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地理非选择题复习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4134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2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三地理非选择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0届高三地理非选择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0届高三地理非选择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0届高三地理非选择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0届高三地理非选择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三地理非选择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三地理非选择题复习(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 非选择题 在地理高考考核目标中,强调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非选择题要求考生通过逻辑严密的综合分析,利用所学知识,用简洁流畅的科学语言加以表达。在近年高考中,非选择题已成为地理成绩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学生非选择题的得分率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一、地理非选择题的主要特点 1.考查内容突出综合性:综合性是地理综合题最突出的特征。试题往往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有机融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考生地理基本技能、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有些地理综合题从人文地理的设问角度考查自然地理的内容,这就更加增加了试题的综合性。 2

2、.呈现方式重视区域性:从近几年的地理综合题来看,以区域图为载体,从特定区域环境的角度切入来考查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生产活动布局、评价人类活动合理性、分析预测区域发展趋势等多方面的知识,或以原理规律解释区域现象,或用观点方法分析区域特征。,3.考查方式侧重探究性:试题往往围绕某一新情景设置探究主题,试题所选取的素材虽然简单但内涵非常丰富,试题的设问也表现出渐进性,能力要求与难度设置呈阶梯式递进,突出考查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4.考查目的反映实践性:试题多联系实际,要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要求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对某些人类合理的或不合理的活动进行反思,

3、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5.考查功能体现时代性:高考试题往往以人们所关注的现实问题与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围绕社会生产或生活现实问题,以地理知识为载体和依托,以新情境为切入点展开设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思路,从考查功能上看,唤起考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和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强调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一)明确答题方向 1.特征描述 当考生进入高考答题状态对地理事物特征进行描述时,首先要明确各地理事物的特征各包括哪些方面,即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说明,现就主要地理事象特征

4、列举如下:,(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 地势及起伏状况 主要地形区分布 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2.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因果关系规律。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要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

5、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 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下面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 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2)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和措施? 成因: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

6、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3)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 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用“热(高温)低(压)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高(压)沉(气流下沉)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 其逻辑关系为“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海浪大,出行不便”;“温差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

7、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时倒推。,如:美英在二战中没有在11月而是选择在6月实施“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原因。因6月中高纬间的温差小,气压梯度差异小,风力小,风浪小,可减少渡海作战的非战斗伤亡。 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 河水的补给。对于课文的知识点应知各个典型地区的主要补给类型,特别是我国各个大区的补给类型。,先定地区南北半球、大气环流纬度带、海陆位置。 根据材料定补给类型。 我国东北是春季雪水、夏季雨水补给。 江南是春雨降水适量、夏季雨水大量补

8、给。 西北部是夏季高山冰雪水补给。 华南是春季锋面雨、盛夏台风雨补给。 地中海气候则是冬雨补给。 季节的演变应注意:6月22日(7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长,北半球昼长夜短。12月22日(1月)前后愈往北白昼愈短,北半球昼短夜长。,3.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1)“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 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2)“线”状分布

9、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 其稀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 又如“我国一月0C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3)“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4)“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4.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应注意两点: (1)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 题; (2)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

10、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5.推断问题。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6.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二)重视图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1.图像表达特点 地理图像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 (1)“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 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 (2)“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地球自转速度线等)、交通线(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河水运等)、输水(气、煤、电)线、生产网络

11、线、地理要素相关线等。,(3)“面”聚落、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点状地理事物则呈面状分布)。 (4)“箭头”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大洋环流、大气环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地壳物质循环等);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动力、产品、市场信息等);工艺流程等;地理要素运动箭头。,2.图表数量特点 (1)统计表格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估算勿精算。 同一时段,比较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同一地区,比较不同时代(或时段)的发展差异; 同一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 多个区域进行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 (2)扇状(饼状

12、)统计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 以地理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 判断地理要素主次关系; 分析成因、进行评价、分析对策。,(3)柱状、折(曲)线统计图以时间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 折(曲)线图用来显示某一变量是如何随另一变量而变化的。只有当变量是连续性数据时,才能用折(曲)线图。折(曲)线图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因为折(曲)线图还能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据。 揭示时空分布特色、时代进步表现; 说明时空差异原因。 (4)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为主。 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疏密、平曲、开闭、趋向、数值标准及单位。相邻两根线的关系是难点,应特别注意。 分析成因及评价。,(5)直角坐标统计

13、图以两两地理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 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 分析成因、评价影响。 3.地图功能特征 地图依功能可划分为: (1)“区域分布图”以区位分析为主: 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入场券”;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2)“概念图”概念图在对一些概念较多的主题进行整理时是十分有用的。概念图从总的概念出发,逐步展开,显示出大概念是如何被分解成一个

14、个小概念的。这样整理之后,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更清晰易懂,也使得抽象概念形象化了。 抓住线条和箭头的含义。 类比概念的相关联系或本质差异。 (3)“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紧扣符号含义及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紧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分析该事物的影响。,(4)“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 描述地理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 段变化。 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5)“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间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 (6)“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 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 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意义。,(7)“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流

15、程图能够帮助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建立流程图时,首先把每个事件简要地写在方框内。然后,把最先发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发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类推。最后,把各个事件依次用箭头连接起来。 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 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8)“漫画图”以环保主题为主。 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来说明漫 画主题。 多为可持续发展类。 (9)韦恩图:韦恩图是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重合的圆组成。每一个圆代表一个特定的概念或观点。概念之间的共同特征(相似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

16、各自的特征(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目前高考中较少见。,(三)学会审题 审题过程及内容:审材料;审设问;审题分。 1.定范围确定所考内容属自然、人文还是区域地理中的哪部分。 2.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的哪一问。 3.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 4.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考题是简答题,还是简述题或论述题。 5.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四)表达准确 文科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点的完整短文,答题时,要有概括有说明。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言之有据,无废话、不离题;在语言使用上,要用直观、明确、精炼、科学化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