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7)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4292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7)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1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7)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1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7)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1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7)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1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7)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地理基础知识总复习课件(7)(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六十一课,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单元,2,考试说明要求: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一、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 1.辽中南地区简介,4,辽中南工业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以沈阳、大连为中心,拥有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等工业城市,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区位于渤海湾北和黄海的西北岸,海岸线长2100公里。区内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为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钢铁工业、沈阳的机械工业、大连的造船工业和石油加工工业等一批工业企业,都是国家重工业的骨干。,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珠

2、三角、长三角等工业区的快速发展,再加上自身出现的发展问题和制约因素,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2.两者区位条件的异同点对比,6,7,探究讨论 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发展中面临哪些资源和环境问题?你认为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振兴? 面临问题:水资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振兴措施: (1)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经济结构多样化。辽中南工业基地原先是以煤炭、钢铁等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要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多样化。,8,(2)积极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辽中南的交通运输并不落后,但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现代化机场)相对落

3、后,这些交通直接影响了现代企业(中小型的电子等工业)的分布。 (3)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科技是工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的投入。它可以促进产品的更新,提高经济效益。,9,(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辽中南的重工业设备陈旧,污染严重,导致当地的环境恶劣。因此,要吸引企业来此发展,就必须大力消除污染,美化环境。发展一些能耗少、污染轻的工业企业。 二、我国能源大省山西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煤炭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山西省正在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工业和煤化学工业基地。,10,11,1.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

4、良;开采条件好。 (2)市场广阔:能源消费大国;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3)位置适中,交通较便利:地处中部,临近主要工业中心,输煤、输电距离近;有众多铁路经过,交通比较便利。,12,2.山西能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3,14,3.山西能源的综合开发 结合本地区的铁矿、铝土等资源优势,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了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三大产业链,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使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采煤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超过采掘工业而占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15,方法技巧 运用结构图记忆能源的综合利用,16,三、资源

5、型城市的转型 1.什么是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迄今为止,我国已兴建起200多座以矿产开采加工为主导的城市,占全国城市的三分之一。,17,仅以黑龙江省为例,伴随着煤炭、森林、油田的开发而崛起的鸡西、鹤岗(煤城)、伊春(林城)、大庆(油城)等,其城市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4。这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矿物能源和原材料,而且加速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6、,18,2.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 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产出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特征。近年来,由于可采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缺乏足够弹性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日益显示出其不合理性,资源危机进一步引发了经济危困和生态危机的“三危”现象。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城市主体资源衰减、经济结构失衡、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19,3.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些发达国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思路:一是建立全新产业,实现结构转型,如日本将九州煤炭工业区成功改造为高新技术产业区;二是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

7、产业,实行开拓转型,如美国休斯敦由石油开采城变成石油研发城,带动相关的机械、水泥、钢铁、电力、粮食及交通运输业发展,又进而借国家布局宇航中心之机,带动为其服务的电子、仪表、精密仪器产业的发展。,20,以此为鉴,我国资源型城市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确立保护环境与促进发展相统一的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21,二是立足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再造自己的优势产业。为此,应立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8、。在巩固传统产业的同时,根据当地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社区服务业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 长点。,22,(2009北京)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在增进各国经济互惠与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在欧盟前身“欧洲煤钢联营”成员国中,德国煤矿资源丰富,法国铁矿资源丰富。该组织的成立大大提高了两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23,24,(1)指出该组织成立之初德法两国大型钢铁企业所邻近的城市,并说明布局理由。 (2)说出德法两国之间煤和铁矿石的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势。 该题以传统工业区德国鲁尔区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考生区域分析

9、能力。第(1)题,从图中直接读出德国煤矿分布在杜伊斯堡附近,法国铁矿分布在梅斯附近。早期钢铁工业的布局与发展,往往靠近原料、能源(燃料)的产地。,25,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鲁尔区的水陆交通便利,有发达的铁路网和便捷的内河航运网,这种运输方式运量大,运输相对便宜,适合大宗笨重的煤、铁运输。 答案:(1)分布在杜伊斯堡、梅斯附近。钢铁工业是原料指向型企业,因此靠近煤或铁矿石的产地。(2)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26,(2009山东)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

10、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1)(2)题。,27,注:工业新水用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消耗的新鲜水量。,28,(1)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以热点区域环渤海地区入手,主要考查工业、能源、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表格中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各要素的对比可发现:环渤海地区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全国高,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新水用量占工业用水总量比例较全国低。,29,所以第(1)题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特点就是能耗高和水耗低,形成原因就是重工业比重高、工业新水用量比例低。第(2)题关键明确存在问题后是要回答不良后果,从要素来看环渤海地区存在能耗高的问题,所以需围绕能耗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来回答。 答案:(1)特点:能耗较高;水耗较低。原因:重工业比例较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较高。 (2)环境圬染加剧;能源紧张;生产成本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