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43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州实验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考场号、考号、班级、姓名和学号等。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选择题部分(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分封制下的鲁国位于今日的山东省。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

2、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西南部。故答案选B。是齐国;是燕国;是楚国。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秦王挥戈横扫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袤的国土划分,并亲自任命向自己负责的地方官”。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答案】D【解析】据材料“秦王挥戈横扫六国并亲自任命向自己负责的地方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在全国范围内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故D项正确;秦朝没有实行禅让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属于周代,不是秦朝,故B项错误;宗法制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

3、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秦王挥戈横扫六国并亲自任命向自己负责的地方官”,学生可以联系郡县制的相关知识,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某官员王颚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通过了王颚的请求,并下诏“颚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最有可能隶属于A. 唐朝的门下省B. 宋朝的枢密院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皇上同意让王锷兼任宰相,但被给事中李藩驳回了诏书,李藩行使的是封驳审议的职权,所以正确答案是唐朝的门下省。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是重要的决策部门,门下省掌封驳审议权,尚书省负责执行。

4、宋朝的枢密院掌军权,所以B错;明朝是著名的特务机构,无驳回诏书权力,所以C错;清朝的军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封驳的权力,排除D。4.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A. 皇权受到制约B. 世袭制度消亡C. 君主专制强化D. 地方权力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应该是皇权得到加强,排除;明清时期仍然实行世袭制度,排除B;材料没

5、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5.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英美两国签署新约,取消英美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中国近代外交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概括归纳知识的能力。在近代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强国,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压迫。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

6、的外交逐渐走向自强。故C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名师点睛】1943年l月,中美、中英新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美英建立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平等互惠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推动了盟国间的合作,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虽然有其局限性,其法理作用与实际效果也并非完全一致,但是无论如何,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毕竟顺应了时代潮流,是种历史的进步,应予以基本肯定。6.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中,与台湾义军并肩作战抗击日寇的黑旗军首领是A. 丘逢甲B. 刘永福C. 唐景崧D. 徐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军

7、队有两支,一支是黑旗军,领袖是刘永福,另一支是义军首领是徐骧和丘逢甲,故B项正确,AD项排除;C项是台湾巡抚,故排除。7.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是指辛亥革命A.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结束君主专制并建立共和国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影响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以看出作者肯定辛亥革命在于实现了制度的变革,废除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故B项正确;A项是辛亥革命思想方面的影响,排除;

8、C项是辛亥革命对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是辛亥革命对风俗习惯方面的影响,排除。【点睛】“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是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答案。8. 九十几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 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B.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C. 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D.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课本所学知识可知,题目所述时间是1919 年。结合时间和时代背景,可以判断此外交官愤慨的事件应该是巴黎和

9、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故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9.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点,旨在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目信息“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

10、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年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国民党右派叛变后,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排除B;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排除C;国民革命开展进程中,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D项错误。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运动相关状况 【名师点睛】关于国共两次合作的不同点。主要把握到以下方面:不同点: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

11、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2.合作对象不同: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亲英美派。3.斗争对象不同:前者是北洋军阀,后者是日本帝国主义。4.作用和结果不同: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10.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

12、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长征期间” ,即1934-1936年;关键信息是“民族矛盾加剧”。长征期间,日军正逐步侵略中国,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A是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中共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自此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A;B项是在长征期间发生的,即1935年1月,但针对的是中共自身的方针政策,没有体现民族矛盾,排除B;D是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排除D;综上可知,正确答案选C。C是1935年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

13、重要文件,标志着中共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1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A. 荀子B. 孔子C. 孟子D. 老子【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看出这是体现的孟子的民贵君轻的观点,故C项正确;A项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和礼法并施的政治主

14、张,排除;B项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和“礼”的思想,排除;D项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1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 “民贵君轻”的思想C. “性善论”思想D. “大一统”的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独尊儒术”政治含义的理解。董仲舒主张把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罢黜其他学说,以统一思想,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实现“大一统”。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在客观上对维护西汉的统一、打击分裂势力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主要利用的

15、是“大一统”思想,答案为D选项。A选项不是主要原因;B选项与此相反;C选项也不是关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原因13.“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观点为A. 格物致知B. 致良知C. 知行合一D. 进学则在致知【答案】B【解析】由“一念向善,心存良知”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材料中观点为王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14.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发明称作“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发明,其中有助于欧洲人打开世界市场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术D. 印刷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传入西方,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从而推动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B项正确;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故A项排除;纸从此成为传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故C项排除;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故D项排除。15.中国古代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作品属于文人画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文人画,也称“士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