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3829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邻水实验学校2018年秋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2分总计80分)1. 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A. 周天子的亲属B. 功臣C. 先代的贵族D. 归附的部落首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的对象是周王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周王子弟是主要的分封对象。姜子牙是西周建立的的功臣,因此答案为B。其他分封类别不同与材料中所指。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2. 韩非子扬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 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 厉行文化专制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推行的郡县制。解答本题的关键,即在于理解题干材料的意思。韩非子是法家人物,主张集权,而“要在中央”正是其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的体现与反映。本题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AB两项都中央行政体制,不符合题意,直接排除;D项是思想文化的政策,是为政治上的专制服务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正确,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3.我国古代中央机

3、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 专制皇权B. 中央集权C. 监察权力D. 对农民的控制【答案】A【解析】由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到军机处,这些变革反映了皇权不断强化。所以答案选A。B主要针对地方权力;C是司法机构;D不符合材料主旨。4.秦始皇统治时期,“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要表现在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控制了调动军队的虎符攻伐征战都由皇帝亲自带兵A. B. C. D. 【答案】C【解析】皇帝亲自带兵的说法不准确,带兵是具体将军负责,故排除。本题选择C项正确。5.湖北省

4、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A. 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B. 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 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D. 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答案】D【解析】材料中列举出的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等体现出许多社会现实问题,D正确;A属于政治信息;B属于地方制度;C不符合材料经济规定。6.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

5、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 管理水平不断提高B.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答案】B【解析】古代重视对于地方官的考查主要目的是让官员清正廉洁,保证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故B正确;A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材料体现的不是监察制度,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制度,不是加强君主权力,故D错误。7.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

6、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 儒家学派B. 道家学派C. 法家学派D. 墨家学派【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联系本题材料的思想主张“军事力量清除旧的奴隶贵族”“强迫人民群众生产劳动”“商人和知识分子被歧视”等符合法家学派,这些主张应属于法家学派,C项正确,ABD三项均排除。故选C。8.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

7、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 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答案】B【解析】到康熙帝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表明了皇帝的霸道,说明了皇权的加强,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说法绝对,也有皇帝不学无术,不符合题意,排除;清代君主的权力也是受制约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起居注史料不一定不够真实,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9.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A. 出现了内外相制

8、的权力结构B. 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C. 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D. 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政治制度的差异。据题中信息分析秦朝实行皇帝之下的三公九卿,西汉实行皇帝之下“中朝”和“外朝”并行制度,“中朝”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等级较低的近卫、侍从等人担任,区别于由丞相组成的“外朝”,形成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故答案为A项。10. 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中央集权逐渐衰落B.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C. 宰相成为宦官附庸

9、D. 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问题,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问题,故A项错误宦官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干预朝政实质是封建专制制度加强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C项对材料理解有误,应排除材料中的时间限定是“唐朝”,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日益加强11.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A. 信仰B. 财产C. 血缘D. 地域【答案】C【解析】宗

10、庙是祭祀祖先的地方,所以“宗,尊祖庙也”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纽带就是血缘,故选C;ABD与血缘没有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点睛:宗法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其中得以维系的纽带是血缘关系。它对当时的影响: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等级政治结构。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

11、权利受到约束。12.西周的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的义务有(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对天子承担的义务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故选C项;ABD不全面。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分封制13.左传记载,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晏婴献策回答:“唯礼可以已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这表明先秦的“礼”是A. 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B. 以人为本的民本

12、思想C. 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D. 强化等级秩序的手段【答案】D【解析】材料“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反映了礼制有利于稳定社会、治国安邦,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维护宗法分封的问题,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强化等级秩序,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礼制与治国安邦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4.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

13、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A. 君主专制的加强B. 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答案】C【解析】题目中的信息是分封,而且指出了变化:明朝时分封的诸侯王到封地去居住,而清朝的分封大都是礼节性的且被封的人一律在京居住。这体现了对所封的诸侯王控制加强,从而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本题应选C项,不选D项。题目中未涉及君权的强化,不选A项;B项中“徒具其名”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明清分封的王仍拥有一些特权,而且,传统的分封制早已崩溃,不选B项。15.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

14、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 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B. 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C. 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D. 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答案】C【解析】材料中“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王是人,也是神”等信息点,反映出商朝政权充满着神权色彩,特别是商王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故C项正确;神灵只是一种信仰,不是主导人事,故A项错误;祭祀与生产力先进与落后没有关系,现在仍有祭祀,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阶级矛盾的信息,故D项错误。16.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

15、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 的后者指的是 ( )A. 三公九卿制 B. 三省六部制C. 中外朝制度 D. 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B【解析】材料中“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指的是科举制,材料“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指的是唐代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故答案选B。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A;中外朝是西汉时期的中央官制,排除B;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的政治制度,排除D。17.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 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 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 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答案】B【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