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2流注理论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54595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电压技术2流注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电压技术2流注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电压技术2流注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高电压技术2流注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高电压技术2流注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电压技术2流注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压技术2流注理论(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气体放电的流注理论,工程上感兴趣的是压强较高气体的击穿,如大气压强下空气的击穿 特点:认为电子碰撞电离及空间光电离是维持自持放电的主要因素,并强调了空间电荷畸变电场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主要在电离室中进行的)说明放电发展的机理,2,流注理论的要点,电子崩阶段 空间电荷畸变外电场 流注阶段 光电离形成二次电子崩,等离子体,3,1. 电子崩阶段,电子崩外形: 电子崩中的电子数: nex 例如,正常大气条件下,若E30kVcm,则 11cm-1,计算得到随着电子崩向阳极推进,崩头中的电子数目,4,空间电荷的分布及电场的变化,崩的头部集中了大量的电子,崩尾则是正离子。 大大加强了崩头及崩尾的

2、电场,削弱了崩头内正、负电荷区域之间的电场,电子崩头部:电场明显增强,有利于发生激励或电离现象,当它们回复到正常状态时,放射出光子 崩头内部正、负电荷区域:电场大大削弱,有助于发生复合过程,发射出光子,5,2. 流注阶段,当电子崩走完整个间隙后,大密度的头部空间电荷大大加强了外部的电场,并向周围放射出大量光子 光子引起空间光电离,其中的光电子被主电子崩头部的正空间电荷所吸引,在受到畸变而加强了的电场中,造成了新的电子崩,称为二次电子崩,光电离、二次崩,1主电子崩 2二次电子崩 3流注,6,正流注的形成,二次电子崩中的电子进入主电子崩头部的正空间电荷区(电场强度较小),大多形成负离子。大量的正、

3、负带电质点构成了等离子体,这就是正流注 流注通道导电性良好,其头部又是二次电子崩形成的正电荷,因此流注头部前方出现了很强的电场,1主电子崩 2二次电子崩 3流注,7,正流注向阴极推进,流注不断向阴极推进,且随着流注接近阴极,其头部电场越来越强,因而其发展也越来越快 流注头部的电离放射出大量光子,继续引起空间光电离。流注前方出现新的二次电子崩,它们被吸引向流注头部,延长了流注通道 流注发展到阴极,间隙被导电良好的等离子通道所贯通,间隙的击穿完成,这个电压就是击穿电压,8,在电离室中得到的初始电子崩照片 图a和图b的时间间隔为110-7秒 p=270毫米汞柱, E=10.5千伏/厘米,初始电子崩转

4、变为 流注瞬间照片 p273毫米汞柱 E=12千伏/厘米,电子崩在空气中的发展速度约为1.25107cm/s,9,在电离室中得到的阳极流注发展过段的照片 正流注的发展速度约为11082108cm/s,10,负流注,当间隙上所加电压较高,间隙中电场很强时,电子崩在离开阴极不远就已经发展到畸变电场的程度了。这种情况下流注将在阴极附近形成并向阳极推进,最后击穿间隙。我们称之为阴极流注或负流注。,11,一旦形成流注,放电就进入了新的阶段,放电可以由本身产生的空间光电离而自行维持,即转入自持放电了。如果电场均匀,间隙就将被击穿。所以流注形成的条件就是自持放电条件,在均匀电场中也就是导致击穿的条件,12,

5、流注理论的自持放电条件,13,3.流注理论对pd很大时放电现象的解释,1放电外形 Pd很大时,放电具有通道形式 流注出现后,对周围空间内的电场有屏蔽作用 当某个流注由于偶然原因发展更快时,将抑制其它流注的形成和发展,并且随着流注向前推进而越来越强烈 二次电子崩在空间的形成和发展带有统计性,所以火花通道常是曲折的,并带有分枝 电子崩不致影响到邻近空间内的电场,不会影响其它电子崩的发展,因此汤逊放电呈连续一片-辉光放电,14,2放电时间 光子以光速传播,所以流注发展速度极快,这就可以说明pd很大时放电时间特别短的现象。 3阴极材料的影响 根据流注理论,维持放电自持的是空间光电离,而不是阴极表面的电

6、离过程,这可说明为何很大Pd下击穿电压和阴极材料基本无关了。,15,1.1.5 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均匀电场是很少见的情况,工程中遇到的电场大多数是不均匀电场,特别是极不均匀电场。比如,高压输电线路线间的电场或导线对地的电场。另外还存在一些稍不均与电场。 由于极不均匀电场的种类较多,我们不能一一进行讨论,只能选择典型的电场进行研究,然后将结论加以推广。,16,最典型的极不均匀电场,尖板电场 尖尖电场,17,1.稍不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的划分,为了区分各种不同的电场,引入电场不均匀系数 f 表示各种结构的电场的均匀程度 f4后,极不均匀电场,18,根据电场均匀程度和气体状态,可出现不同情况

7、,电场比较均匀的情况 放电达到自持时,在整个间隙中部巳达到相当数值。这时和均匀电场中情况类似 电场不均匀程度增加但仍比较均匀的情况 当大曲率电极附近达到足够数值时,间隙中很大一部分区域也都已达相当数值,流注一经产生,随即发展至贯通整个间隙,导致间隙完全击穿 电场极不均匀的情况 当大曲率电极附近很小范围内已达相当数值时,间隙中大部分区域值都仍然很小,放电达到自持放电后,间隙没有击穿。电场越不均匀,击穿电压和电晕起始电压间的差别也越大,19,极不均匀电场的放电特征,1.存在有局部放电现象 2.放点存在明显的极性效应,20,1.局部放电现象电晕,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局部放电现象。它既可能是一种长

8、期存在的局部放电,也可能是间隙击穿的第一阶段。,21,实验室内观察到的电晕,22,电晕放电现象及危害,电晕放电现象 电离区的放电过程造成。咝咝的声音,臭氧的气味,回路电流明显增加(绝对值仍很小),可以测量到能量损失 脉冲现象,(a) 时间刻度T=125s (b) 0.7A电晕电流平均值 (c) 2A电晕电流平均值,23,电晕放电会引起线路周围的物理效应和化学反应,物理效应:光、声、电风、噪声 化学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的物质 电磁脉冲:干扰无线通讯和广播电视信号 能量损耗:产生能量损耗,降低线路经济效益 有利方面:电晕可削弱输电线上雷电冲击电压波的幅 值及陡度;利用电晕放电改善电场分

9、布, 提高击穿电压 ;利用电晕放电除尘等,24,降低电晕危害的措施,基本出发点是增加导线表面的曲率半径,提高电晕起始电压。 采用大直径导线或扩径导线 采用分裂导线,25,分裂导线,输电线路上的电晕,26,扩径导线,27,六分裂导线,导线位于正六边形的顶点,28,四分裂导线,导线间距450毫米,29,三分裂导线,30,二分裂,31,2. 极性效应,以棒板间隙为例 1. 非自持放电阶段 当棒具有正极性时 在棒极附近,积聚起正空间电荷,减少了紧贴棒极附近的电场,而略微加强了外部空间的电场,棒极附近难以造成流注,使得自持放电、即电晕放电难以形成,Eex外电场 Esp空间电荷的电场,32,当棒具有负极性

10、时 电子崩中电子离开强电场区后,不再引起电离,正离子逐渐向棒极运动,在棒极附近出现了比较集中的正空间电荷,使电场畸变 棒极附近的电场得到增强,因而自持放电条件就易于得到满足、易于转入流注而形成电晕放电,Eex外电场 Esp空间电荷的电场,33,极性效应,实验表明: 棒板间隙中棒为正极性时电晕起始电压比负极性时略高 U+(电晕) U-(电晕),34,2. 流注发展阶段 当棒具有正极性时 流注等离子体头部的正电荷减弱等离子体中的电场,而加强其头部电场(曲线2) 电场加强的流注头部前方产生新电子崩,其电子吸引入流注头部正电荷区内,加强并延长流注通道,其尾部的正离子构成流注头部的正电荷 流注及其头部的

11、正电荷使强电场区更向前移(曲线3),促进流注通道进一步发展,逐渐向阴极推进,35,当棒具有负极性时 棒极的强电场区产生大量的电子崩,汇入围绕棒极的正空间电荷,等离子体层呈扩散状分布,削弱前方电场(曲线2) 在相当一段电压升高的范围内,电离只在棒极和等离子体层外沿之间的空间内发展 等离子体层前方电场足够强后,发展新电子崩,其正电荷加强等离子体层前沿的电场,形成了大量二次电子崩,汇集起来后使得等离子体层向阳极推进,36,极性效应,实验表明: 棒板间隙中棒为负极性时击穿电压比正极性时高 U+(击穿) U-(击穿),37,极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长间隙),非自持放电阶段 流注发展阶段 先导放电 热电

12、离过程 主放电阶段,38,3先导放电,正棒负板间隙中先导通道的发展 ()先导和其头部的流注;()流注头部电子崩的形成; ()由流注转变为先导和形成流注;()流注头部电子崩的形成; ()沿着先导和空气间隙电场强度的分布,39,流注根部温度升高,热电离过程,先导 通道,电离加强,更为明亮,电导增大,轴向场强更低,发展速度更快,长空气间隙的平均击穿场强远低于短间隙,40,4主放电,当先导通道头部极为接近板极时,间隙场强可达极大数值,引起强烈的电离,间隙中出现离子浓度远大于先导通道的等离子体 新出现的通道大致具有极板的电位,在它与先导通道交界处保持极高的电场强度,继续引起强烈的电离 高场强区(强电离区

13、)迅速向阳极传播,强电离通道也迅速向前推进,这就是主放电过程。,主放电通道 主放电和先导通道的交界区 先导通道,主放电发展和通道中轴向电场强度分布图,41,1.2 气体介质的电气强度,1.2.1 持续作用电压下的击穿 什么是持续作用电压? 1.均匀电场:无极性效应 击穿时间短 不同性质电压作用下击穿电压基本相同,在间隙不太长的情况下约为30 kV/cm。 2.稍不均匀电场:情况类似于均匀电场。,42,3.极不均匀电场:与前两者有很大的不同,电场不均匀度对击穿的影响减弱,极间距离对击穿电压的影响增大。而且电场和电压的形式不同,击穿的形式也不尽相同。,43,1.2.2 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除了前

14、述的持续作用的电压外,电力系统中还会出现另外一种电压,称为冲击电压,其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电压幅值较高。 冲击电压可分为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44,1. 雷电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雷电是自然界中最宏伟壮观的现象之一,也是间隙最长的空气击穿现象。为了对雷电现象进行科学研究要规定雷电冲击波的标准波形,45,( 三)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 用来模拟雷电过电压波,采用非周期性双指数波。T1视在波前时间; T2视在半峰值时间 ;Um冲击电压峰值,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为: T1=1.2s 30% ;T2=50s20% 通常写成1.2/50s。,(四) 标准雷电截波 用来模拟雷电过电

15、压引起气隙击穿或外绝缘闪落后出现的截尾冲击波,如图。IEC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为:T1=1.2s 30% ;Tc=25s 。可写成1.2/ 25s .,46,2.放电时延,最低静态击穿电压U0 击穿时间tb 升压时间t0 、统计时延ts 、放电发展时间tf 、放电时延 tl 短间隙(1厘米以下) tfts ,平均统计时延 较长的间隙中 tl主要决定于tf 间隙上外施电压增加,放电发展时间也会减小,47,3. 50%击穿电压,50%冲击击穿电压 (U50% )指某气隙被击穿的概率为50%的冲击电压峰值。,48,4. 伏秒特性,气隙的伏秒特性在同一波形,不同幅值的冲击电压作用下,气隙上出现的电压

16、最大值和放电时间的关系,称为该气隙的伏秒特性。,49,(一)伏秒特性曲线的制作,保持一定的冲击电压波形不变,而逐级升高电压,以电压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电压较低时,击穿一般发生在波尾,取该电压的峰值与击穿时刻,得到相应的点 电压较高时,击穿一般发生在波头,取击穿时刻的电压值及该时刻,得到相应的点,50,实际上伏秒特性具有统计分散性,是一个以上下包线为界的带状区域。工程上,通常取“50%伏秒特性曲线”来表征一个气隙的冲击击穿特性。,3-U0% 2-U50% 1-U100%,51,(二)伏秒特性的用途,间隙伏秒特性的形状决定于电极间电场分布 伏秒特性对于比较不同设备绝缘的冲击击穿特性具有重要意义,3-2-6 对1 起保护作用,3-2-7在高幅值冲击电压作用下, 不起保护作用,52,各种间隙的伏秒特性形状,由于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