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37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唐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项,1992年“下海潮”即“投身商海”(现象)反映了(本质)“商海”更主要的是市场(价值规律)说了算。人们敢冒事业风险,投身市场经商的现象说明社会对市场经济形态的认可。数字“12万”和“1000万”说明了对市场经济认可的程

2、度。联系1992年历史,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更坚定了人们继续进行改革的信心,明确改革目标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时,市场经济已是中国时代经济之潮流,市场经济改革已成为社会共识。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多种经济成份于1984年开始全面发展而不是1992年,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已全面展开而不是1992年,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开始于1978

3、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而非1992年,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雅克的文章指出:“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197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B. 1978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1978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D. 1978年,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不对,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B不对,1992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

4、标;D不对,中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C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点评:审题的钥匙 正确解读“命题用语” (1)明确题目结构,注意题干中的各要素。要仔细推敲题干,搞清题干中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搞清时空范围。 (2)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3)注意题干中叙述的转义 (4)注意题干中的特殊要求,如“不正确”、“不包括”、“无关”、“都属于”、“共同点”、“相同之处”等。 (5)注意区别题目中的比较固定的各种用语。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

5、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A. 指南针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火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A C两项最早出现在唐代,B项在我国汉代既已出现,D项在宋代应用于航海并传入欧洲,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指南针4.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自是天下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你认为该判断( )A.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 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

6、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纸,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因此选D考点:中国古代科技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我们应重点关注: 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长期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2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对西方世界的影响和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3分析宋元、明清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特点,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各自呈现的发展趋势及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4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西方近代科技领先中国的原因是什么?5.马克

7、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这句话反映出( )A. 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 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C. 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D. 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没有提及“侵略”,排除B;D项“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主旨强调的就是古代中国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三者均属于科技范畴)对于欧洲反封建斗争的作用,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

8、技术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及其影响6.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B. 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C. 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D. 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楚辞是屈原的作品,其风格是浪漫主义的,故D项表述有误,故答案为D项;结合所学可知,ABC项都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7.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唯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

9、:“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 五四运动的爆发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认识变化是由认为社会主义应在发达国家建立,转变为物质文明不高,也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正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故选A。十月革命就是在并不发达的国家成功的。B项和社会主义的传播并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传播的,并非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是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因此D项错误。考点: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点

10、评:十月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人类从此进入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国际工人阶级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迷茫中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最终在新成立的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革命的胜利。8.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正平等 B. 致力劳资和谐

11、以求社会安定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孙中山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的认识。根据关键信息“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可知材料主旨是“合理分配财富”。据此判断选项,可知A项“管制经济资源”、B项“劳资和谐”、C项“收归国有”,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表述准确,符合题干主旨,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句话( )A.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 概括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C. 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

12、向 D.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选D。考点:邓小平理论点评: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家人和有关人员陪同下,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回到北京后,他又视察了首钢。邓小平在南方各地巡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称为“南方谈话”。“南方谈话”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13、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是( )A.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B.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特殊智慧C. 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D. 在封建迷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在封建社会初期天文历法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的原因,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的关系是非

14、常密切的,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C。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天文历法成就1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A. 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 民主共和,三民立宪C. 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D. 武装割据,开创新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

15、想;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指维新变法,第四部分,欲变社会,先变思想,指新文化运动,故第三部分的标题应该是与辛亥革命有关,即民主共和,三民立宪,故B正确。五四精神,旗帜高场,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故A排除。国共合作,国民革命,在以俄为师之后,故C排除。武装割据,开创新路在国民革命之后,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特点12. 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陈独秀则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 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 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C. 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 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陈独秀主张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杜亚泉则主张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反对全盘西化,故A项错误。杜亚泉肯定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陈独秀则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二者都是在对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