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54277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指导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醒过来了;,2、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站起来了;,3、指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是 和 。,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先生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2、,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7年,在广州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

3、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事。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1、条件,(1)经济:,(3)政治:,(4)思想:,(6)孙中山的个人因素。,(5)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2)阶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2、同盟会的成立,(1)时 间,(2)机关报,(3)纲 领,1905年8月,民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

4、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一)驱除鞑虏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暴力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自主,3、三民主义的内容,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反封建不彻底;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三)创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

5、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暴力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国民主权,3、三民主义的内容,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反封建不彻底;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四)平均地权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

6、立民国,平均地权,暴力推翻清王朝,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国民主权,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3、三民主义的内容,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反封建不彻底;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前提,核心,补充和发展,4、三民主义的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7、(3)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三民主义思想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4)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材料一 :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演说,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动,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条件,(1)孙中

8、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4)孙中山本身与时俱进的精神,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核心内容: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辈所倡言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二:“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

9、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只是些抽象的概念,民权具有普遍性、具体性和可行性,“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

10、人的生活” “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关注工人和农民生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不反帝反帝反满民族平等,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普遍平等的民权,关注农民和工人生活,新 三 民 主 义,反帝国主义侵略,民权为平民所有,承认耕者有其田 关注工农生活状况,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大 政 策,民族,民权,民生,4、新三民主义的影响,(1)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

11、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2)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相同点:,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影响: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不同点:,内容不同: 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新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 民生主义-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强。,影响不同: 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