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982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热点题型---精校解析 Word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高考以图表类试题居多,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多结合国家宏观政策考查资源节约、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知识。命制非选择题的趋势增强 2结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镇化以及重大民生工程等内容,从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宏观调控的角度展开分析 热点题型一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的考查例1、东部地区由于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按其发展进程,有望在2015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部地区的基础虽然大都比东部地区差,但其发展速度可圈可点,这使其有可能在2017年左右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说明 ( )A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B实现

2、全面小康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C2017年以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将彻底消失D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只能越来越大【答案】A【提分秘籍】本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少有涉及。2017年高考单独出题的几率也非常低,如果有所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些计划或目标为出题素材(比如“十三五”规划中有关经济发展的要求或目标、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以体现说明类的问题形式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常常会结合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等知识综合考查。【举一反三】 漫画节能之路所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 ) A节能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

3、展B只要节约能源就能促进经济增长C节能是GDP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D节约能源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答案】A【解析】B、C说法错误,D与漫画主旨不符。 热点题型二 科学发展观 例2、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有用信

4、息。材料中的“保障就业”“保障安居”说明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故应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说明政府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故应选;中的“扩大城市规模”和中的“坚持速度优先”与题意不符,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故均不能入选。 【提分秘籍】 对科学发展观的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集中在内涵和贯彻落实两个方面,其中,从贯彻落实角度考查是高考的热点,往往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考查。而对其内涵的考查,最常见的考法是提供现实生活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做法,设置体现类选择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举一反三】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

5、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 ( )摒弃对GDP速度的追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A BC D【答案】D 热点题型三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例3(2017年高考天津卷政治6).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眼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促

6、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拓宽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空间 推动了跨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ABCD【答案】B【解析】本题是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材料,材料中的关键词,“贸易总额”、“投资”、“税收”“就业岗位”等,可以得出“一带一路”的意义是是正确的,而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所以本题选B。【变式探究】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关联性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如房地产业的发展向上可带动建筑业,向下可带动家电业,形成建筑业房地产业家电产业协同发展。下列选项中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关系的是 ( )钢铁产业 信息产业 保险业 汽车产业A BC D

7、【答案】B【提分秘籍】结构调整始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主线,对此知识进行的考查,多数试题切入点较微观,最常见的考法是以重视消费的作用考查扩大内需,进而考查经济结构;或以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考查产业结构。一般的考法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考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等。【举一反三】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低于7.5%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这意味着 ( )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A B C 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结构调整及就业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服务业和新增就业均得到发展,这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故应选和;从产业结构来看,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故表述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创新驱动,故排除。 热点题型四 “三农”问题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例4、某省对经过培训和考核、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进行“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并对他们所带领的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土地流转、融资贷款、项目扶持等政策倾斜。这样做能够 (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9、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A B C D【答案】B【提分秘籍】 “三农”问题是高考的长效热点,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所以“三农”问题尤其是城乡发展一体化问题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热点。从近年对此知识的考查形式来看,最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关于“三农”的政策措施为背景材料,以意义类或措施类试题为主考查相关知识。意义类问题注意思维的发散性,由材料联系“三农”、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收入公平等知识。措施类问题注意多与相关热点表述相联系,如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问题、城镇化问题等。【举一反三】 某农

10、业园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整合散户,吸纳资金、土地、技术入股,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方式,吸引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解决了200多名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种模式 ( )A完善了就业机制,扩大了就业规模B用公司股份制替代了家庭土地承包制C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D整合了农业生产要素,降低了经营成本【答案】D【解析】本题以农业园区创新合作模式考查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与解读信息以及调动与运用教材相关知识的能力。土地经营权流转合作社吸纳资金、土地、技术入股,优化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经营降低了经营成本,

11、D项正确。这种模式有利于带动就业,但没有完善就业机制,所以A与题意无关;“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在农村家庭土地承包制基础上,不能代替家庭土地承包制,B说法错误;农业科技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C说法错误。 热点题型五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综合考查例5、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注:我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但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较大,技术对外依存度仍高于50%。材料二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2010年2011年2012年

12、2013年2014年人数(万人)631660680699727就业率(%)89.690.290.991.4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材料三 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创新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结合材料,运用就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阐述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意

13、义。 【解析】考查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意义类题型。在就业方面,要明确创业能够带动就业,可结合就业的意义知识分析说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可结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增强发展的持续性等方面分析说明。 【答案】创业意味着创业者自身就业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创业既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又能够获得生活来源,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全面发展。鉴于当前国民经济形势,高校毕业生创新,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技巧点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常

14、用答题术语 (1)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4)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提分秘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考点可以说是经济生活中近几年高考最热的考点。而此考点本身就是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15、城乡发展一体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多个热点知识的综合,最常见的出题方式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从转方式刻不容缓的紧迫性方面,考查科学发展观、经济发展的意义、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要求、国家的宏观调控、提高国际竞争力等经济知识,这往往会从比较大的角度论述。或者选择转方式要求从科技进步与创新、保障与改善民生、两型社会的建设、扩大内需等角度结合教材知识加以论述。二是从转方式调结构角度选择相关数据图表,如GDP及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劳动报酬增长比例、国家的财政支出与个税调整比例、改善民生与扩大内需的关系,以分析说明题的形式考查考生的相关经济知识。三是以转方式的具体实施政策、措施作为答题素材,考查相关经济知识。如最低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