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4112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3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2010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2010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2010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2010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阅读,一、文本整体阅读指导,(一)圈划 1、主旨句(议论性、抒情性的语句) 2、结构性的语句 (线索性、过渡性),(二)注意几种关系 1、题目与文章,(1)揭示标题的含义(涵义),(2)标题设置的原因,(3)标题与正文的关系,(1)首段的作用,开篇即点题,作用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开篇没有点题,作用就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2、文章与文段,开篇是景物描写:从结构上看,它是铺垫作用;从内容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2)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 末段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末段有暗示主题的作用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3)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如果较短,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中间段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不一致,其作用就是反衬。,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开头:,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提纲挈领,引出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4)小结段落作用,中间:,承上启下、或引出下文 或衬托、 拓宽思路,结尾:,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深化中心

3、,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中心句与标志词,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1、由“言”及“境”巧开拓,2、由“景”及“情”巧揣摩,3、由“情”及“旨”巧体味,4、由“技”及“文”巧分析,(三)“四由四巧”,二、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和常见题型,(一)词语理解型,【命题特点】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历年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4、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比喻义,象征义,反语义,双关义;理解代词的词义就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还须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考题回放】 试分析“我的发呆,原来是真正的乡愁啊!”一句当中“乡愁”一词的含义。 森林里有诗流沙河,【答案】 森林是人类真正的故乡。作者却几乎忘记了森林,然而作者意识隐处却时刻存在着森林的意象。,(二)句子理解型 【命题特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历年来高考主要的命题形式。 (1)结构复杂难懂的句子; (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5、 (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4)统摄全篇,即“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答题方略】 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对此类命题,需要先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句子的含义。 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考题回放】 例2、联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的理解。(鲁迅忆刘半农),

6、【语段信息】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吧,却与中国更为有益。我愿以喷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杀鬼将他的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答案】 (1)“这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 (3)写“憎恶”刘半农的近几年,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三)筛选整合型

7、 【命题特点】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历年高考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答题方略】 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将提取的关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

8、,【考题回放】 综观全文,这是一篇具有象征意味的散文。作者对秋天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李广田秋天,【答案】 作者以秋天象征人生旅途,象征“更远的希望”“安定而沉着的力量”“向前的鞭策”,表现作者对人生前途的探索和追求。,(四)技巧分析型 【命题特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 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 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这种题型常见

9、的提问方式是: 1、文中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3、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4、请赏析“”这句话。,【答题方略】 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回答此类问题, 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考题回放】 通读全文请结合具体内容对该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特色作简单赏析。 夜莺之幸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答案】采用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层层铺垫、逐层深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行文结构上,以

10、两度欣赏画作为开端,以两次移情于真实的自然为结束,情景交融,结构严谨,使得情感的表达真实而自然。语言朴实自然,生动优美,透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给人一种亲近感,同时流露出对祖国深沉的爱。,(五)物象分析型 【命题特点】 散文中的物象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常从散文的物象入手设题。 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意象模型图,意 象,外在特征(形 声 色 态),内在精神(本质 象征 寓意),【答题方略】 这种题型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物象的作用: 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

11、, 2、对内容的充实作用, 3、主旨的升华作用, 4、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答案】 雨中的神韵与魅力 对称之美团结与温情对乡村的坚守,(六)形象分析型 【命题特点】 记叙性的写人散文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更重视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人物形象模型图,人物形象,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特征,人物形象意义(作用及意义),常见的命题形式是: 1、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 2、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 3、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 4、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答题方

12、略】 首先,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及意义; 其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晚照残红的歌声,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高原牧人的形象。,【答案】 高原牧人是现代都市人对生命原始境界的追求的形象。他粗豪质朴,在远离繁华的空间里自由生存,自由歌唱,倾诉着心灵深处的挚爱、真情和悲欢;他坚韧伟岸,扎根于远离“现代”的高原,历尽沧桑,仍坚守孤寂,虽孑然独立,却生生不息。,(七)探究新题型,特别注意:一是探究的内涵与范围,探究包括“发掘”“探求”“解读”三个层面;二是探究是在文本框架内的挖掘,不可随意发挥;三是探究的形式多种多样,开放性是探究,阐释性也

13、是探究。,1、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伤逝 文中数次提到“酒”。如:写张大千“他也要喝,他甚赞美那果子酒好吃,于是我同他对饮了一杯”,写庄慕陵“他也不能饮了,可是饭桌前还得放一杯渗了白开水的酒”。请结合课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材料的意图。(7分),答案: (1)这样安排材料,可以使文章由“酒”始,由“酒”终,从而形成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更好揭示怀友伤逝的主题。,(2)这样生动形象的描写,可通过饮酒的细节更好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色,如:写张大千是表现他年岁虽老,豪情未减,且有酒逢知己,视作者为“知音”的感情;庄慕陵则是为了“表示一点酒人的倔强”,表现出他人老心不老,壮心不已的至情至性。,2、探

14、究文本的丰富意蕴 夜莺之幸第22题 本文表现的是一种爱国情怀。说到爱国,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请谈谈你的认识。,答案: 爱国的内容可根据祖国的实际各有侧重,爱国的行为也允许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但是爱国的情感基调是相同的; 爱国是对国家尊严的敬仰,对祖国荣誉的珍视,是对和平民主的珍爱,是外交场上的据理力争,更是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报效与责任等。,3、探究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秋天的灯盏第17题 本文隐含作者对生命追求过程的思考,请加以概述,答案:(1)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由繁华、虚浮而归于本真的过程。 (2)生命的追求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充满艰辛的过程。 (3)生命在追求过程中达成了

15、自己的目标,固然令人欣喜,即使达不到目标,只要经历过奋斗过,也可以无愧无悔。,()满足要点法:首先要满足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问,也不要“多多益善”。其次要看清该题的分值。再次,有明确字数要求的题目,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标点算字,超字扣分),答题方法,()原句移用法: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综合分析,条分缕析法 结合原文 筛选原句 审清题干 组织语言,牛刀小试,历史的见证,1、第二段中,作者花较多的笔墨描写巴黎圣母院大厅内弥撒仪式的场景。这样写 有什么用意? 【答案】渲染了大厅内肃静、庄重、虔诚的气氛,表现人们对宗教的虔诚

16、态度;同时由这个生活场景引出下文作者的“深思”。,2、 第三段中作者说“多么值得深思”。作者“深思”的内容有哪些?请分条加以概括。,【答案】 在法国历史上被一度否定的宗教,至今还有人深深信仰;现代科学发达,人类已经走进了宇宙空间,但不少法国人仍然相信上帝;不少法国人一边沉浸在世俗生活中,一边仍然严肃认 真地信奉宗教。人总应该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思考, 有自己的执著追求。,3、本文写作的重点是巴黎圣母院,第六段中对花市、鸟市和广告牌的描写是否跑题?请简要分析。,【答案】不跑题。这些描写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花市、鸟市和广告牌象征了繁华、喧嚣、混乱的世俗生活,从侧面说明了法国人热衷宗教的原因,即找到精神慰藉,使他们从生存竞争和灯红酒绿的社会中摆脱出来;这些描写把视觉拉回到现实,与前面作者在巴黎圣母院的所见所闻形成对比,引人思考,为结尾段“忽然产生一个感觉”做了充分的铺垫。,、文章最后说“比起这张广告来,我刚才在巴黎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