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537383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荷载计算方法与步骤(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风荷载当空气的流动受到建筑物的阻碍时,会在建筑物表面形成压力或吸力,这些压力或吸力即为建筑物所受的风荷载。 1.1 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 建筑结构所受风荷载的大小与建筑地点的地貌、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风的性质、风速、风向以及高层建筑结构自振特性、体型、平面尺寸、表面状况等因素有关。垂直作用于建筑物表面单位面积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KN/m)按下式计算:k=zsz0风荷载标准值(kN/m2)=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1.1.1 基本风压0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米高度处10分钟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年一遇的最大值确定的风速v0(m/s),再考虑相应的空

2、气密度通过计算确定数值大小。按公式 0=12v02 确定数值大小,但不得小于0.3kN/m2,其中的单位为t/m,0单位为kN/m2。也可以用公式0=11600v02计算基本风压的数值,也不得小于0.3kN/m2。1.1.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在同一高度,不同地面粗糙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规范以B类地面粗糙程度作为标准地貌,给出计算公式。ZX=HtB102B10HtX2XZ102X粗糙度类别ABCDHt3003504505000.120.150.220.3场地确定之后上式前两项为常数,于是计算时变成下式:ZA=1.248Z100.24ZB=1.000Z100.30ZC=0.544Z

3、100.44ZD=0.262Z100.601.1.3 风荷载体形系数S1)单体风压体形系数(1)圆形平面S=0.8;(2)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平面S=0.8+1.2n,n为多边形边数;(3)高宽比HB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S=1.3;(4)V形、Y形、L形、弧形、槽形、双十字形、井字形、高宽比HB4的十字形、高宽比HB4,长宽比LB1.5的矩形、鼓形平面S=1.4;(5)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2)群体风压体形系数详见规范规程。3)局部风压体形系数檐口、雨棚、遮阳板、阳台等水平构件计算局部上浮风荷载时,S不宜小于2.0。未述事项详见相应规范规程。1.1.4 风振系数对于高度H大于30米且高宽比

4、HB1.5的房屋,以及自振周期T1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都应该考虑脉动风压对结构发生顺向风振的影响。(对于高度H大于30米、高宽比HB1.5且可忽略扭转的高层建筑,均可只考虑第一振型的影响。)结构在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z可按下式计算:z=1+2gI10Bz1+R2g为峰值因子,去g=2.50; I10为10米高度名义湍流强度,取值如下:粗糙度类别ABCDI100.120.140.230.39R为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R=61 x121+x1234x1=30f1k01为结构阻尼比,对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可取1=0.05;k为地面粗糙修正系数,取值如下:粗糙度类别ABCDk1.

5、281.00.540.26f1为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Hz);f1=1T1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T1可以由结构动力学计算确定,对于较规则的高层建筑也可采用下列公式近似计算:钢结构T1=0.100.15n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T1=0.050.10n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和框架-核心筒结构T1=0.060.08n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筒中筒结构T1=0.050.06n或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剪结构T1=0.25+0.5310-3H23B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T1=0.03+0.03H3Bn为结构层数,H为结构总高度(m),B为房屋宽度(m)。Bz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对于体型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高层建

6、筑,Bz计算方法如下:Bz=kH1xz1zzzk、1为系数,按下表取值:粗糙度类别ABCD高层建筑k0.9440.6700.2950.11210.1550.1870.2610.3461z为结构第一阶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学确定,对于迎风面宽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剪力墙和框架均其主要作用时,振型系数查下表,其中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风高度。相对高度振型序号z/H12340.10.02-0.090.22-0.380.20.08-0.300.58-0.730.30.17-0.500.70-0.400.40.27-0.680.460.330.50.38-0.63-0.030.680.60.45-0.48-0.490.290.70.67-0.18-0.63-0.470.80.740.17-0.34-0.620.90.860.580.27-0.021.01.001.001.001.00x、z为脉动风荷载水平、竖直方向相关系数,分别按下式计算:x=10H+60e-H/60-60Bz=10B+50e-B/50-50BB为结构迎风面宽度(m),B2H,H为结构总高度,结构总高度小于等于梯度风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