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治》ppt课件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34157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6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学校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学校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学校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学校传染病防治》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传染病防治》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传染病防治》ppt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传染病防治,我省学校传染病防治形势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主要依据 如何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学校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一、我省学校传染病防治形势 (一)流行特点,常见传染病病种较多(麻疹、流感、腮腺炎、流脑、猩红热、甲肝、伤寒、霍乱、乙脑、痢疾、感染性腹泻等) 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总职业构成居第2,很多传染病职业构成居第1) * 暴发疫情逐年下降,但所占比例仍高,尤其集中在农村学校 危害较重(损害学生健康、影响社会稳定) 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 与学校预防保健、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工作质量密切相关; 与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状况和管理密切相关 与学校基础卫生设施,

2、学习生活环境状况密切相关,案例1,某镇中学发生甲肝暴发疫情,经调查首例4月23日发病,截止5月23日该起暴发疫情累计发病146例。全校26个班中有25个班出现病人,住校生的罹患率为16.73,走读生的罹患率为2.67,住校生罹患率为走读生的6.26倍*。,案例1,经调查: 该校有食堂2个,未办理卫生许可证,炊事员5名,均无健康证; 学校供水系统2个,一为供应学生的自备水源,自备水源(水井)位于全校最低处,距该水井8米处有一排污水沟;经检测自备水源粪大肠杆菌数严重超标*;教职工不饮用自备水源水,而饮用镇自来水,教职工无人患病; 12月次年3月该校8例急性黄胆型肝炎仅住院治疗35天就返校上课。*,

3、案例1,该中学甲肝暴发的主要原因 疫情发现晚,4月23日首例病人发病后,直到5月4日有3名患病学生转诊县医院时才得以发现 镇卫生院和校医务室未进行疫情报告* 该校对学生外出就医缺乏管理,疫情发现后防治措施落不到实处* 校方忽视学校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案例1,处理情况: 对学校自备水源选址不合理,无卫生许可证,微生物超标,按照四川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处以20000元罚款;食堂无卫生许可证,按照食品卫生法责令整改,并处以28000元罚款; 对镇中心卫生院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和未将疫情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

4、例处以5000元罚款, 对学校、卫生院、教育局、防疫站、卫生局、镇政府有关人员共22人撤职、留党察看、记过、警告、批评、组织诫免等行政处分 对镇中心卫生院未及时报告疫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而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刑法有关规定判处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一年有期徒刑。,案例2 某年4月5日至5月27日某乡中心校发生一起甲肝流行疫情,累计发病61例。 首例病人4月5日开始发病,断续上课;4月1日在某民营医院就诊后诊断“甲肝”,未报告疫情 ;防疫站17日接到报告,19日调查核实已有16名学生因甲肝样症状缺课;疫情调查处理工作启动。,案例2 调查发现: 该校有学生890人(其中住校生360人

5、),无校医务室,无保健教师负责学生健康监测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学校食堂达不到食品卫生要求,无证经营、无证上岗。 学校使用井水, 3口井位于旱厕下方坎下约535米,厕所未建化粪池,满后直接向坎下排放,未进行水质消毒,水质检测菌总严重超标、查出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 学生有饮生水的习惯。,案例2 流行原因分析: 学校传染病防治机构、人员、制度不健全,未能及时发现、报告疫情。 学校自建集中式供水选址、防护、消毒不符合卫生要求,饮水受到严重污染。 医院传染病疫情漏报,延误了疫情控制的时间。 初期,疫情处理人员经验不足,未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责任追究情况?,案例3 某年3月6日15日某乡发生一起麻疹

6、暴发疫情,病例主要集中在该乡2所小学,累计发病50例。 发病原因主要: 该乡无专职防保医生,免疫工作滑坡 疫情监测敏感性较差,未早期发现病人,直到数十例患者出现才意识到传染病的发生 学校卫生工作薄弱,学生宿舍卫生条件较差,住宿拥挤,空气不流通 学校对患病缺课学生无管理制度,在患病学生逐渐增多时,未及时向卫生院报告,案例4:某镇初级中学校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案,案情: 2月25日开学后,由于镇自来水厂因故停水,学校租用农用拖拉机在学校附近的3口水井取水,未经消毒处理和卫生检测直接供师生饮用。2月28日出现腹泻病例,以后陆续发病226例,直到3月3日,学校才向卫生部门报告疫情。 接到报告后当地政府和

7、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控制措施:新开水源、现场消毒,医疗救治、预防服药,3月5日疫情得到控制 现场调查发现,取水井无井拦、井台和井盖,其中两口井紧邻镇垃圾堆放场和一破损下水道。经检验,井水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严重超标。,案例4,原因分析: 学校擅自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源是导致此次疫情的直接原因 学校饮用水、食堂餐饮具未进行消毒处理,部分学生有喝生水的习惯; 学校未设立校医室或保健教师负责学生的健康管理,未能及时发现发病学生,在出现多例类似病例后学校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未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延误了疫情控制的时机,造成疫情进一步扩大。,案例4,处理情况: 对负有领导责任、未及时报告疫情的学校

8、校长和分管后勤、安全的副校长严重警告、行政撤职的处分 对负有监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的镇卫生院院长行政记大过的处分; 对镇分管安全工作的党委委员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 对无供水资质且供不合格饮用水的供水业主刘某和张某刑事拘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县教育局、卫生局、镇党委、政府书面检讨;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县卫生执法监督所所长、镇党委书记书面检讨; 县教育局、卫生局、水利局对有关教师、水保站站长、管水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案例5,某年9月某市实验小学发生一起食源性菌痢暴发疫情,累计发病356例。 某年9月2日12时至4日17时该校学生及教职工中有606人因出现发热、头痛、腹泻、腹痛等症状陆续到医院

9、就诊。9月4日23时,经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从首例病人粪便样中分离培养出宋内氏痢疾杆菌,调查证实为一起食源性菌痢暴发疫情。本次疫情累计发现实验室确诊病例339例,临床诊断病例17例,健康带菌者18例,罹患率为27.94% 。,案例5,现场卫生学调查: 学校仅有一个集体食堂,食堂硬件条件尚可,卫生管理制度基本健全(为B级食品卫生信誉度单位)。生熟容器、刀具无明显的分开标记;加工区通风条件较差;配餐间无降温设施;无凉菜间。 食堂于8月31日开始向学生供应午餐,至9月1日共计提供了5个餐次,其中9月1日午餐菜谱中有凉拌白肉(凉拌白肉制作场地不符合卫生要求,熟制后到食用时间过长、存放条件不当)

10、。,案例5,现场卫生学调查: 该食堂使用的米、面、油系市教育总公司指定的经销商、厂家供应;所采购的鲜肉、排骨,均由文化街某鲜肉摊提供,来自该市内3家定点屠宰场。 学校用水系该市自来水公司城市管网水供给,无二次供水;学生饮水为成都飞水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桶装饮用水。 实验室检测:两名从业人员肠道带菌,案例5,原因分析: 1、从业人员是带菌者,可能在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熟食)。 2、学校违反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制作冷荤凉菜。凉菜加工场地不符合卫生要求,加工和储存间温度过高,熟制后至食用的时间过长,可能造成食品污染、变质*。,案例5,处理情况: 对该校实施行政处罚:罚款

11、45000.00元(肆万五仟元整)。鉴于该校在事件发生后,积极配合行政机关减轻危害后果,并对其食堂进行了彻底的整改,免予了吊销卫生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市纪委对本次事件也介入调查,对事件的责任进行了追究。处理情况为:对市教育局局长作停职处理,分管副局长作行政记大过处理,对该小学校长及分管副校长作撤职处理,该校食堂负责人作开除处理;对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作记过处理。,一、我省学校传染病防治形势 (二)不利因素分析,1、学校预防保健机构不健全 ,人员不到位,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应急机制还不落实。* 晨检 缺课随访、健康动态管理、报告、控制处理 2、学校食品卫生、饮水卫生条件差,管理不到位,无证经营、

12、无证上岗现象突出,饮水污染严重,学校成为肠道传染病发生的高危单位*。 3、中小学特别是乡镇中学学生宿舍卫生条件较差,居住拥挤,空气不流通,一旦有呼吸道传染病发生,极易出现暴发和流行。* 4、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使乡镇中小学食堂、住宿严重超负荷,给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新压力。*,一、我省学校传染病防治形势 (二)不利因素分析 5、医院(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不落实,为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创造了条件。 6、边远农村地区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局面,致使一些疫苗针对传染病仍然威胁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 7、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学生卫生习惯较差。* 8、法律

13、、法规、规范的缺陷(学生中散发传染病的传播威胁未得到足够重视,缺乏处理规范)*,一、我省学校传染病防治形势 (三)防治形势要求,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问题突出*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责任重大 传染病防治的法制建设迅速 学校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知识的学习,明确自己在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义务,提高管理水平,切实落实防控措施,保护学生健康。*,二、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要依据,(一)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8月)*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6月)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1994年12月) 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2005年

14、)* 四川省消毒管理条例(2002年5月) *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2003年),二、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要依据,(二)主要规范 、文件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2006年) * 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2005年)* 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2009年6月22日) 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幼儿、学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实施方案(川卫办发2005381号) * 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水利厅关于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学校饮水卫生安全工

15、作的通知(川教2005201号) 四川省学校自建集中式供水卫生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369号) 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三、如何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一)设置机构、配备人员 1、建立领导机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成立由一把手负总责的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切实落实各项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措施。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0369号) 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意见 应当明确领导小组组长及各成员的工作职责* 应当建立领导小组的工作制度,并按照工作制度开展工作*,三、如何

16、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一) 设置机构、配备人员 2、设立管理机构或设专兼职保健教师 职责:具体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治各项管理工作 学校:(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20条) 普通高校设校医院或卫生科,校医院设保健科 城市普通中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比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中专、技校、农中、职中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学校,可配备专职或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托幼机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6条、第8条 ) 设立保健室;根据接收儿童的数量配备儿童保健人员,三、如何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一) 设置机构、配备人员 3、设学校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设置要求 :工作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