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 理 学第八章_激励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70516088 上传时间:2019-01-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 理 学第八章_激励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管 理 学第八章_激励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管 理 学第八章_激励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管 理 学第八章_激励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管 理 学第八章_激励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 理 学第八章_激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 理 学第八章_激励(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激 励,知识要点 1、激励的概念、实质、作用 2、需求、动机、行为的关系 3、激励理论 4、激励方法 重点难点 1、激励的原理 2、激励的内容理论 3、激励的过程理论,1 激励概述,几个概念,行为:生物适应其生存环境的一切活动方式,行为的产生 先天的,自然属性 后天的,环境决定的,人的社会属性 问题:哪个更重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人有多种需要 有自然特性决定的 有社会特性决定的 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且变化是有规律的 主导型需求,动机(Motivation) 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 有目标 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激励(motivate):一种精

2、神力量或状态,对行为起激发、加强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目标。 激励是动词形式的动机 激励对象:主要是人,或准确地说,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几个概念,需要、动机和行为模型,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引起,导向,达成,反馈,环境诱因,激励:激励的过程,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也就是人的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制约的过程。,激励力=效价*期望值,需要的满足程度,产生新的需要,内因,外因,人的认知,人所处的环境,激励作用的基础,需求 价值观 行为准则 对行为对象的认知等,社会环境 社会制度 劳动

3、条件 经济 地位 文化条件等,自然环境气候 水土 阳光 空气 自然资源,人的行为可以看成是人自身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的函数,内因和外因是激励作用的基础,激励的有效性在于对内因和外因的深刻理解,并达成一致。,0.0,0.50,1.00,高,低,成功的概率,激励的力量,激励和成功概率的关系,员工个人的需要,领导者的需要,从领导方式看,需要是领导者指挥下属的行为基础。领导的目的是通过他人的活动或投入,实现组织的目标。个人目标随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得以实现.,对制度权力的渴望 ,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生存和发展、心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需要的管理学意义,组织目标的实现,激励下属的动机,2 激励理论,亚伯拉罕

4、马斯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43年第一次提出需求的产生是有规律的。,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2.1 内容型激励理论 2.1.1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求:衣食住行,钱 安全需求:工作保障,医疗保险,购房贷款,退休保险 社交需求:友善的同事,各种社交活动 尊重需求:学位,职称,受表扬,不愿当众被指责,宽大的办公室 自我实现:决策权,工作的自主权, 工作的挑战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等级的,一般按照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循序发展。 人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阶段,其需要结构不同,但总有一种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任何一种需要基本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主

5、导需要。 基本满足的需要不再有激励作用。,五种需要的等级循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存在着等级倒置现象。 各种需要相对满足的程度不同。,对需要层次的补充,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成为高层次需要满足的原动力 层次从低到高并非固定,有许多例外情况,有人“为了理想、崇高社会标准与价值观”可置安全于不顾,如马克思、江姐、蒋筑英等。 同一时刻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认得行为是优势需要决定的。如图:A生理需要占优;B社交需要占优;C自尊需要占优 低层次需要满足人数比较高,高层次需要满足人数比较少。 低层次需要满足是外部条件使人满足,高层次需求则是从内部使人满足。,西游记的5人团队分别代表了马斯诺5个层次的需求。八戒的需

6、求是生理,沙僧的需求是安全,白龙的需求是归属,唐僧的需求是荣誉,悟空的需求是实现自我价值。所以他们取经的目的需求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所以一路上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八戒偷懒、沙僧撮合、白龙无闻、唐僧哭啼、悟空拼命。,八戒偷懒 沙僧撮合 白龙无闻 唐僧哭啼 悟空拼命,马斯洛成功自我实现者的人格特征,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世界。 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 对人自发的坦率和真诚 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 具有自主性,保持相对的独立 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 对人充满爱心 具有深厚的友情 具备民主的精神 区分手段和目的 富于创造性 处事幽默、风趣 反对盲

7、目遵从,马斯洛的自由人,儒家强调的是官能、情感的正常满足和抒发(审美与情感、官能有关),是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实用功利;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亦即审美关系,是内在的、精神的、实质的美,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规律。 -美的历程,功利性需要,实用性需要,审美性需要,儒家的入世“美”,道家的出世“美”,人性假设反映时代背景,发展顺序符合需求层次论。,生 理,安 全,社 交,自 尊,自我实现,复杂人(超Y理论),经济人 (X理论),社会人 参与管理,自由人 (Y理论),以金钱满足需要,以社会承认满足需要,以工作安排满足需要,需求层次理论的讨论,需求层次理论对不对?为什么? 为什么泰勒

8、把人当作经济人,梅奥把人当作社会人? 为什么50年代觉悟高,现在人的觉悟低? 的战士为什么不吃苹果?,2.1.2 成就需要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麦克兰(David MaClelland)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来的。,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权力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理论观点,成就的需要: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过别人 依附的需要: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及建立亲切的友谊 权力的需要: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的职权的权威,三种需要有不同的思维特征和行为特征,美国总统的成就、权力、归属动机

9、,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的特点: 事业心强,关心事业成败; 进取心强,喜欢挑战性工作; 不保守也不冒险,采取现实主义,通过努力达到目标; 注意承担责任; 注意自己的影响 不怕疲劳。 成就欲经过培训能够提高。 一个企业、国家的成败、兴衰与成就欲人数有关。,成就理论认为,成就需要高低对一个人的发展、企业、国家的发展起重要作用。,2.1.3 双因素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和他在匹兹保的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理论观点,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着保健和激励两种因素会对组织成员的满足程度产生影响。,如何理解满意

10、与不满意?,公司政策与管理方式、上级监督、工资、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等五种因素,是属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方面的因素。,保健因素:可消除不满,但不能使员工感到满意,属外在物质的因素。,激励因素:可激发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属精神、心理的因素,是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它主要来自于工作本身。,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和进步等五种因素,是属于工作本身和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理论观点,在现实经济社会中存在着保健和激励两种因素会对组织成员的满足程度产生影响。,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关系,对双因素理论的讨论及意义,已经被满足的需求是保健因素 讨论:附马幸福吗? 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是激励因素 满足

11、新的需求与维持旧的需求一样重要 对需求层次的补充 我该得的与你给我的差别 聪明的管理者不要一开始就作很多许诺,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于1964年提出来。,2.2 过程型激励理论 2.2.1 期望理论,一种激励因素(或目标),其激励作用的大小,受到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满足程度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可能性的估计(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概率的估计)双重因素的影响,前者称为效价,后者称为期望值(期望概率)。,理论观点,高E 高V = 高M 中E 中V = 中M 低E 低V = 低M 高E 低V = ?M 低E 高V = ?M,激励力M =效价V 期望值E,努力,

12、绩效,奖赏,个人目标,E,E,V,自我利益的最大化,由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又称为行为修正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2.2.2 强化理论,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将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的结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当行为的结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理论观点,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 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行为是结果的函数!,强化频率,根据强化的频率,强化可以分为连续性强化和间断性强化。连续性强化是每次特定行为之后均

13、给予奖励;间断强化则相反,并不是每次特定行为之后均给予奖励。 按时间间隔,间断强化可以划分为固定时距的强化和可变时距的强化 按比率,间断强化可以分为固定比率的强化与可变比率的强化,2.3 状态型激励理论公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于1965年提出来的。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合理,而且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如果感到公平便会产生激励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作用。,理论观点,当事人

14、认为基本公平,积极性和努力程度可能会保持不变。,一般来讲当事人不会觉得所获报酬过高,因为他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不会因此而提高多少。,当事人会感到不公平,其工作积极性会下降(减少投入),除非给他增加报酬。,比较对象,同别人比 即与同等条件的人作比。,同自己比 拿自己的过去与现在比。,同体制比 制度、标准等客观尺度。,影响公平的原因,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与业绩的评定有关,与评定人有关,存在绝对的公平吗?,在一场百米赛跑中,所有的人都从同一起跑线起跑。 除了努力之外,还有什么再决定最后的胜负? “自然的福彩”与出身、文化、地域所造成的后

15、天优势相比,在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绝对的公平存在吗?,3.1.1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通过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求来调动其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管理者运用金钱激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金钱的价值因人而异。 (2) 金钱激励必须公正。 (3) 金钱激励必须反对平均主义。 (4) 金钱激励还要同其他激励手段结合使用。,3.1.2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是根据人们期望获得的成就或结果、通过设置科学的目标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组织的目标挂钩、以引导行为、激发工作热情的一种常用激励方式。 3.1.3 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使人心情愉快、舒畅,充满信任、友谊、支持和谅解,因而激励效应也就会大大提高。,3 激励

16、实务 3.1激励技巧,3.1.4 荣誉激励 荣誉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存在价值,它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1.5 参与激励 员工参与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法。有利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刺激下属的责任意识,促使下属得到锻炼和发展。 3.1.6 工作本身的激励 工作本身的激励是一种很有效而且成本低廉的激励手段。所以,管理者应该重视这种激励的作用,要根据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安排员工从事有兴趣的工作,增强员工对工作的信心及满意度。,3.2 激励措施 灵活福利、收益分享、工作再设计(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1、根据成就需要理论,对于职业经理人,你认为应如何激励? 2、根据双因素理论,你认为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应采取哪些不同的激励措施? 3、根据期望理论,举一个例子谈谈为何你有时不受激励? 4、用公平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激励机制有何不同,怎样改进? 5、设想你是一个部门主管,你怎样用强化理论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