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562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下期中考19届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干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华传统文化蕴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例如,孔子

2、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以人为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一一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人不是匍匐在诸神脚下的可怜虫,更不是生来就负有原罪的天国弃儿,相反,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的道德准则并非来自神的诫命,而是源于人

3、的本性;人的智慧也并非来自神的启示,而是源于人的内心,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的甚至势若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对各路神灵的至高权威顶礼膜拜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把人间的圣贤当作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

4、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逸逸,席不暇暖: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继承:一是重视自然环境的生命观,以“民胞物与”的态度看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二是既重物质又重精神的价值观,不会在追求物质文明时丧失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是既重视群体又重视个

5、体的道德观,儒家的大公无私与道家的个性自由形成互补;四是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随时准备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五是见隐知微的忧患意识,重视国家和民族可能面临的祸患而绝不讳疾忌医。今天,西方文化依然风靡全球并对其他文化强势入侵,许多民族都对如何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忧心心忡忡,我们当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优长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透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只有当我们在这两方面都取得成就时,才能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摘编自莫砺锋以优秀传统文化溢润心灵,2017年6月20日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6、A. 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不间断地发展,中华民族有了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并最终获得了新生。B. 中华的先贤早就认识到,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加起来都不如文化因素来得重要。C. 中西方传统文化对生命认知完全不同,中华先民效仿圣贤求得生前建树,西方膜拜神灵求得死后入天国。D.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以人为本,理想国就在人间,以儒、道两家为代表,都有对人生价值的把握。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旨在阐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B. 文章兼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将中西方传统文化作比较,论

7、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应是以人为本。C. 文章通过剖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即人的精神崇拜、道德准则等源自人还是神,阐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D. 文章比较论述儒、道两家均以人为本,其思想同中有异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烙印,孔子从文化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支持了这一历史观B. 中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火种来源认知的不同表现得最为典型。C. 中华先民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幸榲感,与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有很大关系。D. 需要我们继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其核心应是人生价值的把握。

8、【答案】1. D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A.偷换概念。据原文,中华传统文化“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此“新生”是传承意义上的创新;说“最终获得了新生”,此“新生”则有焕然重获新生的意思。B.外加信息。据原文,“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并无“加起来”的意思。C.过于绝对。据原文,“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是说“认识最早”,即便是“对生命的认知”,也没说“完全不同”。【2题详解】试题分析:C外加信息。据原文,“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不能借此说“中华文化的先进性”。【3题详解】试题分析:B曲解文意。据

9、原文,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而说“火种来源认知的不同表现得最为典型”是曲解文意。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

10、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夜色苍茫

11、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 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 诀。“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

12、湖上有多少歹人啊! 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 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 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 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 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 们说:等

13、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 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 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 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 的。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

14、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我不管地,也不管天。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

15、映了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B. 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C. 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D. 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5.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A 5. 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他担心我回到岸上去危险,让我在他的船中过一宵。自食其力,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不论结冰,落雪,还是刮风,落雨,都要过湖“找钱”。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儿子被抓走,儿媳改嫁,孙子不认识自己,甚至死后也没人替自己做坟但哭过以后,依然坚强面对生活。 6. 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