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1181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校名题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

2、藩屏周。”材料表明( )A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 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 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 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2论语八佾记载:孔子谓季氏(鲁国士大夫)“八佾舞(64人跳的宫廷舞蹈)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在孔子看来,季氏的所作所为( )A 有伤风化 B 有违礼制 C 生活奢侈 D 不思进取3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寡人等,皇帝发布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章称玺,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皇帝的女儿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等。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A 维护皇帝的至高权力B 规范人们的日常用语C 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D 显示皇帝的与众不同4秦效律中规定凡是出现调动或

3、离职的官员,其在任时的钱财物资和账目要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这一做法( )A 杜绝了国家权力滥用误用 B 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C 有利于监督官员廉洁从政 D 增强了民众监督意识5剑桥秦汉史指出:“在公元前221年,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的一件事是把中央集权的行政新体制扩大到了天下。”这件有意义的事是指( )A 推行分封制 B 在中央设三公九卿C 全面推行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度6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以后,名为诸侯王,实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 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B 诸侯王的

4、利益得到保障C 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D “推恩令”的贯彻实施7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举权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 察举制的弊端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8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9根据马克斯韦伯等人的研究结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

5、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三公九卿制B 内阁制C 三省六部制D 军机处10“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 投笔从戎戍边B 等待朝廷察举C 投作官吏幕僚D 参加科举考试11唐朝和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策略是( )A 分割宰相的权力 B 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C 完善三省六部制 D 设政事堂提高办公效率12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A 秦朝

6、B 汉朝C 唐朝D 宋朝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元朝的行省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钱穆把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 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 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14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逐渐衰弱B 君主集权加强C 内阁取代六部D 首辅权力失控15下图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它的前身是皇室太庙,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

7、420年),是明清两代封建皇帝祭祖的地方。与太庙修建相关的制度是( )A 井田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16清政府于1844年在广州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的通商及对外交涉事务。这五个口岸的被迫开放是哪一条约的规定?( )A 天津条约B 北京条约C 南京条约D 马关条约17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 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B 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C 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D 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18“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8、。”说明太平天国要求( )A 摧毁私有制度B 实现社会平等C 消灭剥削制度D 发展资本主义19天京变乱后流传着一首民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该民谣反映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 )A 宗教迷信思想的毒害B 领导集团内部的自相残杀C 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D 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作祟20“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21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

9、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B 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C 缺乏正确斗争目标和正确理论指导D 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22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虽然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A 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B 多山地的地理特点C 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D 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23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

10、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 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24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25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万民法规定,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这些规定体现了( )A 依法治国B 自

11、由平等C 人民主权D 公平正义26罗马法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那么买卖成交后,买受人可以据此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A 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B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C 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D 目的是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27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说:“有一群社会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这里所说的“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而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A 内战爆发 B 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C “光荣革命” D 承认美利坚民族独立2818

12、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分配了议席,增加了城市代表的名额,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使中产阶级有了选举权;1867年的议会改革再次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阶级都获得了选举权;经过不懈努力,到1969年的选举法规定年满18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英国普选制逐渐确立起来。材料说明( )A 民主在与专制斗争中不断发展B 民主改革在民主实践中不断推进C 民主政治与本国国情在调试中创新D 民主思想与民主实践在互动中完善29(题文)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13、( )A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 铁路建设促进美国经济发展C 铁路建设的水平领先于世界D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由主义30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却因“莱温斯基”事件险些被国会弹劾。这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 中央集权制 B 分权制衡 C 两党制 D 联邦制31“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1875年法国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如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A 共和制欲被君主制推翻B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D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32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33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