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40965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睐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

2、错误。点睛:本题出题思想很明确,儒者直接点明本题的考点儒家学派。作为思想领域中的翘楚,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不断传承与发展。作为儒家思想的载体,儒者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现实状况。儒者的复古思想传达出的是一种治国理念,提倡仁政、德治。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只要抓住儒家思想的最本质的内容,本道题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到正确答案。2.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 君主无为而治B. 强化血缘等级C. 推行礼乐仁政D. 实行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翻译题干所述内容为“君主

3、统治人们,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要求人民去拼战,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尽力农作”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的是严刑峻法,正确的选项是D项,ABC项不符合题意。3.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B.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C.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D. 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答案】C【解析】依据题文可知吕思勉先生的大同观点是:即使物质上得不到满足,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因此C项“人不独亲其

4、亲,不独子其子”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观点与吕思勉先生的观点相近。A、B、D三项观点都是重视物质追求,与题意不符。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D. 都主张“礼”、“法”并用【答案】C【解析】【详解】题中所列举的诸子各家的观点主张,是他们对待社会问题、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实用性观点。这些观点包含的侧重点和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体现出了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追求和谐、期待治

5、世的愿望,故选C;儒家更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排除A;道家更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主张“礼”、“法”并用的是儒家,排除D。5.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A. 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 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D.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和黄宗羲的思想都属于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没有颠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孟子也没有指出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故B选

6、项错误;两者都主张制约君权,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故C选项正确;,孟子和黄宗羲也没有主张民权绝对高于君权,故D选项错误。故选C。6.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A. 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B. 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C. 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 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答案】D【解析】【详解】在秦汉以后中国的古代科技没有走向落后,故A错误;墨家思想逐渐式微的起因不是汉代儒学占据统治地位,而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墨家失去了存在的现实基础,并且有秦、汉

7、两朝的文化专制政策等,故B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应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而不导致其衰落,故C错误;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些文化专制政策使得一些不受统治者重视的思想学派走向衰微,体现出统治政策影响了文化走向,故D正确。7. 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 宣扬君权神授B. 解释天人感应C. 劝君主行仁政D. 强调教化民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从“王”字入手,美化君权,分析君权的神圣,宣

8、扬君主代表上天统治民众,即君权神授,A项正确;“天人感应”意指天能预示灾祥,人君要顺天而行,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仁政”,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教化”,排除D。所以选A点睛: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掌握。(1)儒家思想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后经发展,从哲学的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的合理性,即程朱理学。(3)后来再由陆王心学的发展,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8.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

9、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 借助神权思想来维护皇权B.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主旨不是借助神权思想来维护皇权,排除A;材料认为君主具有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责任,即君主应当重视百姓的主张,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B正确;材料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见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没有强调“天与民众”的关系,故C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的低位的内容,故D 错误。9.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

10、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A. 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B. 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C. 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D. 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借助玄学推行佛法,“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说明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儒释道三教融合趋势,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借助中国文化进行传播,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从佛教借助中国文化进行传播来看,佛教在当时不可能是主要宗教,排除。10.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

11、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 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D. 政府保障平民受教权利【答案】C【解析】【详解】这些通俗教育读本在于“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即逾越理学艰深的哲学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生活原则,这体现了理学的世俗化,C正确; 南宋时期理学还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与理学发展的关系,故B错误;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性,南宋时期政府不可能会保障平民受教育的权利,故C错误。11.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

12、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教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这一流派A. 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B. 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C. 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D. 探寻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答案】C【解析】【详解】儒学一直关心的是人类社会,而不是天道自然,故A项错误;新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来阐述儒家义理,并不是截然相反,B错误;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不是宋朝思想家的原创,故D项错误;为了与佛老思想相抗衡,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是确立关于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的终极解释,故选C。12.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

13、学。明代思想家王良提出“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这说明王良A.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B. 反对儒家传统思想C. 利于儒学“思辩化”D.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道”不是先天存在,也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神秘的东西,它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能感悟到的,这说明了王艮批判地发展了传统儒学,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度的态度,故A项排除;C项是指宋明理学。点睛: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融入了更多的平民意识,圣人之道就是百姓之道,其是非标准在于是否合乎百姓的

14、日常生活,才有了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13.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A.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C. 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D. 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从材料“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中可以看出,李贽强调学说要有实际用处,这有利于实学思想的产生,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故A项错误;点睛:材料“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反映出李贽强

15、调实用性,从而得出正确答案。14.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版本颇多,明末警世通言第28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版本叙述,当时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结婚后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妖,便从法海处借得钵盂,与法海一起收治了她。这种叙述反映了作者当时A. 显露出新旧思想冲突的特征B. 崇尚道德,强调人性自我约束C. 冲破了传统儒学的伦理范畴D. 因循守旧,重男轻女等级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明末,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才会出现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而后许仙又联合法海收治了白素贞,这正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之下,新旧思想出现了冲突,故A项正确;官宦小姐白素贞是主动向许仙求婚,说明白素贞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观念,不是强调人性自我约束,而是主张人性解放,故B项错误;白素贞的行为冲破了传统儒学的束缚,但是许仙却又受制于传统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白素贞的行为没有因循守旧,而是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故D项错误。15.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