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2)C、F、B、G。(3)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4)G处。14解析:第(1)题,考查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由图可知该岛屿是由背斜成山,出露

9、海面而成。第(2)题,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第(3)题,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而非储油构造。第(4)题,上游拦河造坝、沿岸人们用水增加、海平面上升等都会造成海水倒灌现象。答案:(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岩层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3)不能。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4)上游大坝枯水期拦蓄水源,使下游河水减少;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频率增加,降水季节变化加大,河流沿岸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等。-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