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70533670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精校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十二月月考语文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田园中的诗意栖居是中国人最早的乌托邦理想,“田园综合体”则是当下的一个热词。人们回归田园的渴望,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再次和重新定位,是传统生活方式重建自我认同的努力。钱穆先生曾言,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人群与活动,乡里人终须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须回归乡村,乡村与城市需要各自的智慧。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在众声喧嚣中心生浮躁。于是便产生到乡村放松一下的需要,与大自然亲近以调整心绪。身处乡村,寄情田园,人

2、的心力体力得以恢复,在孤独和安定中反思与成长。“田园综合体”是沟通城乡的生活纽带,让城市人有机会体验真正的田园生活,在大自然中养精蓄锐,在这里重新出发,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对自身有新的理解,充实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现代田园不仅仅是城市人寻觅的桃花源,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更是乡里人日日在其中生活劳作的家园。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活逐渐实现现代化,然而由于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不上,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许多负面后果也凸显出来。“田园综合体”是探索“就地城镇化”的新方向,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均衡化,更要通盘考虑现代田

3、园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一些地区对农业的丰富内涵、特性与作用认识不足,只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却忽略了农业的多功能作用,特别是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田园综合体”之“综合”即着眼于此。宋代大儒程颢曾言,“观鸡雏可以知仁”。农事活动饲养牲畜与种植庄稼都是一样,它的对象是活物,是整个的、生动而有活趣的,容易养成疏阔自然的心性,乡村也有了从容的社会风气。费孝通先生则认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具有“有机团结”的特性。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不需要法律,由于熟悉而相互信任,也形成了其他一些好的品德。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意蕴,才构成了传统田园的深厚魅力。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形成

4、的伦理与美德在现代城市已不多见,而在许多乡村却仍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正所谓 “礼失而求诸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让乡风美俗滋养世人,正是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应有之义。(节选自人民日报张源挖掘传统田园的特有魅力,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田园综合体”是田园中的诗意栖居,它是贯穿古今的士大夫田园情结的具体体现。B.“田园综合体”让城市人与乡村人都在其中找到了彼此,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C.“田园综合体”体现了“就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它致力于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D.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已销声匿迹,而在乡村

5、仍是可贵的“衣冠简朴古风存”。答案C 【解析】A项,张冠李戴,原文为“田园中的诗意栖居是中国人最早的乌托邦理想”,且“贯穿古今的士大夫田园情节的具体体现”于文无据;B项,“让城市人与乡村人都在其中找到了彼此”错,原文为“让城市人有机会体验真正的田园生活,在大自然中养精蓄锐,在这里重新出发,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D项,“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已销声匿迹”过于绝对化,原文为“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伦理与美德在现代城市已不多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田园综合体”为论题,阐释了“田园综合体”产生的背景、必要性及作用。B.文章综合采用引证、

6、对比、假设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不仅论据丰富,而且论证有力。C.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条分缕析,观点持之有据,而且给人以厚重稳健之感。D.文章在阐释“田园综合体”的意义时,从“礼失而求诸野”角度,阐释乡风美俗的滋养作用。答案B 【解析】B项,“文章综合采用引证、对比、假设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错,文本中没有使用“假设论证”的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人们容易产生到乡村去、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B.现实中,乡村建设凸显出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负面后果。C.新农村建设中,既要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也要重视农业

7、的文化、社会建设等多种功能。D.乡土社会因为其具有“熟人社会”“有机团结”的特点,所以人与人之间根本不需要法律。答案D 【解析】D项,“因为其具有熟人社会有机团结的特点,所以人与人之间根本不需要法律”错,一则是曲解文意,原文为“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不需要法律,由于熟悉而相互信任,也形成了其他一些好的品德”;二则是强加因果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成都的春天刘大杰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北平江南一带看不见的好梅花,成都有;在外面看不见的四五丈

8、高的玉兰,二三丈高的夹竹桃,成都也有。据外国人说,成都的兰花,在三百种以上。外面把兰花看重得宝贝一样,这里的兰,真是遍地都是,贱得如江南一带的油菜花,三分钱买一大把,你可以插好几瓶。从外面来的朋友,没有一个人不骂成都的天气,但没有一个不爱成都的花木。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棵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蔷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

9、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绿梅以清淡胜,朱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碧绿,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薛涛林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有的在

10、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花会期有一个月。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

11、回城去,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你

12、看不见的东西。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你有时候,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不到。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一九三六年三月末日于成都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从总写成都的天气宜于养花木开始,到方寸之地的茶馆结束,叙述层次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读来

13、有一气呵成之感。B第段引用“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写出了成都花会的盛况,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倾城而出的热闹画面。C第段写百花潭的钓鱼人,用“无论”“总有”“不管”“总要”“才”等一组词语,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D本文以华丽的语言、轻松悠闲的笔调,把成都春天的景象和风俗娓娓道来,给人以亲切感,表达出对成都春天的喜爱之情。答案A【解析】B项,“成都人借花会的机会来尽情发泄”表述太肯定、绝对。文中说的是“好像是”“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C项,“写出了成都人爱谈笑、喜热闹的特点”错误,从语境看,应是表现成都人的轻松、悠闲。D项,本文的语言特点平实,不是华丽。5请赏析下面两个

14、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5分)(1)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2)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拂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参考答案:(1)“悠悠”,本意为从容自得,用在这里,传神地描摹出了杨柳柔媚的长条的飘摇自在之态,同时具有一种音韵美。(2分)(2)“摇动”含有人为的动作,用来写微风过去,柳条的尖子在水面拂出的层层波纹,既形象贴切,又富有情味。(3分)6文章最后一句“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6分)参考答案:(示例一)情感:对成

15、都的喜爱之情。从文章内容看,成都的花木惹人爱,作者喜爱成都的春天,成都人的生活闲适、轻松、悠闲,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作者对成都的喜爱。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成都和在成都生活的由衷的喜爱之情。(示例二)情感:既有对成都的喜爱,也有对成都轻松、悠闲生活的担忧。从文章内容看,作者对成都是喜爱的,但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一年,外面都市中已透着“紧张的空气”。因此“懒人”“得过且过的懒人”是一语双关,作者担忧因此消磨了斗志,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意。(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材料一随着“无现金社会”的走近,传统商业银行纷纷发力移动支付,为了抢用户、夺回市场,银行等支

16、付机构可谓倾尽全力、不惜重金。你搞一个支付满100减50元,我就来一个支付打五折;你送一个支付大礼包,我就给一个10倍积分好礼当然,作为正常市场竞争行为,银行等支付机构为消费者派发“红包”并无不妥;作为移动支付的后起者,付出一些成本和代价争用户也不失为一种经营策略。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砸钱买用户的做法能持续多久?在努力抢夺用户的同时,银行等支付机构也要检视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留住用户、站稳市场,千万别陷入钱花光后就被用户遗忘的窘境。支付竞争要靠实惠,不能只想着坐地收钱。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网络信用产品免息甚至贴息提供支付服务的情况下,不少商业银行却还在旱涝保收地赚着信用卡年费、短信通知费。支付竞争要靠便利,不能只顾着扩张地盘。这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