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上火与治疗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54564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上火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专题上火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专题上火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专题上火与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专题上火与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上火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上火与治疗(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火及其治疗 春天、秋天以及冬天都容易上火。 脸部皮肤发热、发红、干燥,起皮屑;红肿刺痛、痘痘萌生等; 眼睛发红,肿痛,眼屎较多; 鼻炎、咽炎发作,鼻腔热烘,流浊鼻涕;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疼、干咳。,一、“上火”的中医病理 “上火”是中医专用名词。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提供生命能量,并称之为“命门之火”。 在正常的情况下,命门之火藏而不露,动而不散,潜而不越。如果对其失去制约,火性就会浮炎于上,表现出一系列病症,统称为“上火”或“邪火”。,中医认为邪火大部分还是由内而生的,外界原因是一种诱因。 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以及伤风

2、、受寒、中暑、淋湿均可导致“上火”。 过食酒、姜、蒜、辣椒、羊肉、狗肉、干煎饼等辛辣油炸食品,也会“上火“。,二、“上火”的分类及其治疗 1、上火的病理分类 总的说来,邪火是身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按照阴阳平衡理论,邪火分为虚火和实火。 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实火。实火症状重,来势猛。 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虚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1)实火 实火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 治疗

3、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治“实火”常用三黄片和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三黄片(大黄、黄连、黄芩):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黄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 牛黄解毒片: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黄连上清丸: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用于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2)虚火 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进而化为虚火。 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

4、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尤其午后)、夜晚盗汗、发热不欲近衣,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躁动不安、五心烦热、少寐多梦、失眠健忘、遗精、月经不调、舌红无苔、脉搏细数。 五心烦热:指两手两足心发热,并自觉心胸烦热。多由阴虚火旺、心血不足,或病后虚热不清及火热内郁所致。,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方药:当归9克、黄芪10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黄芩6克、黄连3克、黄柏6克。 食疗方:黑豆30克加水煎熟烂,加淮山粉15克、糖适量,加开水调成糊状,一日服完,连服714天。 中成药:二至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玉女煎

5、等。,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用于肝肾阴虚。 左归丸:主治肾阴不足。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除具有六味地黄丸之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二至丸: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玉女煎: 胃热阴虚证。用于阴虚胃火炽盛之齿痛,颇具疗效。 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对肾阴虚者,一般可以服用半年六味地黄丸;而有盗汗、耳鸣、五心烦热(双手心和双足心发热与心烦)者宜服用知柏地黄丸;头晕目眩的宜服用杞菊地黄丸。,滋阴食品:有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海带、藕、白木耳、金针

6、菇、枸杞、荸荠、梨等。 禁食:温燥的水果、调味品等,如荔枝、龙眼、榴莲、芒果、八角、花椒、肉桂等,也不要吃高脂肪、高热量等油腻的食品,麦当劳、肯德基的东西还是戒了为好。,阴虚久了不调养的话容易导致气虚、血虚,进而阴阳两虚。阴阳两虚,即阴阳俱虚,多是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就会出现阴虚与阳虚的证候同时并见的病理现象。 肾阳虚和肾阴虚的辩证原则是:“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气虚火旺 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方药:炙黄芪15克、防风3克、白术9克

7、、大枣10枚、煅龙骨30克、煅牡蛎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食疗方:炙黄芪30克、人参3克(或党参20克)、白糖少许、糯米100克共熬粥吃。平常可多吃瘦猪肉、红枣、牛乳、鸡蛋、蜂乳等。 中成药:右归丸、金匮肾气丸、归脾丸、补中益气丸、人参蜂王浆、参芪精等。,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止遗。用于肾阳不足,精神不振、腰膝酸冷、食少便溏、尿频。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归脾丸: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

8、宫脱垂。 人参蜂王浆:大补元气、宁神、益智、健脾、生津。 参芪精:补益肺脾之气。适用于气虚型心悸气短、食少便溏、脏器下垂、浮肿、气喘、头晕等症。,健康提醒:祛火的药通常都是寒性极大的泻药,其中多数都含有大黄、番泻叶等成分,这些成分在通便的同时也会伤害脾胃和肠道,会对身体产生危害。长期服用或者擅自加大剂量,都可能导致慢性重金属中毒,表现为毛发脱落、皮肤角化、变黑,肝脏受到损害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 刚开始时剂量可以稍大一些,如一次3-5片,一天吃3次,随着症状减轻,药量也应该慢慢减少。一般服用不要超过一周时间。,2、根据上火的部位分类 根据上火的部位,临床上把:头晕、喉痛等症叫“上焦火“;脘痛、烦

9、渴等症叫“中焦火“;便秘、尿赤等症叫“下焦火“。,上焦火 上焦有火(上焦指心肺部位),症见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甚则微咳。 上焦火用牛黄上清丸或者片、双黄连口服液。,中焦火 中焦有火(中焦指脾胃部位),表现为时而胃火亢盛,食不知饱,时而嗳腐吞酸,呃气上逆,脘腹胀满,饮食少进。 中焦有火,宜用清胃散,也可以服焦三仙(山楂、神曲、麦芽各炒焦)、焦四仙(焦三仙再加焦槟榔),还可以服鸡内金、五香槟榔糖。,清胃散: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焦三仙:用于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

10、泻等症。 焦四仙:健脾胃,助消化,止泻.治疗食积不消.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焦内金:消食导滞,治疗食滞胃脘、脘腹胀满。 五香槟榔糖:五香槟榔糖由槟榔、陈皮、丁香、豆寇、砂仁、食盐等配制而成。健脾宽胸,顺气消滞。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肠停食出现腹痛呕酸、膨闷胀饱等症。,下焦火 下焦有火(下焦指肝、肾、膀胱、大小肠部位),表现为大便干,小便短赤,混浊有味,阴部时痒,妇女白带多,甚至带黄。 下焦有火,可以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栀子金花丸等。也可以吃单味药生槐花、生地榆等。如果阴痒剧烈可买点蛇床子熏洗坐浴。,小便短赤:是尿道炎或膀胱炎,中医说是小肠火,由于尿道炎症刺激,尿还不多就感到想解小便,

11、有炎症,小便黄,有尿不尽和刺痛的感觉。,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当归龙荟丸:肝胆实火证。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栀子金花丸: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眩晕,咽喉肿痛,吐血衄血,大便秘结。,上焦火,下焦寒 表现:上焦火气大颈部淋巴发炎,口鼻干燥,头颈潮热(多在下午难受),失眠、胃肠不好,吃点东西就胀,便秘或便溏,腰膝酸软,四肢无力,手脚冰凉,小腹涨。 中成药用交泰丸。 交泰丸:交通心肾,安神定志,升阳泻阴,调营和中。【主治】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沉困懒倦,夜

12、寐不宁。,3、按“五脏“分类 上火按“五脏开窍”理论分五类。 目赤肿痛、口苦胁疼为“肝火”; 鼻扇气喘、咳吐黄痰为“肺火”; 牙龈肿痛、胃部灼热为“胃火”; 口舌生疮、心烦失眠为“心火”; 头晕目眩、耳鸣不聪为“肾火“。,4、现代医学的“上火”病理 “上火”在现代医学中找不到对应的称呼。例如口腔“上火”症状,有的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B2导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牙龈、粘膜出血,更常见的可能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有的可能还与新陈代谢、内分泌变化有关。,五、脏腑上火的中药疗法 (一)胃火 胃火,即是胃热。对于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等饮食不当引起的火气,通常是由湿热

13、、食滞两方面原因造成。 胃火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实火又分为脾胃实火和肝胃郁热实火两类。,1、脾胃实火 证状:面颊发热,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渴喜凉饮,消谷善饥,口气热臭,牙龈肿痛或出血、溃烂,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因:多因偏嗜肥甘酒酪,酿湿生热及过食辛燥温热之品,内蕴脾胃而致。或情绪不遂,气郁化火犯胃,导致热邪郁胃。 治法:清胃泻火。,中成药:清胃黄连丸。 如兼有大便秘结,小便赤黄。可用三黄丸、栀子金花丸。 如兼有大便秘结、小便赤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爆发火眼。可用:上清丸、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 方药:清胃散。药物组成:生地12克、当归6克、牡丹皮9克、黄连6克、升麻6克。,2

14、、肝胃郁热实火 证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大便秘结。 病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热,火邪犯胃,肝胃郁热所致。 治法:泻热调气化滞。,中成药:开胸顺气丸 若兼大便燥结。可用槟榔四消丸。 方药:化肝煎。药物组成:青皮6克、陈皮9克、白芍9克、丹皮12克、栀子12克、泽泻6克、贝母6克。 开胸顺气丸:功能与主治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饮食内停,气郁不舒导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呕恶,食少纳呆。,3、胃阴虚(虚火) 证状:胃脘隐痛,轻度腹胀、低热或潮热、饥不欲食,口燥咽干或干呕、呃逆,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病因:平素嗜食煎炒香燥辛辣

15、之品,或用温燥之药太过,或胃热病久延不愈,或因病吐泻伤津等因素,致使阴液不足,胃失濡润所致。,治法:滋阴养胃。服用滋养胃阴食物,如适量吃些蜂蜜、梨汁、甘蔗汁等 中成药:胃安胶囊,阴虚胃痛冲剂,三九胃泰。 方药:玉女煎。药物组成:石膏20克、熟地9克、麦冬6克、知母6克、牛膝6克。,4、降火食方 鲜萝卜汁、绿豆粥、西瓜 中医则认为,萝卜汁性味辛、甘、凉,归肺、胃经,有胃火者可以饮用萝卜汁进行调理治疗。但属脾胃虚寒型口疮者不宜服用。 绿豆粥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清心泻火的作用,能清心胃之火。 胃火过热者,还可在隆冬季节通过吃西瓜来降胃火。,5、胃寒 中医将胃部不适分为胃寒、胃热。 胃寒指脾阳虚衰,

16、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 临床表现:胃脘疼痛,轻则绵绵不已,重则拘急疼痛,遇冷尤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或伴有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口淡喜热饮,食后痛减,或伴有胃脘水声漉漉,呕吐清水。舌淡苔白滑,脉迟或弦。,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治宜:暖胃散寒、理气止痛。,西医所说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疾患均属中医“胃脘痛痛”的范畴。可用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等治疗。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香砂养胃丸:【功能与主治】 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注意:对胃肠实热,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腹痛拒按的腹痛病人不要用附子理中丸治疗,否则不但治不好疾病,而且还会加重病情。 除服用上述常用的药品外,还需注意饮食宜清淡、忌酒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患者自主服用三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