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371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市中学高一第一次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1.西周初年,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这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正是分封制体现,故B项正确。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故A项错误。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故C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实行,故D项错误。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2、;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 西周政治有浓厚的神秘色彩B. 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C. 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 宗法制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答案】B【解析】【详解】王国维认为西周用决定嫡庶身份的是天命,这种决定大宗小宗的政治地位可以减少争论,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B项正确。政治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是商朝,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过大,不能实现中央对于地方有效控制,故C项错误。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不会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故D项错误。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

3、。”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B. 都以血缘为纽带C.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 都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为中央集权制,分封制的地方官吏世袭,属于贵族政治,而郡县制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属于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故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故D项错误。【点睛】从贵族政治(分封制)向官僚政治(郡县制)的转变及其积极影响(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

4、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4.柳宗元称郡县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认为郡县制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D. 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答案】A【解析】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

5、A项正确;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与君主专制无关,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无关,故C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抑制封建割据,但不能达到“彻底消除了封建割据”的作用,故D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可得出,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5. 某学者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构成了“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他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A. 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 皇权的至高无上C. 三公九卿各司其职D. 疆域规模的扩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朝郡县长官任免方式是皇帝任命,而贵族政治则是血缘传承,故A项正确;皇权的至高无上

6、是皇帝制度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郡县制是地方制度,而三公九卿是中央官制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疆域规模的扩大是推行郡县制度的因素,但是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6.有学者指出:“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变局”的表现之一是A. 最高权力的逐步集中B. 血缘宗族纽带的维系C. 分封制度的日渐强化D. 神权与王权逐渐结合【答案】A【解析】周朝是典型的“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而秦朝却是典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最高权力逐步集中的确是“天下一大变局”,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BD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7、不是秦朝时期的;C项错误,秦朝废除了分封制。点睛:本题关键是“变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后确立了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7.“财政事务由三司掌管,这是政府的一个独立部门。另外一个独立的实权部门是枢密院,其地位与中书省相当。”(摘自哈佛中国史)材料介绍的制度所在的朝代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C【解析】【详解】宋代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设立三司管理财政,设立枢密院管理军事,设立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故项正确。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故项错误。唐朝是三省六部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项错误。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管理行政,故项错误。8.谈到西汉的政

8、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A. 皇帝制与郡县制B. 郡县制与刺史制C. 皇帝制与封国制D. 丞相制与刺史制【答案】A【解析】“汉承秦制”是指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皇帝制与郡县制是汉代继承秦朝制度的表现,符合“汉承秦制”,故A项正确;刺史制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地方监察制度,不符合“汉承秦制”,故B、D两项错误;封国制是西汉初年出现的制度,不符合“汉承秦制”,故C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汉承秦制”的含义和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汉承秦制”的理解和对其表现的识记。9.汉书中记载的“位次丞相,典正法度,

9、以职相参,总领百官”的官职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中书令【答案】B【解析】比丞相地位低,负责监察,应该是御史大夫,故B项正确;A不符合“位次丞相”的信息;C负责军事;D负责政令发布。10.西汉一代政区变化较大,汉初七国四十余郡,异姓七国分领二十余郡,景帝中元六年,郡四十三,王国二十五,武帝天汉以后,基本维持在郡八十三,王国二十。这一变化说明A. 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有效管理B. 汉中后期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C. 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成效不大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汉武帝之后郡大量增多,王国数量有所减少,而且实际上王国越分越小,这一变化说

10、明王国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故答案为B项。郡国并行制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项;“推恩令”成效明显,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从王国中分割的列侯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王国问题基本解决,中央集权得到加强。11.南宋时期实行宰辅互兼体制,宰相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这一做法A. 削弱了君主集权B. 提高了决策与行政效能C. 加剧了冗官现象D. 体现了崇文的治国理念【答案】B【解析】材料讨论核心问题是宰相权力的扩展扩大。材料中的一官多职做法有利于权力的集中,既可以减少冗官现象,从而提高了决策与行政效能,故排除C,选B;宋代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增强,排

11、除A;材料没有任用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牵制武官的做法,不能反映崇文的治国理念,排除D。12.中国古代注重设立管理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机构。隋唐时期设虞部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其政令执行的程序是A. 中书省一礼部一虞部B. 门下省一刑部一虞部C. 枢密院一户部一虞部D. 尚书省一工部一虞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尚书省职责才为执行,尚书交给工部,工部再交给负责专门管理山林事务的虞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错在中书省不负责执行,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门下省不负责执行,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枢密

12、院和隋唐时期政令执行的程序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3.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为此,宋太祖A. “罢相,设五府、六部等署,分理天下庶务”B. (于)“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C. “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打破士族垄断官场局面D. (令)“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如何实现分权已达到制衡效果,宋代把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分别由参知政事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使掌管财政,故D项正确。A是明朝废除丞相措施。B是元朝设立行省管理地方措施。C是科举制的影响。14.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

13、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咨文”。据此能够看出A. 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B. 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C. 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D. 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材料涉及到行省机构设置目的和一些具体运行的方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削弱了而非强化了地方权力,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行省制强化了中央权力而非君主专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5.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

14、,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A. 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 中央集权制度削弱C. 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 相权仍能制衡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宰相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看出,宰相仍能制衡皇权,故D项正确;A不符合宋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问题,不属于中央集权问题,排除B;材料主要说明宋朝宰相仍能制衡皇权,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宰相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答。16.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

15、变化的结果是A.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 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C. 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D. 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科举制下平民子弟也拥有了入仕的机会,这就导致士族阶层衰落,由此可知是当时的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增强,故A项正确。科举制度主要有利于政治方面变化,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是郡县制确立,故项错误。17.依据相关知识判断:六部最高首长的官阶由正三品提高到正二品,六部成为平行的帝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应发生在A. 秦朝建立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B. 唐朝建立三省六部制C. 明裁撤中书省,“君相合一”D. 清代内阁之外别设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六部地位提升,成为平行的帝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故答案为C项。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中丞相统领九卿,故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统领六部,故项错误。军机处大臣不是统领六部,故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根据材料信息“六部成为平行的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